有限元方法及软件应用有限元平面问题3
《有限元方法及软件应用有限元平面问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元方法及软件应用有限元平面问题3(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Finite Element Method 3.面力的移置 设三角形单元某边界s 上受面力q 作用,分量为,,则 取ds 则 由一般公式: 积分在边界s上 以上三种载荷的等效节点荷载由公式e导出 通常我们称: 为荷载移量的一般公式: 几点说明: 1. 虚功等效静力等效。 唯一性 2. 一般 3. 更多节点的单元公式形式不变,但不同 4. 虽然公式e导出但对于面力和体力的计算都是很麻烦和困难的 N为x,y 的函数,若p, q再为 x, y 的函数则更难,且单移分限不好定。 因此,我们将来还要进一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四. 三角形单元的面积坐标(自然坐标,局部坐标) 1. 面积坐标的定义: 图示三角形单元 I ,j ,k 中任意一点m ,其位置可由xoy坐标系中两个坐标来确定,即m(x,y) 若我们连接,,,则形成了3 个小三角形ijm, ikm, jkm. 则有:若m(x,y)确定ijm, ikm, jkm.面积确定。 反之,ijm, ikm, jkm.面积确定m(x,y)确定 (用同底等高的概念解释!!) 因此,三角形单元内任一点可以 我们如何用三角形面积来描述m点的位置呢? 定义:节点I对边为底的三角形面积为; 节点j对边为底的三角形面积为; 节点k对边为底的三角形面积为; 设三角形单元的面积为A 令 (2-37) 则三个比值,,称为三角形单元中m点的面积坐标. 2.三角形面积坐标的性质: 1》 面积坐标为三角形单元的局部坐标,与三角形的形状及位置无关。其定义域为 ; 2》 三个面积坐标之和:++=1.即只有两个面积坐标是独立的。(2-38) 证明:++=++=(++)=1 (亦可几何解释)。 3》 三角形单元内与jk边平行的直线上各点相同(轮换)。(同底等高三角形=) 4》 形心处的面积坐标为: ===1/3 (2-39) 5》 三角形单元节点的面积坐标为: (2-40) 证:节点I: =A. ==0. 3.三角形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及形函数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推导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设m点的坐标为m(x,y),m 为任一点 则:= =() =[()+()+()] 显然: , , =() (2-41) 与表达式比较可知: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面积坐标就是其形函数。(对于一般的情况:面积坐标永远是线性坐标而形函数可以是非线性的,以后我们可以把形函数用面积坐标表示) 即=,, (2-42) 具有的全部性质 式(2-41)还可写成矩阵的形式: 直面 (2-44) 这就是直角坐标与面积坐标的转换关系。 下面的结果留给大家自己证明: 面直 (2-45) 4. 面积坐标函数的运算 我们可以不加证明得地给出面积坐标函数的微积运算结果。(证明复杂麻烦用Г函数等) 1.偏导 设z=f(,,) =g(x,y) (I= I ,j ,k) 则: (2-46) 2. 面积分 (2-47) 其中,,为正整数; 0!1, A: 三角形面积 ex: (I= I ,j ,k) 3.线积分: (s为直线长) (2-48) 以上公式要会用 注意表示的边 五. 三角形单元的荷载移置 有了面积坐标与形函数的关系,我们即可对荷载移置进行计算了。 1. 集中力的移置 设m点作用有集中力 m点的形函数为: (I= I ,j ,k) 等效节点荷载为: 这就是三角形单元内m点作用有的等效节点荷载。只要计算出(I= I ,j ,k)即可。作为特例,考虑三角形单元形心处重力的移置。 形心坐标: ===0 ===-R 故:重力作用于形心时各节点均担。 