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同步测试(II)卷
《杭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同步测试(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同步测试(II)卷(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杭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同步测试(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与 B 和 C 组成我国地理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1 月均温0℃等温线 B.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C.16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2 . 与区域③相比较,区域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水量小 C.无结冰期 D.汛期短 3 . 诗句“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描述的是那个区域的现象 ( ) A.① B.② C.③ D.④ 4 . 下列服饰体现区域④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藏袍 B.蒙古袍 C.傣族服饰 D.唐装 5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区域景观。下列诗句不符合区域②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6 . 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是 ( )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C.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7 . 图中甲区域与乙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 D.秦岭—黄河 8 . 确定丁区域与甲乙丙三个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和降水 B.海陆位置 C.地形 D.纬度位置] 9 . 甲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盆地和山地 B.高原和平原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10 . 下列气温和降水量图,符合丙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 A. B. C. D. 11 . 符合丁地区农业类型的是( )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 与B和C组成我国地理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1月均温0℃等温线 B.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C.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13 . 与区域③相比较,区域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水量小 C.无结冰期 D.汛期短 14 . 诗句“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描述的是那个区域的现象(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 下列服饰体现区域④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藏袍 B.蒙古袍 C.傣族服饰 D.唐装 16 . 中国从南到北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了丰富的美食.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了“南稻北麦”的农作物分布特点.片中所提到的“南”和“北”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太行山 C.巫山﹣雪峰山 D.昆仑山﹣祁连山 17 . 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A.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1月0 ℃等温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8 . 我国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 A.从西南沿海向东北逐渐减少 B.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19 . 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 ( ) A.改良土壤 B.打深水井 C.修建水库 D.发展节水农业 20 . 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部分代表性景观照片示意图,图中③④地理单元分界线位于( ) A.34N附近 B.23.5N附近 C.30N附近 D.40N附近 如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 山脉东侧的河流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2 . 作为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冬季不结冰,水运繁忙 B.乙地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大豆、甜菜 C.甲地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 D.乙地屋顶坡度大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 上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西侧的山脉是( ) A.天山山脉 B.阴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24 . 下列数据中,有可能是图中A地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的是( ) A.20C B.12C C.5C D.-4C 25 . 图中山脉和河流所示地理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0C等温线 D.4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 26 . A. B两地的作物熟制分别是( ) A.一年三熟、一年两熟 B.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D. 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27 . 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从地理意义上讲是指 A.东风 B.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图完成各小题。 28 . 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A.路线Ⅰ B.路线Ⅱ C.路线Ⅲ D.路线Ⅳ 29 . 沿路线Ⅳ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0 . 下列四组地理区域,以山脉乙为分界线的是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 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1 . 丙地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大的内流河分布在此区域 B.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带 C.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 D.此地气温冬寒夏热,普遍发展种植业 32 . 秦岭历来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俗话说:秦岭南北,人文不同。下列是以秦岭为界线的是 A.0℃等温线 B.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C.我国人口界限 D.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33 . 我国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在东部地区大致通过( ) A.秦岭和淮河 B.长江 C.黄河 D.南岭 34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在下列哪个省能见到( ) A.西藏 B.黑龙江 C.甘肃 D.安徽 35 .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山脉 D.季风 二、填空题 36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和 37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等温线的分界线;是我国年降水量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38 .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寒冷的是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是_________。 三、连线题 39 . 将下列区域相对应的事物和特点连线 A南方地区______ a甘蔗______①“鱼米之乡” B青藏地区______ b耗牛______②地热能最丰富 C北方地区______ c窑洞______③黄土分布最广 D西北地区______ d骆驼______④跨经度最广 E台湾地区______ e东南盐库______⑤中国固有领土 四、解答题 40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F河,E平原。 (2)A牧区内著名的畜种是。 (3)C区的谷地是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4)上海与拉萨纬度相近,气温却悬殊较大,拉萨比上海气温低近20℃,但拉萨附近的太阳能资源则比上海丰富得多。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41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某地气温降水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以________气候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这里降水较少,植被自东向西变化是_________,农业以______为主。①和④分界线是以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为界。上图中气温降水图对应于上图中_____区域(填代号)。 (2)②区是______地区,本区种植业是以________农业为主;随州地理具有南北过渡性特征,随州市位于___________区(填代号),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 42 . 阅读地图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春节期间,广州已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但德州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明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__________因素造成的。 (2)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流)一线。 (3)乌鲁木齐是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的行政中心,该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第 9 页 共 9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同步测试II卷 杭州市 2020 年级 下册 地理 第五 中国 差异 同步 测试 II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263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