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奔教程--井综合分析.doc
《卡奔教程--井综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奔教程--井综合分析.doc(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三部分 井综合分析 第8章 案例六 —— 第一张测录井图 图8-1 本章的目的就是如何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做出第一张测录井图。 8.1打开数据库 1.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数据库”按钮。 图8-2 2.产生对话框,选择要打开的数据库文件名。 3.单击“打开”按钮。系统每次只能打开一个数据库,打开新的数据库后以前的数据库自动关闭。 图8-1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8-2是数据库打开后的结果。 图8-3 8.2新建文档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其中的“新建”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新建分析图”按钮。 3.产生名为“建立成果图”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XYZ井号(如果不选井则不能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4.单击“确定”按钮。 图8-3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8-4是新建后的XYZ井文档窗口。 图8-6 图8-5 图8-4 8.3增加图道 在新建的XYZ井文档窗口中增加图道的方法是: 1.在窗口任意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增加图道”命令。 2.或鼠标左键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增加图道”按钮。 3.产生对话框,选择图道类型(图道类型有文本、分层、图片、岩性柱、离散数据、深度、曲线道、井深结构、符号、岩样和取芯),输入图道名称。 4.单击“确定”按钮。 图8-7 图8-5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8-6是增加的名为“GAS”的图道。 8.4增加深度道和其它类型的道 同样的方法增加深度道,增加C1、C2、C3离散数据道,增加LITH_SECTION岩性柱道,增加SP曲线道和RILD曲线道,增加Text文本道;图8-7是增加后的结果。 图8-8 8.5增加取心道、岩样道和符号道 增加取心道、岩样道和符号道的方法是: 1.在图框外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增加图道”命令。 2.产生“新增图道”对话框(图8-8),选择“图道类型”,输入“图道名”。 3.确定。 图8-9 8.6多道构成列 一列可以有一道,也可以有多道,即多道构成一列。如图8-7图中共有4列,其中第4列是由GAS、C1、C2、C3、SP和RILD六道共同构成。 8.7编辑道属性 编辑道属性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 1.在道头处双击鼠标左键,产生对话框。 图8-10 2.单击鼠标左键选中要编辑的道(道头变蓝表示选中),然后,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编辑图头”命令,产生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修改标题、左值、右值、刻度类型、刻度、线形和颜色等等参数(图8-10)。 8.8取心道操作 1.道设置: A)在取心道头处双击鼠标,出现“设置取芯道”对话框(图8-11)。 B)在对话框中修改标题、设置背景色、标注字体和选择显示取心段顶底深度、心长、收获率等参数。 2.道中输入数据 A)在取心道中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鼠标,出现虚框,同时提示深度范围,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确定。 图8-11 B)然后,出现“设置取芯数据”对话框(图8-12),输入取心段的顶底深度、取心次数及心长等参数。 注意:如果选择“自动”复选框,则自动计算收获率;如果不选择“自动” 复选框,可以输入其它文字内容(图8-13)。 3.编辑道 在取心道中选中对象,可进行复制数据、编辑及删图8-13 除等操作。 图8-12 8.9岩样道操作 图8-14 1.道设置: A)在道头处双击鼠标,出现“设置岩样道”对话框(图8-14)。 B)在对话框中修改或选择相关参数。 2.道中输入数据 A)在岩样道中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鼠标,出现虚框,同时提示深度范围,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确定。 B)然后,出现“设置岩样数据”对话框(图8-15)。 C)在对话框中,输入名称及顶底深度,在数据区“序号”列上击鼠标右键,可进行操作“插入行”、“拷贝行”、“粘贴行”和“删除行”等操作。 D)在行中可依次输入样品编号、部位、样号以及该样的各项分析化验数据(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碳酸盐含量等);还可设置线型及颜色(图8-16)。 3.编辑道 图8-16 在岩样道中单击鼠标选中样品数据对象,可进行复制、编辑、删除和复制样品数据、粘贴样品数据等操作。 图8-15 8.10符号道操作 1.道设置: 图8-17 A)在道头处双击鼠标,出现“设置符号道”对话框(图8-17)。 B)在对话框中修改或选择相关参数。 2.道中输入数据 图8-18 A)在符号道中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鼠标,出现虚框,同时提示深度范围,松开鼠标,确定。 B)然后,出现“设置符号”对话框(图8-18)。 C)在对话框中,输入名称及顶底深度,选择符号类型、符号大小和标注、范围自动适应等选项,然后确定。 3.编辑道 在岩样道中单击鼠标选中符号数据对象,可进行复制、编辑、删除等操作。 图8-19 8.11排列图道 虽然多道可以放置在同一列上,如图8-7所示第四列放置了6个道,但经常需要调整各道的排列顺序,即对各道进行重新排列。排列图道的方法是: 1.选中道(道头变蓝表示选中)。 2.在道头处按下鼠标左键,移动鼠标,道头随鼠标移动而移动。 3.移到指定位置,松开鼠标,则图道放置到指定位置。 图8-19是排列后的结果。 8.12数据库提取数据到当前道 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到当前道的方法是: 1.选中道。 2.单击工具栏的“数据库提取数据”按钮。 图8-20 3.产生名为“导入数据”的对话框,选择数据名称。 4.单击“确定”按钮。 