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
《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十章 地形分析 研究作战区域的地形类别和分布特点,判断地形对作战行动影响的过程,称为地形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定下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决心提供依据,保证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战斗的胜利。 地形分析,是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作战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是军事地形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了解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地形分析的内容,掌握地形分析的方法步骤,是合成军队师(旅)团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原则和方法 一、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 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敌情和我情。 敌情,包括敌人的企图、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它是有针对性分析地形的着眼点。在敌必选的作战地形上,取地利于我,弃地弊于敌,加速敌我力量的消长转换,是研究地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情,包括任务、上级意图和编制装备。任务,规定了夺取或扼守的具体区域(地形),它决定了地形分析的范围和重点。即重点研究本级任务地域;辅助分析友邻任务地域,以便于相互协同。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分析地形的侧重点,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上级意图,是指导地形分析的主线。主、次作战方向的确定,夺取或扼守的重要地形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上级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保证上级作战意图的实现。编制装备,既是部署兵力的依据,又受制于地形条件。 二、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 分析地形,应遵从以下原则: (一)整体综合分析 地形分析,要从整体出发,从参战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角度研究地形。既分析战场地形对每一兵种作战的影响,又要从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角度,综合分析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单要素分析,更要从它们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角度,从整体上综合分析。.例如,分析地形的机动程度,要把实际地形影响机动的所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并进行合理的综合,不能简单地叠加。譬如重36吨的坦克,在平坦地能撞倒胸径18厘米的树木,爬坡能力可达30°。但同样胸径的树木,若位于坡度超过1O°的斜面,即对坦克机动构成障碍,不能通行。再如某条公路,通行能力为2000辆/日,若再增修一条并行公路与其共用桥梁,则某公路的通行能力就会下降。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 (二)辩证地分析利弊 地形,往往利弊相随,具有两重性,必须依敌对双方的实际,辩证地分析利与弊,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例如,山顶,便于观察,有瞰制作用,但目标暴露,易遭袭击,若设置观察所,可设在山顶稍下的部位,做到趋利避害。山地、丘陵挖掘堑壕时,山脚便于构筑隐蔽、低下的工事,能以低伸火力有效杀伤敌人,但防坦克能力差,与后方交通困难;而山顶,便于构筑视射条件好,防坦克能力强的工事,但隐蔽条件差,不能低伸射击。它们各有利弊,这就应以前沿地形对坦克机动的适应程度,确定挖掘工事的位置,当然也可构筑在山腰。再如机动条件好的通道,对方常有重兵把守;而难以机动的地形,如沼泽,敌人往往疏于戒备,各有利弊。这就需要依敌对双方的实际,作出正确抉择。 (三)有联系地客观分析 事物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决定其性质和作用。分析地形的类型,要从诸地形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构特征去分析。判定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要与天候季节相联系,防止片面性。例如雨雪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越野机动或沿土质路面机动,都很困难。北方的江河,雨季河水暴涨,可能冲毁道路、桥梁,变通为阻;冬季河面结冰,桥梁、渡口的作用降低,变阻为通。平原,冬春季节视野开阔,利于观察射击;夏秋季节农作物茂密,视射界受限。 分析地形要客观。既要站在己方的立场上,更要从敌方的角度,分析地形的利弊和可能的利用程度,不能一厢情愿。 (四)注意发展变化 地形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地形资料都存在现势性问题,特别是地形图,成图周期长,现势性差。但相对而言,其中的地貌、江河、湖泊和大面积森林,变化较大,而居民地、道路网和某些独立地物,变化较快。所以分析利用地形时,应注意这种发展变化,必要时辅以侦察。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新式武器装备不断出现,注意依其技术战术性能,分析地形的制约,并进行相应的地形分析,不要停留在对原有的武器装备的分析上。 (五)把握重点 地形分析,应依指挥层次、任务性质和作战方式,把握分析重点。 战役军团,重在分析战场地理环境,以判明地形对战法选择和实施战役的影响,特别是战场地形对战役布势的制约,以及沿通道机动和实施保障的程度。战术兵团和部队,重在分析战场地形对战斗行动和武器装备运用的影响程度,从而制订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计划。 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以依此确定地形分析的重点。如机降作战,分析的重点是机降地域和应该首先夺占的地形。迂回包围,重点分析行动方向上地形的机动与隐蔽程度。 非线式机动作战,在对战场地形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重点地区和适于选做要点、要塞的地形,以及可能成为作战方向的地形。线式作战,防御时,重在分析适宜建立“道带式”防御体系的地形,特别是有利于选做第一阵地的地形;进攻时,重点分析敌防御地形,以企判明敌防御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分析夺取敌核心要点接近路的地形。 三、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地形分析的方式有直接分析和间接分析两种。直接分析,是指挥员受领任务后,为了解战场地形特点和判定适宜遂行作战任务的地形,在现地勘察过程中实施的地形分析;或在定下初步决心后,为进一步核实、修正决心,在现地对战场地形所作的校勘性地形分析。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真实、直观,但范围和时间受限。间接分析,是通过各种地形资料和沙盘,在识别战场地形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判定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最基本也最常用。 地形分析的方法,随部队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按以下方法、步骤实施。 1.资料准备 通常选用近期出版的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通过图廓外说明注记,了解等高距、成图方法和时间,以及地形符号所表示的地物,判明地图的精度和现势性。如果有地形录像资料、近期摄像的航空像片或侦察像片,亦应同时准备。 2.确定分析范围 在概略阅读地图的基础上,依—上级明确的任务、编成和战场大小,在图上标绘分析地形的范围。进攻时,敌方地形从障碍区起,到我任务纵深止;我方地形,由敌障区外沿起,到我后方配置地域止;必要时,包括开进地域。防御时,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敌方地形,从敌障碍区起,到敌地对地战术导弹发射阵地止;我方地形,由我障碍区起,到后方配置地域止。在非直接接触{青况下,敌方地形甚至扩大到待机地域;我方还应分析前沿地形。此外,无论攻防,对翼侧、接合部以及完成任务有关地形也应研究。 3.修正地形信息,标绘敌战术目标 将近期获取的航空像片与地形图对照,修改图上变化了的地形信息,提高其现势性;将已掌握的敌情标绘在图上,供有针对性地分析。 4.