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A组 专项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3、H2O2、HClO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均具有强氧化性 B.为了加快H2O2水溶液放出O2可加入MnO2 C.H2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了H2O2的强氧化性 D.在酸性溶液中H2O2氧化KI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2H2O+I2 C [H2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了H2O2的还原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D [A项,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B项,SO2与Cl2遇H2O生成H2SO4和HCl,漂白效果减弱;C项,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其吸附作用;D项,SO2的漂白具有不稳定性。] 3.(2017蚌埠模拟)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 A [SO2溶于水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导学号:95812081】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 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C [A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C项,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说明Na2S2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项,品红溶液②不褪色说明无二氧化硫,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5.(2017长沙模拟)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D [由题意知X为浓H2SO4。 A项,浓H2SO4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脱水性;B项,浓H2SO4在室温下使Fe钝化;C项,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可溶性Ca(HCO3)2;D项,SO2与O2反应的条件为高温催化剂。] 6.如表所示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溶液一定含有SO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 说明酸性H2SO3>H2CO3 D [A项,Ag+干扰;B项,HSO干扰;C项,Cl2等氧化性气体干扰。] 7.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C中加Na2S产生气体D,把D通入B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A、B、C、D、E都含同一种元素。按A、B、C、D、E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95812082】 A.SO2、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H2S、S C.SO2、H2SO3、H2SO4、SO3、Na2S2O3 D.SO3、H2SO4、H2SO3、SO2、Na2S2O3 B [SSO2H2SO3H2SO4H2SS。] 8.下列反应及用途所体现的浓硫酸的性质错误的是( )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蔗糖变黑并膨胀,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 B.常温下,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硫酸,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只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D.碳与浓硫酸共热,只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Cu与浓H2SO4共热反应时,H2SO4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9.(2017常德模拟)如图是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 选项 物质 A B C D X H2S SO2 CO2 Cl2 Y 浓硫酸 NaHCO3 饱和溶液 Na2SO3 溶液 NaHSO3 溶液 B [H2S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错误。SO2可与NaHCO3饱和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不会褪色,C错误。Cl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过程(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导学号:95812083】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装置A中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时,是用生成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且保证CO2中不含SO2,故A中加品红溶液检验SO2已除尽。 (2)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后滴加氯水,溶液中生成SO,形成BaSO4沉淀;滴加氨水,溶液中生成SO,形成BaSO3沉淀。 [答案] (1)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品红溶液 ③A中品红溶液没有完全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2)②2H2S+SO2===3S↓+2H2O ③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BaSO4 BaSO3 Ba2++SO2+Cl2+2H2O===BaSO4↓+4H++2Cl- 11.(2016浙江高考节选)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下流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 (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铜片,列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 [解析] (1)化合物A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煅烧,得到红棕色固体B和无色气体E,B溶于盐酸得到黄色溶液C,C加入KSCN溶液得到血红色溶液D,说明A中含有Fe元素,B为Fe2O3,C为FeCl3溶液,D为Fe(SCN)3溶液。无色气体E溶于水得到无色酸性溶液F,F加入棕红色I2的KI溶液,得到无色溶液G,且溶液的酸性变强,据此推知E为SO2,F为H2SO3,G为H2SO4和HI的混合液,因此化合物A中含有Fe、S元素。2.400 g Fe2O3中含有Fe元素的质量为2.400 g=1.680 g,则A中S元素的质量为2.960 g-1.680 g=1.280 g,那么化合物A中Fe、S原子个数之比为∶=3∶4,故A的化学式为Fe3S4。 (2)溶液C中含有FeCl3,可溶解铜片,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常用于制印刷电路板。 (3)A(Fe3S4)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单质S)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则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518 gL-122.4 Lmol-1≈34.00 gmol-1,从而可知该气体为H2S,其电子式为。结合已知信息及守恒关系规律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S4+6H+===3H2S↑+3Fe2++S。 (4)无色酸性溶液F(H2SO3)加入棕红色I2的KI溶液,得到无色溶液G(含H2SO4),化学方程式为H2SO3+I2+H2O===H2SO4+2HI。溶液G中主要含有SO、H2SO3等微粒,由于HCl的酸性强于H2SO3,欲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可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H2O2溶液,若再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答案] (1)S,Fe Fe3S4 (2)制印刷电路板 (3) Fe3S4+6H+===3H2S↑+3Fe2++S (4)H2SO3+I2+H2O===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再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B组 专项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 12.(2017忻州模拟)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95812084】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D [NO被还原为NO,根据电子守恒知n(SO2)2=n(NO)3,故n(SO2)∶n(NO)=3∶2。] 13.Na2S2O3可作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Na2S2O35H2O的制备 【导学号:95812085】 Ⅰ.实验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 Ⅱ.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Ⅲ.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甲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________,装置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____________。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解析] (1)S单质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醇与水混溶,装置C中的硫粉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可增大与Na2SO3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加快Na2SO3(aq)+S(s)Na2S2O3(aq)的反应速率,否则会降低反应速率(或减少产量)。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S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防止SO2过量,溶液呈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答案] (1)NaOH溶液 降低反应速率(或减少产量)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防止SO2过量,使溶液呈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非金属 及其 化合物 节氧硫 重要 课时 分层 训练 新人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87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