图8-20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8-21是各道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后并对道属性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图8-21 8.13剪切板粘贴数据到当前道中 剪切板粘贴数据到当前道的方法是: 1.打开支持拷贝功能的任意软件(如:电子表格、记事本等),选择拷贝命令,完成数据的复制; 2.选中要编辑的道(道头变蓝表示选中); 3.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数据”命令; 4.出现对话框,在对话框数据区标题处选择数据列所对应的名称(在处单击鼠标左键弹出列表框选择,如果此列数据不加载则在处单击鼠标左键删除),选择起始行; 5.最后,按“确定”按钮。 需要说明的是: A.利用剪切板粘贴岩性数据时,如果岩性以代码表示,则必须在对话框中选中“使用地质代码解析岩性描述文本”复选框。 B.利用剪切板粘贴粘贴符号数据时,如果各类符号以代码表示,则必须在对话框中选中“使用地质代码解析钻井显示、层理和构造等描述文本”复选框。 8.14当前道中直接输入数据 图8-22 对于文本道、岩性柱道、符号道、岩样道、取心道和分层道可以在道中直接输入数据,方法是: 1.在当前道中任意处,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鼠标,出现虚框,同时提示深度范围; 2.松开鼠标出现名为“请确认”的对话框,确定; 3.然后出现设置对话框,输入或选择相关参数,确定便完成在道中直接输入数据对象。 图8-23 图8-22、图8-23、图8-24是在符号道中插入符号数据的依次出现的对话框。 图8-24 图8-25 8.15调整列宽度 调整列宽度的方法是: 1.将鼠标移至要整列宽度的列的右边框处。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左右移动,则该列产生虚框,虚框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同时出现提示窗提示列的宽度。 3.松开鼠标,则完成列宽度的调整。 图8-25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8.16调整图头高度 调整图头高度的方法是: 1.将鼠标移至图头的下边框处。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移动,则图头产生虚框,虚框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同时出现提示窗提示图头的高度。 3.松开鼠标,则虚框的下边框处为调整后新的图头下边框。 图8-26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8-26 8.17设置深度比例尺 设置深度比例尺有两种方法: 1.将鼠标移至图形外任意处,双击鼠标,产生对话框。 2.在图形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编辑格式”命令(图8-27),也产生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比例尺,按“确定”按钮(图8-28)。 图8-28 图8-27 图8-29 8.18图面设置 图面设置的方法和设置深度比例尺的方法相同,产生图8-28的对话框后,在对话框中输入标题、深度范围(顶深、底深),选择刻度属性、边框属性、深度标注、图形上下左右空白和字体等等,最后按“确定”按钮完成图面的设置。 8.19设置显示比例 设置显示比例的方法是:将鼠标移至工具栏的“显示比例”按钮处,单击鼠标左键,弹出列表框,选择要设置的显示比例大小,图8-29。 图8-30 8.20保存文档 当前图保存的方法是: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其中“保存”(“另存为”)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产生对话框,输入要保存的文件名。 4.按“保存”按钮。 图8-30、图8-31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8-31 第9章 案例七—— 复杂的综合图 本章的目的就是做出比较复杂的综合图。 9.1打开文档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打开”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打开图形文档”按钮。 3.产生名为“打开”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名。 4.单击“打开”按钮。 图9-1 图9-1是打开的“XYZ井第一张测录井图”文档。 9.2当前图保存为模板 当前图可以保存为模板,以后的用此模板能快速生成其它井的图形,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将“xyz井第一张测录井图”格式保存为模板,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其中的“保存为模板”命令。 3.产生名为“另存为”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按“保存”按钮。 4.产生对话框询问“是否将此模板列入方法库?”,选“是”。 5.产生名为“编辑方法”的对话框,显示模板的语言描述,按“确定”按钮。图9-2 图9-3是在数据库中“方法”项的“分析图格式”子项中形成了自己的模板名称。 图9-3 图9-2 9.3使用模板——形成综合录井图 模板有关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使用模板之前应首先打开数据库。例如打开名为“Example-数据库X”的数据库,在数据库“方法”项的“分析图格式”中列出了系统提供的常用的图形格式---模板,图9-3。 使用模板的方法是: 1.选“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新建分析图”按钮,建立一个新的文档。 2.产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井名,选择格式(模板),按“确定”按钮。 图9-4 1 2 3.产生名为“初始化录井图数据”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每一数据项的前面是道名称,后面中括号内显示默认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的名称和深度范围;道名称前选中表示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道名称前未选中表示不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4.在对话框中每一数据项上双击鼠标左键,又产生名为“编辑初始化数据”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改变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项,选择完后,两对话框按“确定”按钮。 