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6分) 1.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初二学生的身高是160 ; (2)一般成人心脏跳动的频率为70 ; (3)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 2.9月6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2015女排世界杯挂冠,这是中国女排第八次荣膺世界冠军.如图所示,比赛场上,队员击打球的声音不时传来,可知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女队员在比赛中不时叫喊,发生的音调比一般男队员 (选填“高”或“低”)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 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 来判断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随着俄罗斯“联盟TMA﹣16M”载人飞船9月12日成功返回地面,俄宇航员根纳季•怕达尔卡以878天的太空飞行总时间成为在太空停留最久的宇航员,航天员在飞船外只能用无线电设备通话,是因为 不能传声;一艘飞船在太空遨游21h,绕地球14圈,飞行约61万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 km/h(取整数) 5.一般情况下成人腋下正常的体温是 ℃,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 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约1500m/s) 7.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蜡属于 (晶体/非晶体),“蜡浴”是利用熔化的蜡在肿胀部位 而被人体吸收,加快血液流动. 8.音乐家贝多芬28岁不幸患上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棍子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通过盖板的振动来感受音乐的起伏,用木棍“听”音乐利用的声学原理是 . 9.生活中有很对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如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我们可以看到壶嘴的上方有“白气”生成,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我们也会看到从冰棒表层冒出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小水珠,在歌舞晚会的舞台上,经常会喷洒一些干冰,通过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所产生的白雾给整场演出增添一种梦幻的效果;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时,我们会看到玻璃窗户上有一层小冰晶,这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且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紧密排绕在圆珠笔上,绕若干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11.一场大雪过后空气往往变得很干净,周围也变得很安静,这是由于蓬松的雪能 周围的噪音.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由于化雪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12.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如图2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选填:“升高”或“降低”).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下面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15.下面列举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十分精确 B.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仪器有影响 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 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 16.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C.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D.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17.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⑤萘升华,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 D.都不能感觉到 1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无法确定 20.D调“1(do)”的频率是294Hz,C调“1”的频率为262Hz,小明在一次演奏会上,欲将二胡由C调改为D调,你认为他下列的调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琴码下移,使弦变长 B.将琴弦适当调紧 C.将琴码上移,使弦变短,同时将适当调紧 D.换较细的合适琴弦 21.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气压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气体流速快,加快了蔬菜中的水分的蒸发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 23.如图是小明探究单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装置,由于没有计时工具,为了完成该实验、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每次让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小球是否同时撞击木块C,比价单摆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甲、乙、丙三球的摆长均为L,A、B球质量不相等,θ1<θ2). (1)他选择甲、乙两图时,发现小球同时撞击木块C,说明单摆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当选择乙、丙两图时,是为了探究 . (3)若小明选择丙图来探究单摆摆动时间与摆长L是否有关,他保证摆球质量和摆的角度不变,改变其摆长L,发现摆长短的小球先撞击木块C,由此可知:摆长越差摆的时间就越 (选填“短”或“长”). (4)丁图是小明家的摆钟示意图,该摆钟走快了,小明应该将螺丝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24.如图所示,小明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保持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逐渐加大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响度的大小.实验发现: (1)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其振动幅度越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 (2)反复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 (3)小东说:“利用此实验器材,我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另一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 小东探究的问题: ; 他的做法: . 25.(1)图甲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丙).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理由是: . 26.放学后,小宇和大军从学校骑自行车去新华书店,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大军和小宇均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由图象可知,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程为多少km? (3) (选填“小宇”或“大军”)先到达新华书店,小宇骑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7.小明到千山去旅游,当走过一山谷时,他拍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过1s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多少?(v声=340m/s) 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6分) 1.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初二学生的身高是160 cm ; (2)一般成人心脏跳动的频率为70 Hz ; (3)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min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左右; (2)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不到1s,1min跳动70次左右,也就是频率为70Hz; (3)正式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各45min,全场90min. 故答案为:(1)cm;(2)Hz;(3)min. 2.9月6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2015女排世界杯挂冠,这是中国女排第八次荣膺世界冠军.如图所示,比赛场上,队员击打球的声音不时传来,可知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女队员在比赛中不时叫喊,发生的音调比一般男队员 高 (选填“高”或“低”)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 【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赛场上队员击打排球的声音是排球振动产生的; 女队员的叫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一般说女队员的声带比男队员的声带窄而薄,振动频率更高,所以女队员发出的音调比男队员高一些. 故答案为:振动;高.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大;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 音色 来判断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里是指声音特别大,因此指声音的响度.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响度;空气;音色. 4.随着俄罗斯“联盟TMA﹣16M”载人飞船9月12日成功返回地面,俄宇航员根纳季•怕达尔卡以878天的太空飞行总时间成为在太空停留最久的宇航员,航天员在飞船外只能用无线电设备通话,是因为 真空 不能传声;一艘飞船在太空遨游21h,绕地球14圈,飞行约61万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 29048 km/h(取整数)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已知飞船飞行的时间和飞行的距离,根据公式v=,求出飞船的飞行速度. 