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1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 (2016年12题;2011年1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措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临时政府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2. 法治是近现代国家治理的发展主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并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材料三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3)材料三内容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该如何“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辛亥革命形势图 图2攻占巴士底狱 图3 (1)1911年10月10日,在图1中 (填字母)处爆发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迅速形成了席卷全国之势,其指导思想是 ,这次革命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请列举其中一位启蒙思想家,并简述其思想主张。 (3)图3最早出自美国历史上哪一文献?谁当选为“合众国”的首届总统? (4)以上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共同的追求? 答案 1. (1)内容:占有土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不得侵占农民的土地,不得擅自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影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说明: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规。政治形势:武昌起义后,十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3)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2. (1)君主立宪制;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2)含义:1787年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举措: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美国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据国情,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法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言之有理即可) 3. (1)A;三民主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伏尔泰:天赋人权,批判天主教会(或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或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文献:《独立宣言》;总统:华盛顿。 (4)共同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1 中考 历史 第一轮 复习 专题研究 中外 历史上 法治 建设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75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