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阶段 B.都有DNA的复制和DNA数目减半阶段 C.都有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的过程 D.都有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阶段 答案:D 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可能取自( ) A.人的小肠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睾丸 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情况;而牛的睾丸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及分裂结束后新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D 3.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处于联会时期的同源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每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所以共有4个DNA分子。 答案:A 4.下图分别表示同一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能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图像是( ) 解析:A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图为有丝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所以应为B图。 答案:B 5.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图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图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应是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C错误;图丙中的M、m不是同源染色体,应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D错误。 答案:B 6.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各细胞与分裂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有( ) A.0处 B.1处 C.2处 D.4处 解析:①处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同源染色体不会有联会现象,此处错误;②处为有丝分裂后期,与图像相符,此处正确;③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应有联会现象,故此处错误;④⑤分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后期,这两处正确。 答案:C 7.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是( ) 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B.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C.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 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C 8.一雄性生物体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1、2n、2n B.2、2n、2n C.2n、2n、2n D.2n、4、4 解析: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所以一雄性生物体只产生1种精原细胞。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1种精子,此生物体产生2n种精子,所以产生2n种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能力提升 9.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对本图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DE初期 B.E点染色体数目为n,F点染色体数目又出现短时间的加倍 C.E点同源染色体分离,F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AC是间期,CF是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的阶段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进入分裂期后,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现象,发生在CD初期。E点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染色体数目变为n;F点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仍为n条。E点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后进入了两个子细胞中;F点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AC段完成DNA的复制,表示间期;CF段DNA连续两次减半,表示分裂期;FG表示完成分裂后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答案:D 10.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 解析: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2的图像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项不正确;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故D项正确;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间期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D 11.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2,4,8 B.4,8,8 C.8,0,8 D.8,16,16 解析:4个四分体相当于4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减半,为4条染色体,染色单体为8条,DNA分子为8个。 答案:B 12.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D 13.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甲 乙 丙 所处时期 细胞名称 所含同源染色体数目 产生子细胞名称 (2)用柱形图表示甲、乙、丙三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 解析:(1)图甲中两对同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表明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又因为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配,判定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图乙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每极均有两对同源染色体,表明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图丙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表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因为细胞质均等分配,因此表示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2)用柱形图表示三幅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时,要明确标出横、纵坐标的意义及图注。 答案:(1) 甲 乙 丙 所处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名称 初级卵母细胞 体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所含同源染色体数目 2对 4对 0 产生子细胞名称 次级卵母细胞 体细胞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 14.下图所示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 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变化曲线。 (2)图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 。 (3)图中表示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4)写出核DNA含量变化的规律 。 (5)写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 。 (6)处于C→D段的细胞名称是 ,处于E→F段的细胞名称是 。 解析:从图中甲曲线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发生了两次减半,由此判定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具体分析如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核DNA含量增加一倍,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含量减少一半,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含量再次减少一半;而染色体的变化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精(卵)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1)减数 (2)乙 (3)甲 (4)2a→4a→2a→a (5)2a→a→2a→a (6)初级精(卵)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15.下图是高等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A表示 ,它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中。 (2)过程B表示 ,其实质是 。 (3)如果该图表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那么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主要进行 分裂。 (4)假设成体Ⅰ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那么图中Ⅲ和Ⅳ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答案:(1)减数分裂 睾丸或卵巢 (2)受精作用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3)受精卵 有丝 (4)10条和20条 16.导学号52240014(2016江苏高考)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它属于图2中类型 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4)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用图中字母表述)。 解析:(1)图1中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图2可推知类型a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由图2可知,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e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故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d、e。(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c处于G1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e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故a、b类型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5)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发生着丝点分裂,对应图2中的b转变为a,d转变为c。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 (5)b→a;d→c 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2016 2017 学年 高中生物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6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