分析地形 从识别地形、判定战场地形的类型人手,在总体上判定地势的升降方向和战场地形的结构特征,明确对当前作战行动的总体影响;再对各单要素和地形单元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对当前布兵设阵的利弊所在,然后结合上级意图、任务及部队编制装备等,反复分析比较,最后判断出敌我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和行动。 5.整理地形分析报告 以文字、图表和要图的形式,简要地阐明地形概况,对敌我双方战斗行动的影响,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以及利用、改造地形的建议。 军、师分析地形,还可使用数字地图,由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地形分析地形要素地形单元 二、问答 1.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简述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第二节 地形分析基础 地形对部队机动、观察、射击、隐蔽、伪装、防护、通信和工程构筑等方面的影响,是最基本的影响,称为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依照地形诸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制约要素与影响规律,对战场实际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是战场地形分析的基础,是评价战场诸地形单元的战术价值、判定敌对双方对战场地形的利用程度和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的前提。因此,又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重点是研究地形对车辆机动的影响,它包括沿道路机动和越野机动。 (一)沿道路机动程度的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条线路的通行能力,即一昼夜(或每小时)所能通过的车辆数。 铁路的通行能力,可直接向铁路部门查询。这里重点分析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通行能力。 1.分析公路的通行能力 平时,公路特别是新建公路,可依道路的等级或地形图上注记的路面材料与行车宽度,由表9.9查取相应的行车速度和一昼夜能通过的车辆数;旧有公路,可依路面被损情况,依表9.10作必要的修正。 战时,公路会遭破坏,出现困难路段。此时,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按以下步骤确定。 (1)确定通过困难路段的时间。首先通过调查或依航空像片分析(参照表9.10与表9.11),确定出通过困难路段可能达到的运动速度v,而后按(10.1)式计算出通过该困难路段所需的时间t。 t=(s+L)/V=(S+n(1+d))/V 式中,1为长,d为车距,n为车辆数,L为车队长径。 (2)计算通过全线路的时间与平均速度。通过全线路的时间T,应为按条令规定的行车速度V,行驶完好路段s,所需时间与通过各困难路段之时间∑t之和,即 T=[(S'+L)/V]+∑t 通过全线路s的平均速度V,由下式决定 Vp=K(S/T) 式中,K为不同地貌类别和道路条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系数。它由表10.1确定。 表10.1不同道路的影响系数 地貌与道路条件 K值 公路干线和允许速度大于50公里/时的道路 0.9 平原、丘陵地上的道路 0.85 山地中的道路 0.75 (3)计算通行能力: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N,由下式决定 N=Vp/(1+d)×Q×H×K 式中,N为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内通过的车辆数;Q为相向行驶的影响系数,可取值1.6;H为一昼夜会让火车的影响系数,其值可按表10.2确定,K为纵队行驶通行能力的降低系数,其值按表10.3确定。 表10.2 会让火车影响系数 列车运行密度(对/昼夜) 30 40 50 60 70 H值 0.75 0.65 0.57 0.50 0.40 表10.3 纵队行驶能力降低系数 行驶速度(公里/小时) 30 40 50 K 0.50 0.56 0.62 计算出N值后,再乘以24,即为一昼夜通过的车辆数。 例:某条公路,允许行驶速度为30公里/时,在同一平面上穿过铁路(一昼夜通过50对列),求保障车队(车长6米,车距75米)纵队行驶的能力。 解:由(10.4)式中有, N:(30000×1.6×0.57×0.5)/(6十75)=169(辆) 若需求运输量时,N值乘以车的载重吨数,即得每小时相应的运输量。 2.分析公路附属建筑物通行能力 (1)分析桥梁通行能力。桥梁是公路能否畅通的关节点,其完好程度,可通过实地侦察或调查了解;载重量,可按建筑年代和公路等级,由表lo.4和表lo.5查取。