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 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美版第九册美术:《肖像艺术》《画人像》《认识抽象画》《学画抽象画》《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偶戏》《提线纸偶 》《创造绿色生活》《创造绿色生活》《创造绿色生活》《唱起来跳起来》《拼贴添画》《中国龙》《造型别致的椅子》《立体贺卡》《校园合影》《防灾减灾》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突出美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高年级学段开始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美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美术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美术主题,并注意美术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目标: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色彩的对比,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内容:第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中欣赏人物肖像的“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与作品的和谐统一,认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美术语言与作品表现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具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 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3、 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 肖像艺术,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教学反思: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内容:第4-5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这是在四年级《猜猜我是谁》之后的一个人物写生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对正面人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正面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进行人物造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文字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2.仔细观察,说说“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莎》: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丽莎》——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2)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3)《凡 高自画像》: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4)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5)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4.表情: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规律) 五、临摹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书上或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1.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教学反思: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学内容:第6-7页 教材分析: 抽象绘画注重表达画家的审美和情感,主要区别于逼真模仿自然形态进行创作的写实绘画。抽象画宽泛而自由的内涵、画面中纯粹的形式语言之美,画家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美术欣赏与理解之门,改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和表现的单一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抽象画、了解抽象艺术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抽象绘画作品,欣赏不同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以及画家在所表达的情感、审美和文化内涵,在艺术欣赏上获得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全面了解和创新探索。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 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师: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 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康定斯基作画图片及简介 师: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光之间》,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什么是抽象画呢? 师: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欣赏课本作品。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以康丁斯基为代表;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欣赏课本作品。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罗德琴科作品,亚历山大·罗德琴科(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 5.学生作业欣赏 (1)儿童画欣赏 (2)抽象画欣赏 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反思: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教学内容:第8-9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前一课《认识抽象画》形成一个学习单元。学生在欣赏、了解了有关抽象绘画的知识后,在本课重点学习如何用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抽象画。 教学目标: 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画家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各种颜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抽象 欣赏身边抽象语言。 出示图片,如斑驳的墙壁、碎裂的玻璃、树木的纹理。 学生欣赏、思考后谈感受。 学生看到了点、线、面、色彩。 人们容易忽视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点、线、面,感受抽象之美。 了解抽象 初识抽象。 1. 教师示范:滴一个色点,泼一片色彩。 2. 展示当代家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服装设计。 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家装设计、服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帮助学生发现抽象之美。 引入新课 用纸偶剧的形式引入主题,提出课题。 同学们观看,互动。 趣味引题,使学生们产生兴趣。 走进画家 1.介绍画家波洛克:早在几十年前,波洛克就已经开始将滴、甩引入绘画艺术了,他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2.欣赏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互相讨论。 互相启发,构思画面内容。 以倒叙的方式,从现代回到过去,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画是画家的一种艺术探索和创造性劳动。 解密抽象 体验感受 请学生尝试以“滴流”的方式进行创作。 抽象之美秘籍: 1. 多样的面 2. 运动中的线 小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学生观察后总结:泼洒的面、吹出的面、滴流的面。 学生观察后总结线条与速度和动作的关系:速度快、动作简单时线条变化少,速度慢、动作多变时线条的变化也随之丰富。 抽象的形式之美有法可寻,如线条与色块的变化、整体的和谐与对比等。学生在逐步探究的活动中,会获得更多感受,这些感受都将帮助学生最后顺利完成抽象画创作。 艺术实践变现抽象 实践提示:请你运用吹、甩、滴、洒、点的方法,创作一幅富有动感、变化丰富的抽象画。 学生开始创作。 训练学生创作能力。 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理解。 教学反思: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3、 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教学反思: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内容:第13-1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节基础知识课。学生进入五年级,对简单的美术常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适时地补充一些美术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中的奥秘,这也是提高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 第7课 偶戏 教学内容:第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 新授课 1.欣赏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教学反思: 第8课 提线纸偶 教学内容:第18-20页 教材分析: 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动手做一做、编个故事演一演的过程,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在编排故事情节、角色分配、偶戏形象制作、布景设计、音乐伴奏、偶戏表演等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展示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等。 三、小组合作: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第9课 创造绿色生活 教学内容:第21-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地球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环境污染等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绿色环保低碳让世界更加美好,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破坏,引导学生运用科技生活知识和美术造型方法,设计并描绘自己心中的绿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的方法大胆创作。 