【解答】解:太空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 船飞行的时间t=21h,飞行的距离s=61万km=610000km, 飞船的飞行速度v==≈29048km/h. 故答案为:真空;29048. 5.一般情况下成人腋下正常的体温是 37 ℃,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 【考点】温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①根据对人体正常温度的了解作答; 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解答】解: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腋下正常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物质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所以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汽化带走部分体表的热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降温作用. 故答案为:37;汽化. 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 超声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6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约150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回声测距利用的是超声波,首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s=vt求出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 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 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 t=8s=4s, 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4s=6000m. 故答案为:超声;6000. 7.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蜡属于 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蜡浴”是利用熔化的蜡在肿胀部位 凝固放热 而被人体吸收,加快血液流动.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1)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非晶体,温度不变的是晶体.常见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解:(1)根据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可以判断出蜡是非晶体; (2)“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 故答案为:非晶体;凝固放热. 8.音乐家贝多芬28岁不幸患上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棍子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通过盖板的振动来感受音乐的起伏,用木棍“听”音乐利用的声学原理是 骨传导 . 【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故答案为:骨传导. 9.生活中有很对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如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我们可以看到壶嘴的上方有“白气”生成,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我们也会看到从冰棒表层冒出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小水珠,在歌舞晚会的舞台上,经常会喷洒一些干冰,通过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所产生的白雾给整场演出增添一种梦幻的效果;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时,我们会看到玻璃窗户上有一层小冰晶,这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且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的 内 (选填“内”或“外”)表面.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1)壶内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会液化变成小水滴,故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也是液化现象; (2)舞台上的梦幻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冬天早晨窗户的玻璃上的小冰晶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所在窗花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升华;凝华;内.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紧密排绕在圆珠笔上,绕若干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细钢丝的直径是 1.4 m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细钢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钢丝直径d=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1圈;线圈左端与9.90cm对齐,右端与12.5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2.50cm﹣9.90cm=2.60cm, 细钢丝的直径为d==≈0.14cm=1.4mm. 故答案为:1.4. 11.一场大雪过后空气往往变得很干净,周围也变得很安静,这是由于蓬松的雪能 吸收 周围的噪音.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由于化雪是一个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 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 【解答】解: 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下雪不冷消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计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 故答案为:吸收;吸热. 12.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如图2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 (3)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解答】解:(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 (3)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降低.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下面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 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故选D. 14.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考点】机械运动.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 A、桃树上结出桃子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音的传播,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探照灯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下面列举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十分精确 B.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仪器有影响 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 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解答】解:A、测量仪器不十分准确是造成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环境的温度、湿度造成测量仪器发生变化,即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这是错误,不是误差,故该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6.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C.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D.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②增大玻璃泡的容积,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会影响灵敏度. 【解答】解: AB、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 CD、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但玻璃管内径粗细不确定,灵敏程度不能确定.此两选项均错误. 故选B. 17.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⑤萘升华,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1)晶体在熔化、凝固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并且不断吸热或者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解答】解:①冰熔化,需要温度达到熔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铁水凝固,需要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③乙醚蒸发,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④水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⑤萘升华,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因此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①②④ 故选A. 1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 D.