2. 体积力的移置 设单元作用有体力 则等效节点荷载为: = 若为x, y的函数,则把用面积坐标表示(转换) 在常体力的作用下有: === 即:常体力作用下,总体力均分三节点。 2. 面力的移置。 设三角形单元I ,j 边上作用有梯形分布的面力q 由面力移置公式得:(可分别由节点合力表示及用节点分力表示) == (q为合力,非分力) 则 == q为x, y 的函数,把q 表示面积坐标的函数有q= ,在门边上是线性坐标,可利用两点式方程写出。 则:===== 同理: = ==+ 注意到在s上=0 =0 故:== 或:= 此法:1. 避免复杂的分离。 2. 便于编程计算。 特例:若分布荷载为三角形分布。令(或) 则有:= (近端为2 ,远端为1) 说明:用以上积分的方法求等效节点荷载适用于任意节点的三角形单元,形函数也未必是线性的。 六. 三角形单元节点荷载的形成 经过荷载处理后,我们已把非节点的荷载转化为常点荷载。 实际计算的荷载为: 计算荷载=原节点荷载+等效节点荷载 即: (2-49) 等效节点荷载要注意: 1. 同时贡献的问题 2. 用哪个单元计算的问题。 七.计算结果的整理: 有限元计算提供的结果一般为:1。节点位移 2。单元应力 1. 节点位移的处理: 一般把节点位移按比例标出,提供出结构常点位移分布规律 1. 连成折线(线性位移函数) 2. 连成光滑曲线(实际变形) 2. 单元应力的处理: 输出的单元应力一般为,,(形心处)(三节点Ⅱ单元为常应力元,无所谓) 1. 变换为单元的主应力。,, (材力) 2. 变换为节点应力的主应力。 () (平均法) Ex. 节点5的应力为: 即:= (x, y, xy ) (,,)(,) 然后标出应力变化曲线。 计算结果的工作量随结构的单元,节点划分增加面增大。 要关注的是:1)位移的变化规律 2)应力的最大值及发生地点。 小概念:位移最大的地方,应力未必最大。 八:有限元计算小结: 1. 基本原理: 连续法有限个节点连接,有限大小的单元的组合法。 建立的节点位移为未知数,总刚为系的n阶线性代数方程组。 2. 研究方法 (确定)节点位移单元位移单元应变单元应力 单刚总刚计算荷载(等效节点荷载) 约束处理求解方程整理结果 3.解答特点: 1.假定单元内的位移分布规律,近似离散的数值解。 2.误差主要来源于:结构离散(连续离散),假定位移分布。 3.收敛性:单元缩小划分细密收敛于精确解。 Chap3. 平面问题较精密单元的分析(矩形,高阶单元,等参单元) 3-1. 问题的提出 在三角形单元中,我们假定位移函数是线性的。即:单元内的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有限单元。而实际结构中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位移分布常非按线性变化。 设单元位移曲线为图示的f(x).显然,用线性插值解的精度较差。提示解的精度的方法: 1. 增加单元,节点数(工作量大,费用高) 2. 提高插值阶数 因此,提出了用高阶插值,高阶单元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位移是一个连续函数(连续体),而任意的连续函数都是可以展成幂级数,用幂级数来表示的。 因此,一个单元内的位移分布为f(x)时,我们就可以取级数的前几项来表示它。用二次三次函数来插值,以改善计算结果。 至于等参数单元(等参单元)是一种为清除曲边误差而 出的一种单元。 如果实际结构为曲线边界,则无论怎样提高位移函数(插值)的阶数也不能使解得到多大的改善。有限个直边代替曲边,终究是代替,而不会是相等。为了处理曲边问题,人们提出了等参单元的概念。有平面等参单元,空间等参单元等。我们只向大家介绍平面等参单元,以供了解。 3-2 四节点矩形单元的有限元分析。 矩形单元常用于规则边界的有限元分析,它也是常用的一种有限单元。 一. 单元的位移函数。 设单元e为矩形单元,边长为2a,2b;其节点为I,j,k,m;为研究方便我们取局部坐标系x-y如图(原点在形心)。 1. 单元的自由度及位移函数: 4个节点,每个节点2 个自由度(位移)u,v,则单元的总自由度为8个。为保证单元的收敛性准则,位移函数必须保证有常数项,线性项。 