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细胞器复习学案
《高三生物 细胞器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细胞器复习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细胞器 【学习目标】: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复习指导】:认真阅读教材第44-50页内容,10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一、不同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分布于动、植物细胞 (1)结构 (在右面空白处 画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2)功能: 2.叶绿体:主要存在于 、幼茎皮层细胞、和保卫细胞中 (1)结构 (在右面空白处 画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2)功能: 3.内质网: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 (1)结构:由 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2)种类:粗面内质网:有 附着。 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 (3)功能:①细胞内 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②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有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 4.高尔基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 (1)结构:由扁平囊和小囊泡组成。 (2)功能: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的 “车间”及“发送站”; ②与植物 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及 细胞中 (1)成分: 。 (2)功能: 6.溶酶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 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1)结构:由 围成。 (2)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8.中心体:分布在 (1)组成: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 和周围物质组成。 (2)功能: 二..细胞器的分类归纳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 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 结 构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光学显微镜可见的细胞器 成 分 含DNA的细胞器 含RNA的细胞器 含色素的细胞器 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功 能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能复制的细胞器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与蛋白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判断对错:1.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会有线粒体( ) 3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 4.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 注意:(1)在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即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如肾小管细胞、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因代谢旺盛,线粒体含量多;肠腺等一些合成消化酶或蛋白质类激素的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多。 (2)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葡萄糖,产物乳酸,且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再进行分裂,是提取细胞膜的首选材料。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由 等结构组成。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 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 。 3.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布其中,具有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功能上联系(分工、合作) 思考: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情况? 当堂训练 1.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2. 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 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3.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双选)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 )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不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4. 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5. 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 B.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 C.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e内的d提供 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 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7. 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1.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8.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9.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10. 下列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 ) A.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B.细胞膜和细胞壁 C.核糖体和染色体 D.拟核和细胞核 11.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形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其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而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囊状结构堆叠成基粒 12.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13. 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14. 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逐渐消失,与这一“自溶”现象有关的细胞 ( ) A.线粒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15. 在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细胞器,如图①~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与③间膜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②,如绿色植物、各种动物等 C.②④结构都具有双层膜,都能进行能量转换 D.②④⑤结构中都能产生水,其中②④中都有⑤ 16.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________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______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具有疏水性和____________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________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AC CD A C A BD A D A B D B B B 16.答案 (1)核孔 选择 (2)磷脂双分子层 膜转运蛋白 (3)叶绿体和液泡 (4)分裂间期 核仁 (5)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 细胞器复习学案 生物 细胞器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6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