2.通过图片和导语观察和体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引发学生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和讨论,最终掌握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创作出畅想绿色生活的作品。 3.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作用。 教学难点: 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废旧纸材、剪刀和胶水;油画棒、水彩笔和图画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例举环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不良的做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进行交流,信息共享,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绿色生活的关注。) 二、新授: 1.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激发学生对绿色探究意识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 2.出示课件,请学生观察课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分组进行交流。 (查找污染原因,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给生存环境带来恶劣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先请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倾听老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通过学生的介绍和交流,明确绿色生活的概念,建立绿色生活的意识。) 板书:课题。 4.思考与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分小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了解绿色生活的实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绘画创作做准备。解决难点。)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呢?出示课件,启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绿化、能源、回收改造方面进行讨论。 (开阔思路,为绘画做准备。解决难点。) 6..提出问题: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呢?请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欣赏,回忆创作方法。感受绿色生活从我们身边做起。解决教学重点。) 7.以绘画为例,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说说画面是怎么样表现绿色生活的?我们该如何创作? (启发学生创作,解决难点。) 三、创作实践:作业要求: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 四、评价要求:1.作品主题明确,有想法。 2.作品生动形象,有细节。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生活的理念及重要作用,参与创作绿色生活的行动来吧! 板书设计: 9.创造绿色的生活 绿色理念:自然、环保、节俭、健康 创作方法:创意、资料、表现形式、主题和背景 教学反思: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内容:第24-2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十课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具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 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内容:第26-2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度”的概念,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教学重点: 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具准备: 范画若干幅;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 什么叫明度? (2) 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 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 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 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 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 (1) 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 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 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 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 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内容:第28-29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形式、时代的歌唱、舞蹈,及艺术家们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人跳舞的动态美。在活动中体会人体动态变化,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造型,培养造型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唱歌跳舞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变化规律,了解动画的知识,体会多帧动画的美感。 2.通过作品欣赏与创作唱歌跳舞小动画,学生探究发现多帧动画对表现人物运动过程的独特表现作用,发展学生对人物运动过程的视觉想象能力和在过程中创意的创造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动画美,培养学生对动画影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人物唱歌跳舞的表情动势分解为多帧形象并用简单的线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相邻两帧动画的微妙差异变化的表现。 教具准备: 线描笔、N次贴一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唱歌跳舞,东张西望,看看谁最快乐? 出示:《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欣赏歌舞类艺术作品,感受歌舞人物的神态与动势对情感的独特表现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唱起来跳起来》出示ppt 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想一想:这些作品通过什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1.(木质人物模型出示)展示人物四肢和躯干的运动。 2.学生相互摆动作相互模仿。 小结:板书:神态 动势 三、欣赏舞蹈图片,感受服装道具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接下来欣赏两幅舞蹈的图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小结:板书:服装道具 四、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发现多帧动画。 1.老师这里画了几幅表现舞蹈的作品,有什么新发现? 2.我把这样作品都画在了一本n次贴上,请同学们欣赏? 五、师生讨论绘制多帧动画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第二帧动画,解决影像定位的问题。 小结:定位、最下面为第一帧、动势渐变 六、学生肢体示范将要绘制的动画动势过程。 七、学生绘制动画,件事巡视指导。 八、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作品。 九、总结: 教学反思: 第13课 拼贴添画 教学内容:第30-31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采用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等作为材料,巧妙利用纸的肌理或花纹图案,以小组合作形式创设一幅拼贴画。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想象与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 范画、教学课件、广告图片、剪刀、胶水、彩笔、双面胶、各种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大师艺术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分析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吉他》,初步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们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拼贴画。 2.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二、观察探究 1.欣赏拼贴画作品图片。思考问题:这些拼贴画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初步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小组活动。 (1)将组员们收集来的旧报纸、广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交流与筛选。 (2)集体讨论,根据筛选的图片给画面选定一个主题或者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使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 3.播放课件,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1)课件演示: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2)小游戏:课件中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摆放才能使画面更美观、更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学习如何筛选图片。通过实践与比较,复习构图知识,开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演示。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各种添画的方法。 三、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 (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一张拼贴添画作品。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概括每幅画的主题。 辅导要点:拼贴图片选择恰当,画面和谐、有表现力。 (2)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课堂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1)画面和谐,具有表现力。 (2)有适当的添画内容。 3.按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检测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多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印刷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教学反思: 第14课 中国龙 教学内容:第32-35页 教材分析: 本课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教学目的: 1.本课融欣赏与造型表现为一体,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培养想象、造型、创造和合作能力,并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创作龙的形象。 3.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龙的造型特点,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和龙的精神。抓住龙的特点,集体创作中国龙。 教学难点: 在创作表现中抓住龙的特点、造型,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 教具准备: 课件、添画活动用纸、彩纸、布,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交流,活跃气氛。 二、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歌,是普天下炎黄子孙最喜爱的爱国歌曲,它唱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心声。我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龙的传人》,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课件) 师:大家唱得很好,这首歌中唱到,我们的祖国是一条巨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要从轩辕黄帝说起。 师:有的同学可能从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在不久前,我们郑州新郑刚刚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祖大典,祭拜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 师:相传在很久以前,轩辕黄帝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征服了其他部落。为了使自己的民族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他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精华,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做为自己民族的图腾,那就是龙。(课件出示)从此以后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炎黄子孙始称龙的传人。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感受中国龙、创作中国龙。 板书课题:中国龙 三、了解感受: 1.龙的文化 (1)欣赏 师:龙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建筑物都以龙作为装饰,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就有一处九龙壁。(课件出示九龙壁)九龙壁上九条龙神态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有的仰天长啸、有的怒目圆睁、有的翻江倒海……一个个都好像要破墙而出一样。 提问:看了九龙壁,你想说什么? 生:…… 师: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古代,龙形象是只有皇族才可以使用的,大家看,这些都是皇宫里的物品(课件出示:玉玺、龙玉佩、明代青花蟠龙瓶、龙扇、明朝金冠、清朝龙袍) 提问:这些物品上都有龙的形象,那么谁能说一下:在古代龙有什么象征意义? 总结:在古代龙是权力、威严的象征。板书:权威 (2)龙与生活 师:但是,到了现在,龙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能说说在哪里见过龙的形象吗? 生:元宵节龙灯、端午节龙舟…… 师:我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龙的形象,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提问:通过生活中这些龙的形象,大家想想,在今天,龙还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着吉祥、幸福。板书:吉祥 师:是的,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它不仅代表着权威和神圣,象征着吉祥和力量,更象征着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3)龙的成语 师:可以说,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能说出带有龙字的成语吗? 生: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啸九天…… 师:生龙活虎、龙马精神显示出龙的精神,龙啸九天、龙飞凤舞中我们可体会到龙的气魄,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龙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中国龙。 2.龙的造型 (1)观察: 师:要想创作好中国龙,首先要学会观察。请大家观察。 提问:龙的形象和这些动物在哪些地方相似 ? 师小结:龙就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把这些动物的精华部分经过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正是这些动物精华的组合,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是神圣之兽。 (2)提问: 师: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万能之兽呢? 生:…… 师:好的,在创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大家注意:一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二要创新设计,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想象创作了龙,我们在设计时也要加入自己的想象;三要注意安全,在使用剪刀时要小心;四要保持卫生,在创作时,请把剪下的废纸整理收集,不要随地乱扔。 师:现在,就请喜欢画画的同学就坐到第一排,喜欢手工的同学就做到第二排。老师已经在桌子下面为你们准备好了添画用纸和剪贴用纸,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创作中国龙吧。 四、创作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五、展评 1.展示师:大家刚才创作的那么认真,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一定很精彩,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 师:我们来欣赏绘画组同学们创作的中国龙 师:绘画组的同学创作的中国龙非常精彩,介绍得也很精练。请手工组的同学把你们的作品也展示各大家看一下 师:这条龙可真够华丽的,让我们一起把它舞起来。 2.舞龙 师:谁愿意表演舞龙? 组织学生舞龙(课件播放音乐)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绘画组的同学画龙点睛,用添画的方法集体创作了一条五彩斑斓,神态生动的中国龙;手工组的同学用剪贴的方法集体创作了一条华丽威严的中国龙,并且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舞龙表演。同学们的表现正体现了中国龙的精神,那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有了你们这些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这条巨龙就一定会腾飞。让我们一起再次唱响《龙的传人》这首歌。(课件)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吧! 教学反思: 第15课 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学内容:第36-38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以椅子功能、造型、材质为入手点,进行课程设计。因为对于设计课程,很多小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水平比较低,思维比较狭隘,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注重学生眼界的扩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分析讲解、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创作出造型新颖、美观、大方、实用性强的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设计和动手操作体验椅子的造型艺术。 教学重点: 椅子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一款造型别致的椅子 。 教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用橡皮泥捏椅子。 学生用手中的泥快速捏椅子。 二、新授: (一)说一说 提问:椅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小结:椅子由靠背部分(椅子背)、座部分(椅子面)、支撑部分(椅子腿)部分组成。 (二)想一想 1.体验 放三把高低不同的椅子,让学生坐在椅子上尝试感受。 提问: (1)你觉得这三把椅子哪一把舒适?为什么? (2)从舒适角度看,椅角、椅面和椅背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A、椅脚:应等于小腿长度,坐下后小腿自然下垂,脚掌正好落地。 B、椅面:以坐为主的椅子,座面深度应该等于大腿的长度,坐下后膝关节的弯处正好到椅边。 C、椅背:最好能对腰、背和颈部起到全部或者部分的承托作用。 2..探究 看书P38页作品。 提问:一张完整的设计图应该有哪些内容? 小结:外形设计、尺寸、功能介绍。 (三)看一看 欣赏别致的椅子图片。 提问:这些椅子你喜欢吗?喜欢它哪里? 出示课题:造型别致的椅子。 (四)出示学习目标。 三、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且实用的椅子。注意:画好后注意标明尺寸和功能。一定要别致噢!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 五、课后延伸:(课件展示) 1.了解椅子的发展与起源。 2.欣赏古代椅子的图片。 教学反思: 第16课 立体贺卡 教学内容:第39-41页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纸工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要求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以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教学重点: 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教学难点: 构图设计和恰当选择材料。 教具准备: 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让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美版五 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6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