设位移函数为:(对称性与坐标选择无关) (U 关于坐标对称) (3-1) 其中xy项是根据pascal三角形及xy的对称性选取(选二次项尚有协调问题,选,项不行) 这样,已知(i=1,2,3,4)这八个节点位移(i=1,2…8) 2.形函数的推导: 同理: 我们不难从前4个方程中解出,,,,具体做法: ①+②: ①+②:v ③+④: ②-①: v ①- ②: v ③-④ v = = u= 令: (3-2) 则: (3-3) 式(3-2)称为节点矩形单元的形函数;式(3-2)尚可写为: (I =I, j, k, m) (3-4) 式(3-3)为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位移函数。 式(3-3)还可以写成矩阵的形式 = (3-5) 式中:= (3-6) 二. 形函数的性质: 1.形函数(I =I, j, k, m)在节点I 上=1,在其余节点上=0 (轮换) 即在 节点I :=1 节点j: =0 (j)= = 节点k: =0 节点m: =0 证明: (i=I, j, k, m) 在节点i x=,y=时: =1 j, k, m各节点至少有一个节点坐标x=-或y=-故=0 (i=j, k, m) 同理可得到全部结果。 2.4个形函数之和:+++ 证明: 写出形函数(,的符号与该点的,相同) +++= ==1 因此:4个形函数只有3 个是独立的。 在I j边上,,0(节点除外),==0 (轮换)(一条边上的四个) 证明: 在I j边上,y=, (x-) 在I, j 边上,y= (x-) I, j边上 y===- =0 同理:I, j边上:=0。 证毕 4.在4 条边界上的性质(节点除外) 在包含节点I 的边界上,0,否则=0。(轮换)(四条边上的一个) 证明:性质3 的另一种表述 在包含节点 I 的边界上: X=, 或 y= 显然有: (y)或 (节点j, m除外) 在不包含节点I 的边界上: X=- 或y=- 显然:=0 得证 由以上的性质,我们可以描述的几何图形。 三. 位移函数的性质 1. 位移函数是双线性的 位移函数: 显然, u, v包含坐标x y的二次项x y,但当x=const 或y=const时 U,V都是一个线性函数。 即: 在单元内任一点,无论沿x方向变化(此时y=const)或沿y 方向变化(x=const) u, v 都是线性的。 2. 位移函数解满足收敛准则: ① 解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位移=刚+弹) 位移函数 写成如下的形式: 显然:第一项,与x, y无关。反映了单元内各点沿x, y方向的刚体位移。 若令: w=,则w反映单元内各点绕z轴的刚体转动。 ② 解反映单元的常应变 由几何方程: 显然,,分别反映了沿x, y方向的常应变;反映了()常量的剪切应变。 面和分别反映了线性变化的,,。(,0) ,反映单元的刚体移动。 -——反映单元的刚体转动。 一般:位移函数只要包含++ 选择变量的一次式,则必须保证收敛性。 单元内各应变都不是常量,你如何能解释其收敛? 解释:当单元尺寸逐步缩小时,单元内各点x, y的变化必然很小。 以为例: 单元尺寸逐步缩小单元内逐步缩小 可以保证单元内以为基准,收敛于附近。 (0) 否则: 若=0,则=在y=0处=0y=0处,永远仅发生刚体位移。 同理可知:,的意义。 由于有,0的存在,四边形单元称为非常应变单元。 ③ 位移函数在单元内连续,在边界上与相邻单元协调。 证明:u, v是连续的——明显 由于u, v是双线性函数,而单元的每条边界都满足x=const 或y=const. 因此:在每条边界上: u, v都是一个线性函数。 设,为相邻单元; 的节点为:I, j, k, m,的节点为:I, p, q, j. 则I, j为公共边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限元 方法 软件 应用 平面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084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