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9 欧洲宗教改革 岳麓版选修11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9 欧洲宗教改革 岳麓版选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9 欧洲宗教改革 岳麓版选修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9 欧洲宗教改革 岳麓版选修1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昩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 D.王权极度衰弱 【解析】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 【答案】 C 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解析】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与马丁路德倡导的“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主张一致。马丁路德认为只要内心信仰虔诚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故选A项。 【答案】 A 3.“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相反;B、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4.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④创立的加尔文派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加尔文派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④叙述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A 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虔诚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选B项。 【答案】 B 6.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和16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时是个科学冒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术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刑处死。就在这一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 材料二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 (1)15世纪及16世纪期间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中世纪《圣经》占精神统治地位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异端受到惩罚并判以死刑。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信仰得救”及意义即可。 【答案】 (1)标准:《圣经》或教会的教导被视为“真理”的标准。理由:那些持有与教会观点相反看法的人,会被惩罚甚至判以死刑。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并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个人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这一观点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传统基督教中的人是全心全意地倾心天国的话,那么新教——加尔文教——中的人已经是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有一座叫格里诺克的滨海小城,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1)结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已经是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表明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有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结合加尔文的主张,可知是“先定论”,鼓励人们获取财富。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人们追求财富,社会风气变化,鼓舞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 【答案】 (1)在信奉基督教的基础上,主张先定论,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成功,积极获取财富。 (2)变化:人们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马丁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1)材料一中图片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 (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果。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评价得出改革的双重性;第二小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人在宗教改革中的影响。 【答案】 (1)原因: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主张: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有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才可得救,无须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 (2)双重性: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 成果:马丁路德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了精神自由的局面;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依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9 欧洲宗教改革 岳麓版选修11 单元 西方 近代 早期 改革 学业 分层 测评 欧洲 宗教 岳麓版 选修 11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5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