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7 李商隐诗二首学业分层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7 李商隐诗二首学业分层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7 李商隐诗二首学业分层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李商隐诗二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灵犀(xī) 杜鹃(juān) 沧海(cānɡ) 嗟余(jiē) B.惘然(wǎnɡ) 惆怅(chnɡ) 沁阳(qn) 分泌(m) C.春蚕(cn) 蜡炬(j) 云鬓(bn) 凋谢(diāo) D.夜吟(yǐn) 蓬山(pnɡ) 殷勤(yīn) 殷红(yīn) 【解析】 D项,“吟”读yn。“殷红”的“殷”读yān。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分曹射覆蜡灯红 射:射箭 B.昨夜星辰昨夜风 风:双关,兼有风情之义 C.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看:探望 D.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凋谢 【解析】 A项,射:猜。 【答案】 A 3.从对仗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解析】 C项,不对仗。 【答案】 C 4.下列诗句有谐音用法的一项是( )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昨夜星辰昨夜风 C.青鸟殷勤为探看 D.春蚕到死丝方尽 【解析】 D项,“丝”与“思”谐音。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昨夜星辰昨夜风,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4)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楼西畔桂堂东 (2)隔座送钩春酒暖 走马兰台类转蓬 (3)相见时难别亦难 (4)晓镜但愁云鬓改 青鸟殷勤为探看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题(二)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连用两个“难”字,其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不相同。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忍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特别是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2)试分析前两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答案】 首句以“见难”“别难”为启,说相见的机会是难得的;但既相见了,又忘情不了,就更难舍难离。第二句写景,东风即春风。一度春光易逝,转入暮春时节,百花衰残,凄凉无比,睹物思情。三、四句对思情做了进一步的描绘,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作喻。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端 居①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的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解析】 从表达效果分析,“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的意境。换成“对”或其他词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则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夜不能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须”“眼”“情”,可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答案】 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②修辞手法:拟人、对偶。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万里”“三年”两词分别从时空的角度写离别的苦闷,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词阐述即可。 【答案】 “万里”强调空间邈远,蕴含飘零天涯而欲归家却不能的苦闷;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作铺垫。 “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出羁旅的愁苦和疲惫;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作铺垫。 (3)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感情脉络的分析能力。诗歌前两联先写乐景;抓住关键词“忆归”,可知颈联写悲情;抓住关键词“莫悟”,可知尾联彰显着怨情。由此可知作者的情感由乐至悲再到怨,一波三折。 【答案】 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尾联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9.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④运用比喻或比拟其中一种修辞手法;⑤不超过50字。 ①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新荷》唐李群玉)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 【解析】 紧扣诗句——第一句紧扣夏日碧荷游鱼写,第二句紧扣夏夜月色荷花写。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要流畅生动无错别字、没有明显语病。 【答案】 (示例)①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②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10.(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诗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李商隐诗二首学业分层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第二 单元 姿态 横生 晚唐 诗歌 李商隐诗二首 学业 分层 测评 鲁人版 选修 唐诗 诗选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198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