由此判定部队重装安全通过的程度和确定加固措施。 表10.4 1981年后各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四 设计荷载 汽-超20级 汽-超20级 汽-20级 汽-20级 汽-20级 汽-15级 汽-10级 表10.5 设计荷载相应的载重(吨) 设计荷载 单车 主车 履带车 平板车 汽-超20级 55 20 120 汽-20级 30 20 80 100 汽-15级 20 15 60 80 汽-10级 15 10 50 例:1983年修建的某一条国家三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为汽-15。由表中查得:该线路上的桥梁,能通过主车重15吨的车队;或20吨重的单车;或60吨重的履带车;或80吨重的平板拖车。 (2)分析渡口的运输能力。渡口运输能力,指24小时内向同一方向运送的吨数。尽管地形图上载明了渡口的类型、载重及河流的有关数据,但欲确定渡口的运输能力,尚需了解渡船的种类、数量、装卸方式、往返渡送时间,以及渡河器材藏载地和隐蔽疏散的待渡地域。 设渡船一个航次所需时间为t(分),航速为V(米/分),装卸所需时间为t。(分),河流宽度为D(米),流速为v(米/秒),渡船数为n,每只渡船的载重量为q,则渡口的运输能力Q为 Q=(24/t)qn t=(2D/V)(1十0.3v)+t。 例:某渡口河宽360米,流速2.5米/秒,装卸时间为12分钟,渡船航速133米/分,载重量40吨,有2只渡船,求该渡口的运输能力。 解:依(10.5)式有 3.季节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道路通行能力受天候、季节的影响很大。雨季,洪水可能冲毁路基、冲断桥梁,徒涉场会因河水上涨而不能徒涉,增大了障阻度。冬季,寒区河面结冰,可能变阻为通,一旦桥梁被毁,车辆可由冰面上通过。 人员和不同车辆,安全渡河所需的冰层厚度,可由表lo.6查取。 表10.6 人员和车辆通过冰层及冻结沼泽所需的厚度(厘米) 项目 履带车辆(坦克,装 轮式车辆 用履带和轮 甲运输车,拖拉机) (汽车,装 甲运输车) 式牵引车牵 引的火炮 步兵 全重(吨) 6 10 16 20 25 30 40 50 60 2 4 6 8 10 6 8 10 20 30 40 一 路 二 路 四 路 平均三昼夜 0°~-10° 24 31 40 44 49 54 63 70 77 直8 24 30 34 39 22 25 28 40 48 56 4 7 10 的量度(摄氏) -10°以下 22 28 36 40 45 49 57 64 70 16 22 27 31 35 20 23 25 36 44 5l 4 6 9 零度以上短时解冻 28 35 45 50 56 61 71 80 88 20 28 34 39 44 25 29 31 45 55 64 5 8 11 行进间最小间隔距离 (米) 重5 20 25 30 30 35 40 40 45 15 1S 20 32 35 丑5 20 20 30 35 35 5 5 5 通过冻结沼 生长草本植物 、灌木的沼泽 16 至 18 25 至 28 35 至 40 12 至 15 泽所需厚度 生长苔藓植物 的沼泽 25 30 至 35 45 15 至 20 (摘自《军用道路教范》,工程兵司令部.1979.9) 积雪对车辆行驶速度有较大影响,通常按表lo.?规定允许的行驶速度。 表10.7 不同积雪深度允许的行驶速度 车辆种类 坦克 汽车 积雪深度 (厘米)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80 80 以上 0~5 5~ 10 10~20 20- 25 允许行驶速 度(公里/时) 20— 25 10~ 15 7~ 9 6— 8 5 一般不能行驶 40 15 行驶困难 一般不能行驶 (二)越野机动程度的分析 不沿道路的机动,叫越野机动。其机动程度的分析,就是在图上标出战场范围后,把道路以外的其它影响机动的因素,按能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划分成三个标准;再针对战场实际地形在地形图上标绘出相应范围,从而绘制成越野通行图,如图l0.1。 制约部队越野机动的地形因素如表lo.8。分析时,以地形图为工作用图和底图,用近期摄得的航空像片(如果有的话)先对地形图进行修正,然后按下列因素分析。 表10.8 越野机动分析的地形因素 要素 分析因素 地貌 坡度、特殊地貌分布、土质类型 居民地 类型、密度、建筑物性质 水系 江河、水渠的宽、深、流速、底质和岸况,湖泊、水库的分布与 水障范围,沼泽的水深与泥深 植被 森林的株距、胸径、树种;密集灌木林的性质与高度 1.地貌相关因素分析 坡度,依机动车辆爬坡能力划分的易于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的坡度限值a,在坡度尺上量取或按式 l=0.2ctga 算出它们在地形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l,然后依此在地形图上圈出相应范围。最后把不能通行的区域,涂染成红色;通行困难的区域,涂染成淡红色;易于通行的地域,不着色。