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我与地坛(节选)》测试
《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我与地坛(节选)》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我与地坛(节选)》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 《我与地坛(节选)》测试 一、积累运用 1.请选出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荒芜(wǔ) 宿命(sù) 剥蚀(bō) 连篇累牍(dú) B.坍圮(qǐ) 亘古(gèn) 熨帖(yùn) 强人所难(nán) C.炫耀(xuán) 猝然(cù)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 D.归巢(cháo) 嘈杂(cáo) 缥缈(piāo) 声名狼藉(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狂妄 仓桑 衰败 失魂落魄 B.坎坷 余暇 步履 肆意雕琢 C.脾气 荒芜 安祥 身临其境 D.聪蕙 羞涩 荒辟 猝然去世 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 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散落 坍圮 淡褪 剥蚀 B.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C.淡褪 散落 坍圮 剥蚀 D.坍圮 散落 淡褪 坍圮 4.下列句子,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 C.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0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5.“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 “一个世界”是指 。 “另一个世界”是指 。 6.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 7.“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段文字中还有哪句与此相同? 修辞手法: 。 相同语句: 。 8.作者对蜂儿、蚂蚁、瓢虫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用文中的话回答) 10.史铁生对于生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 叶 王 蒙 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日,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和树干商量,我完成了吗?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 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我们应该去迎接命运的试量。 一片又一片的树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它们是它们自己,是树的过往的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的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 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大发感慨: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的树叶呢?它们过多地消耗了我的精力和思想。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 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树也不能忘怀它们,不能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1988年秋,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 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啊……” 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11.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比作“一片片的落叶”,从“落叶”的比喻意义看,文章写春天、夏天、秋天的树叶的景象,表现了什么? 12.作为“大地的新客人”,“落叶”有哪些遭遇?试加以概括。文章是怎样突出这些遭遇的? 13.从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的感情看,结尾三段有什么作用?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王蒙在《落叶》中,发现落叶是美的,因为它们绿过,为树的成长尽了自己的责任。 B.《落叶》使人联想到秋天、伤感,本文说“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流露出作者忧郁、哀伤的情感。 C.“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反思。 D.作者独具慧眼地从“落叶”中发现“美”,它不因泛黄而自哀,而是欢快地离开树干,充满灵性之美。 E.《落叶》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作者借落叶否定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表现了作者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 三、表达交流 15.地坛给了作者以生命的启发,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放松、愉悦身心的去处?请以“一个好去处”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真题演练 1.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4分)(05高考山东试题) 〔例句〕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来源:学_科_网]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思路解析:题目里的要求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显性的是容易知道的,隐性的就是第2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答案: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思路解析:A荒芜(wǔ) ——荒芜(wú) 。 B坍圮(qǐ) ——坍圮(pǐ) ,熨帖(yùn) ——熨帖(yù)。C炫耀(xuán) ——炫耀(xuàn) 答案:D 2.思路解析:A仓桑——沧桑。C安祥——安详。D聪蕙——聪慧,荒辟——荒僻。 答案:B 3.思路解析:剥蚀: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一处只有使用此词才恰当。第二个空,“朱红”是颜色,只能用“淡褪”。第三个空不能用淡褪,而能用“坍圮”,第四个空用“散落”也比用“坍圮”好。 答案:B 4.思路解析:A、B、D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5.思路解析:由于作者身体的残疾,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就想逃避他的眼前社会,而想进入另一种状况的社会。 答案:“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 6.思路解析: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 答案: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觉。 7.思路解析:句子中把蜂儿比作一朵小雾,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另外语句:“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8.思路解析:作者写得几种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摧人奋进。 答案: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意趣,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9.思路解析:抓住问题里的关键,这句话问得是一种转变,由笼罩在心头的死亡转变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寻找时应该找类似的句子。 答案: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0.思路解析:结合作者的经历来回答,尤其要紧紧扣住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经过来回答,并要答出史铁生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答案: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时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读者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不像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一般读者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了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 11.答案:表现了作家倾尽全力的孕育、创作并奉献给社会以接受检验的过程,以及作家对作品的感情。 12.答案:(1)“落叶”(作品)或遭冷遇或被欣赏,或成为研究的对象。 (2)文章借助于一连串的“也许”,以排比句式突出表现“落叶”的遭遇。 13.答案:呼应文章的开头,借陆文夫的话道出了作家对自己的作品的共同感受。 14.答案:AC(B项“流露出作者忧郁、哀伤的情感”不当;D项“充满灵性之美”牵强附会;E项“否定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表现了作者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与本文所包含的哲理不吻合) 15.答案:略(提示:所谓的“好去处”,并不一定就是风景优美之处,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宁静的心情、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在精神上受到启迪的地方,就是“好去处”。文章最好能模仿课文,用散文的笔法来写) 11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与地坛节选 语文 粤教版 必修 节选 测试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45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