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编 积累与运用 附录10 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功能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编 积累与运用 附录10 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编 积累与运用 附录10 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功能(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附录10 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功能 一、反义词及其修辞功能 反义词是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例如:浪费—节约、吝啬—慷慨、拥护—反对。 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特殊的修辞功能。第一,反义词更能鲜明地揭示出矛盾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更清楚地暴露矛盾事物的对应性。表现在句子中,常利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或映衬,使文章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强烈的说服力。例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在句子中,反义词连用,往往可以构成表面上的矛盾而实际上含着更深刻的哲理的语句,使语言更加含蓄,更富有感染力。例如: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论持久战》 第三,在特定的语境中,就允许利用类比新创一个反义词,构成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这种表现方法往往带有幽默、嘲弄的意味。例如: 读者一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吧,其实却是一条旧闻。 第四,某些反义词连用构成成语,表意往往比单用更丰富。例如: 深入浅出 苦尽甘来 此起彼伏 悲欢离合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 褒义词: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赞赏、喜好、尊敬等感情的词叫“褒义词”。 如:英雄、表彰、雄伟、秀丽 贬义词: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贬斥、厌恶、鄙视的词叫“贬义词”。 如:奸商、潜逃、狡猾、骄傲 中性词:不带褒贬意义的词语叫做“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发动、花朵、结果、国家、名声 我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有些词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 变化一 褒义词贬用 例:这个孩子既聪明,又用功,学习上进步很快。(“聪明”是个褒义词,表达了对这个孩子的赞美之情) 老师警告调皮捣蛋鬼小明:“像你这样愚弄同学们的自认为很聪明的鬼把戏,以后最好永不再上演,否则……”(这里变为愚蠢,是贬义词) 变化二 贬义词褒用 狡猾的罪犯终于落网了。(“狡猾”是个贬义词,形容罪犯的诡计多端)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节选自《我的老师》)(这里“狡猾”是褒义词,形容孩子聪明顽皮) 三、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特点:用有相似点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喻抽象、深奥的事理。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作用:将事理说得更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并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2.拟人。特点: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感情。作用:使事物更具有生命力、感染力,并能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感情。 3.夸张。特点:以客观真实为基础,对事物的形象特点等作超出实际的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作用:使事物的形象或特征更为突出,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4.对偶。特点: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对称的一对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内容凝练,音韵和谐、整齐,富有节奏感。 5.排比。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并列地放在一起。作用:增强气势,感染读者,富有说服力。 6.反复。特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有意重复。作用: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7.设问。为突出某种意思,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思考,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故意设疑,引人思考或提起话题。 8.反问。特点: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二)易混修辞手法辨识 1.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2.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3.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明确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编 积累与运用 附录10 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功能 中考 语文 命题 研究 第一 积累 运用 附录 10 词语 感情 色彩 及其 修辞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75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