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古文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曾益( ) 拂士( ) 教学相长( ) 2.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入则入法家拂士: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举于版筑( ) 空乏其身( ) 人恒过( ) 而后作( ) 征于色(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所以( )动心忍性(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后世将其二人并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1. 第1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2. 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3. 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5. 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 【自学检测】 1. 本文是一篇 ,按照“举事例——_______——正反论证作阐述——得出结论: ”的结构思路,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拓展延伸】 1. 如果在学习或生活等方面遇到了挫折,你能引用孟子在文中的话来激励自己吗?请你引用文中的某些话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一段激励性的话,帮助自己战胜困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教学相长》中的生字,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虽、旨、困、强、善”等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学相长( )嘉肴( )自强( ) 2. 古今异义 1)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今义: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 弗食 虽有至道 是故 自反 自强 4.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礼记》是 至 年间 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 》《仪礼》合称“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 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 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设问导读】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 2.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3.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4.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自学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 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 故曰:教学相长也。 2. 背诵这篇短文。 【巩固练习】 1.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 B. 虽有嘉肴 C. 教然后知困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1)“拂”通“弼”,辅弼2)“衡”通“横”,梗塞,指不通3)“曾”通“增”,增加 3.被举用,被选拔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贫乏犯错误奋起,有所作为给用这些来使……坚韧在外面,指国外 4.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奋起。 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5.孟子战国孔子孔孟 【设问导读】 1.第1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4.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5.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困于心,衡于虑。”色、声。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 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 【自学检测】 1.文言议论文提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拓展延伸】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二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1)甘美旨意,主旨2)不通,理解不了因乏,贫困 3.好处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吃至达了极点因此反省勉励,勉强 4.战国秦汉儒家学者仪礼周礼三礼孔子弟子先秦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略 【自学检测】 1.1)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2.略 【巩固练习】 1.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二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26 古文 导学案 新版 语文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1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