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4练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4练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4练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4练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B.f4地段流速最快 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B.d的大小与a无关 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 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11~12题。 1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双选)( ) A.C—海陆间循环 B.B—海陆间循环 C.B—陆地内循环 D.C—陆地内循环 1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双选)( ) A.a—四川盆地多夜雨 B.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C.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14.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公里,水位为3 193.8米。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0.35米。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答案解析 1.B 2.A [第1题,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第2题,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少,不利于水体的蒸发。] 3.B 4.B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5.D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6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7.D 8.A [第7题,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是径流,D项正确。第8题,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A正确。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B错。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C错。上游河道采砂,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增大,D错。] 9.B 10.D [第9题,相等时间内,流经距离远则速度快,从图中可以看出,f4地段距离最远,所以f4地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第10题,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径流量与蒸发量有一定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自东向西流,并注入海洋A,是a、b、c、d参与了水循环;人类对水循环中的d环节影响较大,对其他环节影响较小。] 11.AD 12.BC [第11题,由图可判断,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沉积岩,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与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有密切关系。第12题,由乙为水汽输送可判断甲为降水,丙为蒸发,丁为径流。夜雨属于甲环节,应与c的含义相符;地下水对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与b的含义相符;地壳隆起,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与c的含义相符;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与b的含义相符。] 13.(1)蒸发 降水 甲(或陆上内循环) 乙(或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解析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上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窖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和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第(5)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14.(1)陆地内循环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 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内陆循环;布塔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2)题,可从水循环的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入手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4练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高考 地理 复习 专题 地球 14 水循环 环节 影响 因素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6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