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2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2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2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2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实干家罗斯福 1.新政的提出 (1)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 (2)上台后,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 2.新政的准备 (1)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打造新政的纲领。 (2)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 (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4)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3.新政的目的 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4.新政的发展 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思维深化]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切措施都服务于这一目的。 二、施行新政 1.阶段 (1)第一阶段:1933年3月~1935年初,主要目的是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1939年,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影响 (1)新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2)对战后美国政府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误区警示]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三、渡过难关 1.基本恢复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表现: ①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②1939年,工业生产达到创纪录水平,农民收入增加。 2.彻底摆脱危机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原因: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②战争需要的刺激,经济出现战时繁荣。 ③政府由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 (3)表现: ①国民生产总值激增,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②二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美国,美国经济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误区警示]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主题一 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及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的含义 (1)新的理念: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取代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2)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 2.新政成功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经济基础,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股强大思潮,为实施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材料一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险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 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新政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会有这一态度的理由。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 答案 ①理由:新政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对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削。 ②特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强力干预。 巧思妙记 经济危机大减轻,生产恢复民安稳。 遏制美国法西斯,矛盾缓和局势新。 经济恢复渐强盛,二战美国立功勋。 国家干预新模式,战后西方广推行。 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影响 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新政的哪些特点? 答案 特点:照顾工人的利益。 (2)这和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案 关系: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缓解政治危机。 图示罗斯福新政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大萧条时期。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 )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政策 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 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用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答案为B。 2.下面照片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场主把大量牛奶直接倒入下水道的场景。罗斯福总统应对此类事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减耕减产,稳定产品价格 B.成立工会,保障工人权利 C.货币贬值,刺激商品出口 D.整顿金融,防止过度投机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信息“农场主”,故本题应选跟农业有关的A项;其他三项均与农业无关。 3.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和《国家住宅法》等,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租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国营企业的统治地位 B.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 C.增加政府财政开支以扩大就业 D.为推行新政奠定基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由题目中的信息“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租低廉的住宅”可知该政策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困境,缓和阶级矛盾,故本题应选B项。美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私有制经济,故排除A项;C项的“扩大就业”的表述与题意无关;该政策发生于罗斯福新政期间,故排除D项。 4.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了 (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调节农业生产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使失业人数大量下降,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等保障了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使美国经济回升,带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 B.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奠定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雏形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都是对美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D项只侧重于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从而在二战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 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基础巩固 1.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 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 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答案 C 解析 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获胜,当时美国正受经济危机的困扰,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恶化经济危机,A、B两项不正确,D项是1939年之后的状况。 2.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答案 D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减耕减产”可知罗斯福企图通过减少粮食产量来防止农产品过剩,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故本题应选D项。A项的说法在题目中无法体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B项;C项应为以工代赈的政策,与题意无关。 3.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解析 宣传画的主旨是为美国人民提供工作机会,罗斯福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 4.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这是指 (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题干这句话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影响加强。 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下列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包含上述主张的有( ) ①《紧急银行法》 ②《社会保险法》 ③《农业调整法》 ④《联邦紧急救济法》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的信息,即推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可知《社会保险法》《农业调整法》和《联邦紧急救济法》涉及对工人和农业的救济。《紧急银行法》则是恢复金融秩序的法令。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中,曾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如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既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又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能力提升 7.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答案 B 解析 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符合此意的是B项。 8.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A项正确;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项;综合判断,再排除D项。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 (1)“历史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学习思考】 1.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教材第115页) 提示 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教材第116页) 提示 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分析,一是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的后果,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三是罗斯福个人的信念和努力。 3.罗斯福的新政“新”在哪里?(教材第119页) 提示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而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自我测评】(教材第119页) 1.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内容? 提示 略 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恢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从现实影响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了。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19页) 从这段演说词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 第一,美国社会当时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①美国的社会矛盾再一次尖锐,民主政治再一次受到考验。②数千万美国公民生活在困苦之中,家庭灾难笼罩着他们。③数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④失业严重、购买力低下。⑤广大人民营养不良等。 第二,看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优秀政治品质:①敏锐的洞察力。②高超的演讲艺术。③敢于直面社会问题。④主张实行社会救济等。 第三,看到了“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2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专题 罗斯福 新政 当代 资本主义 课时 作业 人民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1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