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1 美苏争锋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1 美苏争锋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九(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1 美苏争锋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历史 专题九(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1 美苏争锋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社会制度的不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解析 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次要的,D项是直接原因,故选B。 答案 B 2.(2014年1月浙江学考)“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C.美苏冷战的序幕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序幕 解析 题干内容反映了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3.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遏制共产主义,它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答案 B 4.(2013浙江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B项。 答案 B 5.(2010浙江会考)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解析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体现,④不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6.(加试题)如图是成千上万的两德民众得到柏林墙即将开放的消息后涌向柏林墙,冲破了这堵割裂东西柏林土地28年的水泥墙,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情景。柏林墙的修建不能说明( ) A.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B.完全是大国对峙的产物 C.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违背了民意,违背了潮流 解析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答案 C 7.(加试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下图所示的局面,造成图中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冲突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C.美苏对抗 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 德国形成东西柏林和朝鲜半岛的分裂,都是由于美苏对抗,并非由于国内冲突,排除A。多极化趋势在当时并未出现,排除B。D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8.(加试题)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美苏争霸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而事件的结局是苏联被迫从古巴撤走导弹,从而说明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 答案 C 9.(加试题)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解析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是1945~1949;地点是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项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 10.(加试题)在奥威尔《1984年》描写的世界中,大国之间总是处于紧张、临战的状态,没有实际战争(核战争)的爆发,有的只是在边境地带偶尔的冲突。小说的这一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后( ) A.极权主义政治的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的状况 C.局部战争不断的现实 D.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信息。从题干中的“没有实际战争(核战争)的爆发”可知该小说描述的是以战争做后盾但又不发动战争的一种手段,与冷战的含义一致。C、D两项与描述不符,A项极权主义指国家权力无处不在,是相对于人民来讲的。而小说讲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11.(加试题)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试验。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 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A.②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时间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专门热线之前,故①错误;据材料中“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和“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试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故②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故③错误;不结盟运动诞生于196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2.(加试题)威廉兰格在《世界史编年手册》中记载了发生于1957年的三则信息: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这表明,当时的世界整体局势是( )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仍处在冷战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A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错误;在1957年前已经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故排除D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这是美国的海报。图上的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图二 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材料二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请回答: (1)从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判断美苏关系的变化。 (3)联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关系。 (4)依据材料二全面分析冷战的影响。 解析 第(1)问,说明美国打着和平旗号进行冷战。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指的是“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4)问,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答案 (1)美苏冷战;美国打着和平旗号,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3)应遵守“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不能把意识形态异同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 (4)影响:①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②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出现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局部“热战”,破坏了世界和平;③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14.(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护苏联安全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确定有利的苏联边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苏联考虑战后安排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苏联有关战后安排的设想和规划》 材料二 杜鲁门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苏联的“优势地位”在战后是否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是什么?美国针对此情况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这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4)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解析 第(1)问,先判断,然后结合“冷战”回答。第(2)问,主要提取材料中的“杜鲁门”“援助希、土法案”等信息回答。第(3)问,中美关系回答出敌对到缓和即可。第(4)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回答。 答案 (1)没有;雅尔塔体制;“冷战”政策。 (2)政策:杜鲁门主义。影响: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给当时国际关系带来紧张不安因素。 (3)“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4)应采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一方面美苏冷战使双方展开了高昂的军备竞赛,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1 美苏争锋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专题 当今世界 政治 格局 多极化 趋势 课时 美苏 争锋 作业 人民 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307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