例如,坦克越野机动,170以下能通行,17°~30°通行困难,30°以上不能通行。则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大于0.65毫米、0.65~o.35毫米、小于o.35毫米。可依此用目视比量的方法,先在图上圈出等高线间距大于0.35毫米的范围,涂以红色,再圈出0.35~0.65毫米的范围,涂以淡红色,其余范围,即为能通行地域。 特殊地貌,依机动车辆的克障能力,区分为能通行和不能通行两个层次。凡高度和沟渠宽度不超过表9.7所载限值的,为能通行;否则,为不能通行,按规定的颜色在相应范围内涂染。 土质,依地形图表示的土质类别和范围进行分析。一般视盐碱地为不能通行,沙、砂砾地、石块地为通行困难,一般土质为易于通行,并注意季节与天气的影响。其染色规定同上。 2.居民地相关因素分析 越野机动一般应避开居民地,因此,通常把密集居民地视为不能通行地域;散列式和分散式居民地视为通行困难地域。 3.水系相关因素分析 江河、水渠等线状水体,依图上注记的宽、深、流速、底质和河岸状况,按对车辆涉渡的影响规律,凡不需做较大准备即可涉渡时,为易通行水体;若需作泅渡和潜渡,为通行困难;如果只能依靠渡河器材和工程保障才可渡河,则为不能通行。 湖泊、水库,均视为不能通行(船渡例外)的水体。水库溃坝可能形成的水障范围,应以红色虚线圈出。 沼泽,地形图上对能否通行的表示,是针对步兵运动区分的。对坦克机动,泥深不超过20厘米的,为易通行;泥深20~40厘米的,通行困难;泥深大于40厘米的,不能通行。 对轮式车辆,沼泽为不能通行地域。 4.植被相关因素分析 森林,株距大于6米,或株距在4~6米之间,而胸径小于坦克自重的l/2,且坡度小于10°时,能通行。株距在4~6米之间,而胸径值为坦克自重的1/2至全重值,且坡度小于lo°时,通行困难。其余情况为不能通行。 密灌,对坦克为通行困难,对轮式车辆为不能通行地域。 对上述诸因素分析并染色后,凡两个通行困难叠加的地域,应视为不能通行的地域。 二、分析地形对观察的影响 观察,是军事行动的前提。对地形观察条件的分析包括:两点问、方向线上和规定的视界范围内通视(或遮蔽)情况的判定。 (一)两点间通视情况的判定 两点间能否通视,主要取决于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三者的高程(含其上的地物高度)和相互关系位置,其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判别法 在图上将观察点与目标点连一直线,称为展望方向线。沿该线查出观察点、目标点和中间最高、影响最大的遮蔽点的高程。若遮蔽点的高程低于或等于观察点、目标点中最低点的高程,如图10.2(a),则一定通视;若高于或等于观察点、目标点中最高点的高程,如图10。2(b),则一定不通视;如果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则可能通视,也可能不通视,而取决于遮蔽点的位置。当遮蔽点的高程为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中数时,若遮蔽点的位置靠近高点,能通视;靠近低点,则不通视,如图10.2(c)所示。 2.图解法 当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用判别法不易判定能否通视时,可采用图解法判定。其方法以图lo。3为例说明。 (1)在图上由观察点至目标点画出展望方向线,找出该直线上影响最大的遮蔽点,并分别判定三点的高程(图中观察点为70米,遮蔽点为60米,目标点为50米)并以最低点的高程作为零,求出其它两点对最低点的高差(如图10.3中,把最低点高程50米当作零,则对于遮蔽点的高差为10米,对于观察点的高差为20米)。 (2)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分别作展望方向线的垂线,其垂线的长度可按其高差缩绘(如以1毫米代表高差2米,则该例观察点和遮蔽点的垂线分别为10毫米和5毫米)。 (3)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垂线顶端作展望线,若最低点低于展望线,则不通视;若等于或高于展望线,则通视(图中为不通视情况)。 3.计算法 如图l0.3,图上绘出展望方向线后,查出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以观察点、目标点中最低点做基准点,分别量算高点、遮蔽点对于低点的水平距离D1、D2和高差h1、h2,并计算相应于实地展望线的竖角a1、a2的正切,若t8a1>tga2,则通视;否则,不通视。如图例有 tga1=hl/D1=20/1037二0.019 tga2=h2/D2=10/500=0.02因tga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事地形学 地形分析 军事 地形学 地形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56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