都不能感觉到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 故选B. 1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无法确定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水要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试管中的水要沸腾,温度要达到100℃而且要能够继续吸热,这就要求烧杯中的液体温度高于100℃,根据提供的三种液体的沸点做出判断. 【解答】解: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试管中的水达到了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烧杯中也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装的液体的温度要达到100℃以上,酒精、水、煤油三种液体中,只有煤油的温度(因为煤油的沸点是150℃,液体在达到沸点以后温度就不在升高)能够高于100℃. 故选C. 20.D调“1(do)”的频率是294Hz,C调“1”的频率为262Hz,小明在一次演奏会上,欲将二胡由C调改为D调,你认为他下列的调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琴码下移,使弦变长 B.将琴弦适当调紧 C.将琴码上移,使弦变短,同时将适当调紧 D.换较细的合适琴弦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首先明确将二胡由C调改为D调,是将音调变高,其次明确二胡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欲将二胡由C调改为D调,是将音调变高,琴弦的频率和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 A、将琴码下移,使弦变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调节方法不正确,故A符合题意; B、将琴弦适当调紧,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调节方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琴码上移,使弦变短,同时将适当调紧,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调节方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换较细的合适琴弦,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调节方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22.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气压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气体流速快,加快了蔬菜中的水分的蒸发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真空环境下,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与温度、密度等没有关系,故只有选项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 23.如图是小明探究单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装置,由于没有计时工具,为了完成该实验、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每次让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小球是否同时撞击木块C,比价单摆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甲、乙、丙三球的摆长均为L,A、B球质量不相等,θ1<θ2). (1)他选择甲、乙两图时,发现小球同时撞击木块C,说明单摆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当选择乙、丙两图时,是为了探究 单摆摆动时间与倾角的关系 . (3)若小明选择丙图来探究单摆摆动时间与摆长L是否有关,他保证摆球质量和摆的角度不变,改变其摆长L,发现摆长短的小球先撞击木块C,由此可知:摆长越差摆的时间就越 短 (选填“短”或“长”). (4)丁图是小明家的摆钟示意图,该摆钟走快了,小明应该将螺丝向 下 (选填“上”或“下”)调节.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1)根据撞击木块的时间判定单摆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的关系; (2)根据乙、丙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分析; (3)根据摆长和撞击木块C的时间分析; (4)摆钟走快,说明摆动时间变短了,根据摆动时间和摆长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1)选择甲、乙两图时,A、B两个小球同时撞击木块C,说明单摆摆动到竖直位置时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单摆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 (2)由乙、丙图可知:小球相同,摆长相同,但倾角不同,θ1<θ2,所以探究的是单摆摆动时间与倾角的关系; (3)由题意可知:摆球质量和摆的角度不变,摆长短的小球先撞击木块C,这说明摆长越短,摆动时间越短; (4)摆钟走快,说明摆动时间变短了,由(3)可知,需要增加摆长的长度,从而增加摆动的时间,应该将螺丝向向下调节. 故答案为:(1)无关;(2)单摆摆动时间与倾角的关系;(3)短;(4)下. 24.如图所示,小明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保持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逐渐加大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响度的大小.实验发现: (1)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其振动幅度越 大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大 . (2)反复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响度的大小与 振幅 有关. (3)小东说:“利用此实验器材,我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另一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 小东探究的问题: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的关系 ; 他的做法: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1)(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1)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3)利用此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的关系; 具体做法如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大;大;(2)振幅;(3)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的关系;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5.(1)图甲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小红的初温较低 .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丙).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理由是: 海波与热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吸热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沸腾时的特点并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解答】解:(1)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为96℃;小红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红的初温较低. 水沸腾的特点是: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与热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吸热,熔化停止. 故答案为:(1)小于;小红的初温较低;(2)固液共存态;停止;海波与热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吸热. 26.放学后,小宇和大军从学校骑自行车去新华书店,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大军和小宇均在做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由图象可知,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程为多少km? (3) 大军 (选填“小宇”或“大军”)先到达新华书店,小宇骑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可由图象分析出大军和小宇所表示的运动状态; (2)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 (3)根据图象可知谁先到达新华书店,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大军和小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反映了二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大军和小宇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纵坐标表示路程,从图中可知,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程为3600m=3.6km; (3)横坐标表示时间,由图可知,两人同时出发,大军用t′=10min到达新华书店,小宇用t=12min到达新华书店,故大军先到达新华书店, 小宇骑车的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1)匀速;(2)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程为3.6km;(3)大军;小宇骑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27.小明到千山去旅游,当走过一山谷时,他拍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过1s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多少?(v声=34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先算出声音在两山之间传播所用的时间(单程),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就可算出两山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传播到左边山的时间: t1=0.5s=0.25s, ∵v=, ∴人到左边山的距离: s1=vt1=340m/s0.25s=85m, 声音传到右边山的时间: t2==0.75s, ∴人到右边山的距离: s2=vt2=340m/s0.75s=255m, 两山间的距离: s=s1+s2=85m+255m=340m. 答: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340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年级 物理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76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