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1.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3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我国各区域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及目的。第(1)题,图中显示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里植被覆盖率低。第(2)题,界线以西为气候干旱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第(3)题,图中唯有③⑤位于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此区域的生态建设可以缓解中下游的旱涝灾害。①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①位于西北地区、④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地势起伏大小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2.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1分)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3分) (3)丙、丁两地区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理由。(3分) (4)乙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问题的分布、原因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是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第(2)题,甲地为“三北”防护林的部分,它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乙地为横断山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3)题,丙地位于低山丘陵地区,起伏大,土层薄,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量高,危害较丁地严重。第(4)题,乙地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们生活贫困,过度的经济活动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 (1)土壤侵蚀 (2)甲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丙 地势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们生活贫困,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3.(2016全国丙卷)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4.浙江省地处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浙江省独特的“水”“土”和“植物”的时空组合,决定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征。下图为浙江某地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对数曲线。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土流失特点。(4分) (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坡耕地以强度侵蚀为主,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第(2)题,从地形地势、降水特点、植被分布和土壤特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强度侵蚀以上以坡耕地最为严重。 (2)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疏;红壤土层薄,易被侵蚀。 5.下图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土地资源是________,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甲地该土地资源退化严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3)简述防治该土地资源退化的有效措施。(4分)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南部,可能为草场资源,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第(2)题,甲地草场由于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第(3)题,从退耕还草、合理放牧和建人工草场等方面提出措施。 【答案】 (1)草场资源 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 (2)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3)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 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位图。 材料二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是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106 km2。 材料三 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高原,平均海拔约3 500 m。 (1)比较A沼泽与B沼泽成因上的异同。(5分)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除此以外,破坏湿地环境的人类活动还有哪些?(2分) (3)以A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3分) 【解析】 第(1)题,可从两地的地势、海拔、气温、冻土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第(2)题,A地湿地的减少与“北大荒”的开垦有关;B地位于牧区,湿地减少与该地过度放牧有关。第(3)题,保护湿地可通过建立保护区、退耕、工程措施等。 【答案】 (1)相同点:两地区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气温低,蒸发微弱;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的下渗。 不同点:造成两地气温低的原因不同,A地纬度高,气温低,B地海拔高,气温低;A地河流有凌汛导致洪水漫延,B地河流无凌汛。 (2)A地过度开垦;B地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工程建设等。 (3)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6 生态 环境保护 综合 测评 新人 选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6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