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2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2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2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课时训练2 思想家柏拉图 基础夯实 1.柏拉图的中年和晚年分别设计了一个“理想国”,下列各项符合《理想国》中的主张的是( ) ①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自恪尽职守 ②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民主和自由 ③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④法律成为包括统治者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注意区分柏拉图两部著作的内容,①③是《理想国》的内容;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应是和谐与效率,排除②;④是柏拉图《法律篇》的内容,答案为B项。 答案:B 2.古希腊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是当时著名的思想“集散地”。假如你是一位渴望进入该学园学习的年轻人,你的入学申请书应包括( ) ①渴望学习治国安邦本领的愿望 ②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③出身于贵族家庭 ④年龄达到一定年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阿卡德米学园重视科学研究,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但学园规定“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答案:A 3.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认为公民的义务应该包括( ) ①抚养儿童 ②赡养老人 ③帮助朋友 ④恭敬上天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柏拉图认为的公民的义务并要求法律对这些义务做出详细的规定。 答案:D 4.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 ) (导学号52660034) 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 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 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的研究之中 D.证明了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柏拉图关于理想国家和教育的思想至今对人们仍有启发,故A项错误;不管对柏拉图肯定还是否定,都说明他的影响巨大。 答案:D 5.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哲学家 ②都做过教师 ③都曾经创办学校 ④都提倡中庸之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提倡中庸之道,但柏拉图不提倡,故排除④。 答案:B 能力提升 6.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的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 “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柏拉图。第(1)问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根据材料一“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和“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概括作答;“礼”和“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作答;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的原因从社会关系的冲突或社会秩序的混乱等角度作答,具体社会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52660035)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三 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柏拉图。第(1)问据材料中“德”等知识回答“主张”,根据儒家思想的影响回答“意义”。第(2)问从材料中对贵族政体的认识等知识回答。第(3)问比较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了道德的作用。联系二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主张:德治(或为政以德、仁)。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3)相同: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 中外 历史人物 评说 第一 单元 东西方 先哲 思想家 柏拉图 课时 训练 岳麓版 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6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