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6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含解析)1
《高考化学 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6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6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26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满分42分 时间20分钟) 姓名: 班级: 得分: 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答案】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知识。 2.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 B.测量原理装置图中,Ag2O/Ag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 D.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由于自由水分子的减少,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动势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玻璃、水泥都属于硅酸盐工业,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含有石灰石和硅酸盐的粘土,故A正确.根据电池反应式2Cu+Ag2O=Cu2O+2Ag知,Ag2O/Ag极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根据电池反应式2Cu+Ag2O=Cu2O+2Ag知,铜失电子作负极,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故B正确;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溶剂的量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电源。 3.原电池的应用极为广泛。利用如下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的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流经外电路从Ag流向Pt电极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增多 C.正极反应:Cl2+2e-=2Cl- D.空气中c(Cl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 【答案】D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知识。 4.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己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B.H+从甲池移向乙池 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D.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掌握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①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②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③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且水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且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水;④正负极反应式相加(电子守恒)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电极反应式。 5.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电解的原理,注意把握离子移动方向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解答该题。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答案】D 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7.为解决淀粉厂废水中BOD严重超标的问题,有人设计了电化学降解法.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物将废水中有机物主要成分是(C6H10O5)n]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极是负极 B.该装置工作时,H+从右侧经阳离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6H10O5)n+7H2O﹣24ne﹣═6nCO2↑+24nH+ D.物质X是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主要成分是(C6H10O5)n]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即为原电池,由图N极通O2,M极为有机物,则N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A.由图N极通O2,则N极为正极,A错误;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该装置工作时,H+从左侧经阳离子交换膜转向右侧,B错误;C.M极为有机物,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C正确;D.由图N极通O2,则N极为正极,O2得电子结合H+生成水,物质X为水,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原理的应用 8.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右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答案】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知识。 9.全钒电池以惰性材料作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VO2+(蓝色)+H2O+V3+(紫色)VO2+(黄色)+V2+(绿色)+2H+ 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充电时,反应每生成2molH+时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2mol B.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减弱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VO2++2H++e-=VO2++H2O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黄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因此每生成2molH+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说法错误;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VO2++2H++e-=H2O+VO2+,消耗H+,酸性减弱,故说法正确;C、根据选项B的分析,故说法正确;D、根据A选项的分析,颜色蓝色变为黄色,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 10.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稀硫酸中有电子流动,方向是从b极到a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B 考点:考查原电池 11.3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原电池由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组成闭合回路,B正确;C、因为橙汁为酸性,所以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则Al作原电池的负极,Zn作原电池的正极,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正确;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Zn片流向Cu片,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正负极的判断、电子流向的判断 12.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 ) 编号 X Y Z A Zn Cu 稀硫酸 B Cu Zn 稀硫酸 C Cu Ag 硫酸铜溶液 D Ag Cu 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确定正负极,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要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13、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4.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1-3e-=A1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1-3e-=A13+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D.由Al、 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答案】B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注意不能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要根据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 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6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含解析1 高考 化学 精练 系列 专题 26 原电池 基本原理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2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