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52练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52练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52练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阅读图表资料,完成1~2题。 图中各河段平均坡度表 河段 ① ② ③ ④ 平均坡度 0.085 0.125 0.045 0.002 注: 坡度=落差/水平距离。 1.图中适合建设水电站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关于图中各河段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修筑梯田 B.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C.③—开发水电 D.④—建矿泉水厂 2014年8月21日,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正常蓄水位1 076米,淹没土地13.82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5 425人。下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 ) A.航运 B.防洪 C.防凌 D.发电 4.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库蓄水可能使库尾的胡杨岛部分淹没 B.水库蓄水有利于改善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环境 C.库区占用耕地,并产生移民安置问题 D.水库建成后使黄河下游泥沙含量增大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回答5~6题。 5.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 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落差大,多曲流 6.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 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读图,回答7~8题。 7.瓜迪亚纳河流域所建水利工程的核心效益是( ) A.发电 B.防洪 C.航运 D.灌溉 8.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入海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萎缩 B.入海水量增加,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好转 C.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 D.河口地区航运受到威胁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 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 10.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 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 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双选)( ) A.防洪 B.减少水土流失 C.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D.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12.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双选)( ) A.潼关水位升高,河流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 B.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 二、综合题 13.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9月26日,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3)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 (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C 2.B [第1题,坡度=落差/水平距离,故坡面的垂直高度即落差等于坡度与水平距离的积。图中比例尺相同,则将图上距离与坡度的乘积进行比较得出①河段落差最大。且位于其下游的丙处水量较大,所以丙处最适合建设水电站。第2题,①处坡度太大,不宜修筑梯田;③处落差小,不宜开发水电;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水质不佳;②处位于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河流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水土保持,可建立自然保护区。] 3.C 4.D [第3题,此河段有凌汛现象,黄河上的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独特作用是防凌。第4题,据图文信息,胡杨岛在水库淹没区范围内,一定会有部分淹没现象。乌兰布和沙漠在水库附近,可以利用水库的水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水库建成后会使河流下游泥沙含量减少。] 5.B 6.D [第5题,一般洪涝灾害多发原因包括来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等,而材料中提示该河落差大,故只能从来水量大角度分析。该地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第6题,该流域内落差大,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而不是原料;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重要的景点,可以发展以山水、大坝、水库为景点的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7.B 8.A [第7题,瓜迪亚纳河位于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该地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因此所建水利工程的核心效益是防洪。第8题,由于上游地区修建水利工程,拦截了部分泥沙,使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萎缩,A正确;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入海水量更加稳定,B错误;大坝的修建影响了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大坝可调节径流量,使河口地区水流更平稳,有利于航运,D错误。] 9.B 10.D [第9题,图中能明显看出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故B正确。渭河南部为秦岭山脉,所以无大支流汇入;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而河流含沙量高。第10题,图中显示泾河上游多矿产资源,同时流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采矿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故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持水土。] 11.AC 12.AB [第11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第12题,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 13.(1)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开发利用的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 (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 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3)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有无冰期及其长短方面来回答;开发利用方向要从航运、水能、养殖以及结合流域资源特征、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第(2)题,该地土地利用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导致下游洪涝灾害加剧。第(3)题,跨国的流域开发要从国际协作方面回答。 14.(1)东南部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2)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相反。 (3)河流 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 (4)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 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 解析 第(1)题,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从图中判断分析;城市体系合理,从城市等级体系理论来说明。第(2)题,东南部和西北部社会经济特征的比较从三角形坐标系中来分析判断。第(3)题,流域的开发核心是河流,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都有较大影响,本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来阐述。第(4)题,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床和河道,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等;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52练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 地理 复习 专题 区域 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 52 流域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4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