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若”的含义。 (1)上善若水( ) (2)更若役,复若赋( ) (3)遇雨若濡( )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 答案: (1)如同;像 (2)你,你的 (3)而 (4)假如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终莫敢直谏。 解析: A项,父兄,古义:此处偏指兄(偏义复词);今义:父亲和兄长。B项,可以,古义:可以,凭,靠;今义:能够。C项,可怜,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③可惜;今义:值得怜悯。D项,均为“直言进谏”的意思。 答案: D 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B.以致天下之士 以致:来招纳 C.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属于 解析: D.属通“嘱”,嘱咐。 答案: D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变化的一个是( ) 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B.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哭泣无涕,心中不戚 解析: A项,信使;C项,告诉;D项,眼泪。 答案: B 5.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未之识”是宾语前置句,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识之”。“古之人不余欺也”,也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古之人不欺余也”。B项是定语后置句,C、D两项没有倒装现象。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全是被动句的一组是( ) ①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②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③(贾谊)以能诗书闻于郡中 ④燕国大乱,壤削主困,为天下僇(l,辱也)笑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伍)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 ⑦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 ③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⑥句中的“为”表目的。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B.乐哉,今日之饮也!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解析: A、B、C三项都是谓语倒装,D项为常式句。 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被省略的成分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被省略的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 C项和题目中倒装句都省略了介词“于”。A项省略了“之”;B项省略了主语“促织”;D项省略了谓语“鼓”(击鼓)。 答案: C 9.下列各句中都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折藏之,归以示成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⑤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⑧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 解析: B项都省略了宾语,其他项不是。 答案: B 10.为下文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60字以内)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地夸耀:“看我多么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简明、连贯的能力,侧重于考查学生针对材料写简短的结尾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寓意,使文段前面的内容与补充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提示寓意。 答案: (示例)秋天过去了,场上的谷粒被收进了粮仓,什么也没有了,麻雀只得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寓意:毫无资本的夸耀是自欺欺人(或:脚踏实地的劳作胜过空洞的炫耀)。 1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 (1)用斜线(/)给上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2)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 (2)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时成熟。 (3)《诗经》《尚书》《周易》《春秋》。(有错误则不给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王充《论衡》) (1)解释下面的“非”字。 ①李斯非淳于越曰________ ②以非当世________ ③非秦记皆烧之________ ④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臣请敕史官________ ②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 ③吏见知弗举________ ④有敢偶语《诗》《书》________ 答案: (1)①驳斥 ②非难 ③不是 ④不是 (2)①下命令 ②掌管 ③检举 ④相对私语 [参考译文] 李斯驳斥淳于越说:“这些儒生不效法今人而去学习古人,用它们来非难当今皇上,迷惑扰乱老百姓,我请求皇上下命令给史官,(凡)不是秦国史官记录的历史材料都烧掉,不是博士官掌管的书籍典册,(其他)天下有敢收藏《诗经》《尚书》、诸子百家语录和旧六国刑书的,要他们全送到郡守郡尉那儿去集中烧掉。有敢相对私语说及《诗经》和《尚书》的,就拖到闹市处死示众;有用古制非难现今制度的,全族处死。 官吏知情不举报的,跟他们同罪。”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主张。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 [注] ①鲁哀公:鲁国国君。②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今也则亡 “________”通“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孔子哭之恸 ________ ②门人益亲 ________ ③弟子孰为好学 ________ ④不贰过 ________ 答案: (1)①蚤 早 ②亡 无 (2)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犯过失,犯错误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走进 汉语 世界 古今 昨天 今天 课时 作业 新人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8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