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2016全国乙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解析】 本题从填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综合运用确认法和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结合整个文段看,①处不能填“一定”,排除C项;③处是假设,填“如果”,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再向下验证一下,④处表并列,填“而且”或“并且”,⑤处与③处的“如果”呼应,填“那么”。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期间,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住房等民生热点问题成为媒体、报刊和网络热切关注的焦点。 B.电影《鸟人》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4项奥斯卡金像奖,成为第87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 C.医学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 D.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媒体”和“报刊”“网络”之间概念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或“糖尿病患者致盲是由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D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可删去“不再”。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夜光藻是形成海洋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光藻所引发的赤潮,在国内外都很常见。 ①海水的荧光,主要是在海水中的夜光藻受到刺激时由生物体发光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②夜光藻大量密集时,白天一般呈粉红色,浓度高时还呈褐红色,夜间则会出现蓝色荧光 ③不同浓度、温度、光照等环境下,夜光藻发出的光的颜色会不一样 ④夜光藻是单细胞生物,既有植物的特征,比如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⑤夜光藻在密度低的时候,发出的光不足以让人发现,当夜光藻达到一定密度引发赤潮时,荧光的亮度就会很明显 ⑥又有动物的特征,比如能够移动,所以又俗称“夜光虫”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④⑥①③⑤② D.④⑥①⑤②③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所给句子的句意及其相互之间的语意关系。整段文字解说的是夜光藻,一般来说,首先要对夜光藻进行定义,据此可知④应排在首位,且根据“既……又……”的搭配可知④⑥相连,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①说的是夜光藻发光的原理,③说的是影响夜光藻发光的因素,⑤说的是夜光藻发光的程度,①③关系更为密切,应紧密相连,据此可排除D项。 【答案】 C 4.(2015浙江高考)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下文可知,此处的主语应当是“石头”,D项的表述方式更能强调阳光和雨露的作用,这正与下文的叙述相契合。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良 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控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显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 E.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依次展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解析】 A项,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C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于文无据;D项,文中未写救治孩子的过程,张朝夫妻忘恩负义分析错误。 【答案】 BE 6.丛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概括其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别的医生都没有把握的手术他能够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因手术而错过与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面对患者的误会能够理解并宽容,可见其医德高尚等。 【答案】 丛医生是一个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不计得失、医德高尚的人。①接手别的医生都没把握的手术并且手术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技术精湛。②为给患者做手术而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③返还患者送的红包,面对患者的误会报以宽容理解,可见其廉洁行医等高尚医德。 7.“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试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结合语境,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句话主要是“感谢”丛医生,结合语境概括出感谢丛医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时,从内容方面考虑,也就是对丛医生形象的突出所起到的作用;从结构方面考虑,后面有丛医生妥善处理红包的情节,这句话又为这些情节作了铺垫。 【答案】 含意:①丛医生不顾手术艰难和自身疲惫即刻动手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②因给孩子做手术而未能与父亲见最后一面。作用:从侧面赞扬了丛医生的高风亮节,为下文丛医生将孩子父母送的红包抵作孩子住院押金等情节做了铺垫。 8.小说的题目是“良心”,如以“红包”为题是否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明确观点,指出认为哪一个更好;然后从小说的人物、主题、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对塑造丛医生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对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 【答案】 (示例一)以“良心”为题好。(1分)①标题简洁醒目,意蕴深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小说的主题,即丛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坚持操守,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可贵的情怀。③标题与结尾处丛医生的话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示例二)以“红包”为题好。(1分)①标题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②“红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将整个故事连缀起来。③“红包”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红包”叙事,人物形象特征都由此得以显现。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解析】 E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可参照AD两项。 【答案】 DA 10.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时,找到小说中有关“刘姥姥”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 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适当举例说明即可) 11.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解题时,可以从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为引入正文作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12.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有关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然后仔细体会,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 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1分)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每点2分)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1分)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每点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枕 上 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 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审读题干“如何写”即问手法,答题区间“前两联”,细读诗句,第一句“梦不成”写诗人枕不成眠,而第二、三、四句分析所写意象是“漏更、孤灯、穴鼠、枯叶、邻犬”,并非诗人,自然得出侧面描写。答题注意步骤完整,手法、分析、效果,缺一不可。 【答案】 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14.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注释和作者生平经历体会句子含意和诗人情感。作者年轻的时候像孟博一样充满豪情壮志,晚年却有归隐之心。像这样的情况大多都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答案】 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 三、语言表达(12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维生素过去叫作“维他命”, ①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几十种,包括维生素A、B、C、D、H等。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口角炎、糙皮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考虑上下文。①句前提出维生素的名称问题,后解释维生素,故该处填入“顾名思义”最为恰当。②句前说人体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后面说人体缺了维生素的危害,所以②处当有一个转折的句子,强调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③句前的句子有“不仅”一词,所填句子当与前面构成递进关系,③句后举疾病的例子,递进句的内容当是引起疾病。 【答案】 ①顾名思义 ②但它对人体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甚至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疾病 16.下面是一幅儿童游戏“弹弹球”的图画。请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用活泼的语言对充满童趣的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要求:语言简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两个顽皮的小男孩,俨然一对小斗鸡。在路边,做游戏。弹球比人还顽皮,蹦蹦跳跳一边去,就是不进小洞里。 (示例二)圆圆的脑袋,圆圆的弹球,圆圆的小洞,两个娃娃耐心专注,可惜小球总是不听话。 17.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4分) 读小说就是读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莫不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__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爱博纯真,叛逆任性,令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两点要求:一是要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二是要仿照画线的句子。此题中,画线句子在内容上写的是贾宝玉,在形式上运用了引用和整句的形式;仿写句子也应运用引用和整句的形式,同时要选取《红楼梦》中的人物(比如林黛玉、王熙凤等)。 【答案】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敏感谨慎,娇弱慧心,令人爱怜 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精明干练,泼辣刁钻,令人敬畏 四、写作训练(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山,我想对你说:我崇拜你的伟岸、沉稳;高考,我想对你说:想跟你亲密接触真不容易;鲁迅,我想对你说:能不能不让阿Q死啊?…… 对许多人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倾诉。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对象,表达你对所选对象的独特看法。 请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必须用第一人称;③字数在800字左右;④内容健康向上。 【写作指导】 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就本题而言,要使自己的作文“独特”起来,首先要有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切入角度和写作方向。如果倾诉的对象定格在老师、父母等人物身上,就很难跳出俗套的圈子,难以出新。其次这是一个非常便于抒情的作文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敞开心扉,敢于说出想说的话,敢于展示独特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作文流淌出富有个性的真情。再次要全面考虑问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依据充分的事实或理论作出全面的评价,阐述独到的见解,使行文充满思辨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 单元 综合 测评 新人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8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