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 .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看看下侧的图片,结合你所了解的情况,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C.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D.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3 . 在19世纪末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情有: ①阅读《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发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 .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5 .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 . 1915年,青年们能够阅读并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师们作近距离交流的杂志是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7 . 湖里山炮台的建立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新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9 . 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 . 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11 . 下列中国的革命活动由巴黎和会直接促成的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 . (题文)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3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 .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1)请回答出与图一至图四相对应的一个历史事件。 (2)请简述图三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15 .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下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你认可这一观点吗?请写出理由。 (3)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指什么?其口号是什么? (4)地主阶级的自救之路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16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图 材料二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其创办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值得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 (3)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哪些文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17 .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 材料二 材料三 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怎样的地位?“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是运动中的哪一项措施?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一段重要的历史,请你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作用。 (3)材料三中的运动后期有什么新的特点? (4)以上三则材料所涉及的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 18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扣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则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2中的人物为了宣传变革思想,创办了什么报刊?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图4人物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 7 页 共 7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非选择题 1、 2、 3、 4、 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历史 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03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