5.然后出现“另存为”的对话框,输入文件名,按“保存”按钮将图形存盘。 图9-4、图9-5、图9-6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7是xyz井选择“综合录井图”模板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的图形。 图9-7 图9-6 图9-5 9.4设置道显示样式 设置道显示样式的方法是: 图9-8 1.选中道。 2.在道头处双击鼠标左键,产生对话框。 图9-9 3.在对话框中“风格列表框”选择显示风格,图9-8。 图9-10 图9-9是“钻时”道显示风格设置为“阶梯图”,“钻压”道显示风格设置为“散点曲线”,“入后泥浆密度”道显示风格设置为“散点”的结果。 9.5设置道充填风格 设置道充填风格的方法和设置道显示样式的方法相同,除了在“风格列表框”选择“左充填”、“右充填”、“线间充填”外,还要在“充填列表框”。中选择充填内容,图9-10。 图9-11 图9-11是“全烃”道和“C1”道设置为线间充填,C1”道设置为左充填”的结果。 图9-12 9.6复制道 复制道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本道”命令(或选工具栏的“复制”按钮,或用快捷键Ctrl+C)。 3.然后,在图形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命令(或选工具栏的“粘贴”按钮,或用快捷键Ctrl+V)。 图9-13 图9-12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13是复制后的结果。 9.7删除道 删除道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删除本道”命令,图9-14。 9.8删除道数据 删除道数据的步骤如下: 图9-14 1.选中道。 图9-15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删除本道数据”命令。 9.9复制数据 复制数据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产生虚框,虚框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松开鼠标则选中要复制的深度段(选中后该段反色显示,并且上下边框上各有一个兰色小方框)。 图9-16 3.在选中深度段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数据”命令。 4.产生对话框,提示拷贝深度段(可修改),按“确定”按钮,完成数据源的复制。 5.选中要放置数据的道。 6.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数据”命令。 7.出现对话框提示粘贴深度,按“确定”按钮。 图9-15、图9-16、图9-17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9-17 图9-18 9.10删除数据 删除数据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选择要删除数据的深度段。 3.在选中的深度段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删除数据”命令。 4.出现对话框,确认是否删除,选“是”。 图9-18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9-19 图9-20 9.11成果图数据拷出 成果图数据拷出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选中要拷出的深度段。 2.在选中深度段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数据”命令。 3.产生对话框,提示拷贝深度段,选择“以ASCII文本拷贝”,按“确定”按钮,完成数据源的复制。 4.打开支持粘贴功能的任意软件(如:Excel电子表格、记事本等等),选粘贴命令。 图9-19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20是“C1”道数据拷出的结果。 图9-21 9.12外部数据拷入成果图 外部数据拷入成果图的步骤如下: 1.打开支持拷贝功能的任意软件(如:Excel电子表格、记事本等等),选拷贝命令,完成数据源的复制,图9-21。 2.选中道,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数据”命令项。 3.产生名为“粘贴ASCII离散数据”的对话框,选择深度列、数据列和起始行,按“确定”按钮,图9-22。 4.然后出现对话框提示粘贴深度,选“确定”,则外部数据拷入成果图的当前选中道,图9-23。 图9-22 图9-23 图9-24 9.13重采样 对离散数据道的数据可进行重采样操作,步骤如下: 1.选中道,选中深度段。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重采样”命令,图9-24。 3.产生名为“重采样”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重采样深度、采样间距和采样方式等属性,按“确定”按钮,图9-25。 图9-26 4.出现对话框询问“建立新道吗?”,选择“是”;然后提示产生新道的标识,选择“确定”,图9-26。 图9-27是重采样后的结果。 图9-27 图9-25 9.14当前道数据写入数据库 图形中道数据可写入数据库,以重采样形成的新道为例,道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方法是: 1.选中道。 2.单击工具栏的“数据写入数据库”按钮。 3.产生名为“导出测录井数据”的对话框,输入数据名称和深度。 4.单击“确定”按钮。 图9-28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29是数据写入数据库的结果 图9-29 图9-28 9.15屏幕刷新 图9-30 在操作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屏幕刷新工作,屏幕刷新的方法是单击工具栏上的“屏幕刷新”按钮或在图形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刷新屏幕”命令,图9-30。 9.16撤消以前操作 撤消以前操作的方法是:在图形外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撤消以前操作”命令。 9.17隐藏当前列 隐藏当前列的方法是: 1.选中要隐藏的列。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隐藏当前列”命令。 图9-31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另一种隐藏列的办法是调整列的宽度,当宽度为零时即为隐藏。 图9-31 9.18显示隐藏列 1.显示所有隐藏列 在图形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显示所有列”命令。 2.显示一个隐藏列 移动鼠标至列的左侧,当鼠标光标变为时表明该列左边有一列隐藏,按下鼠标左键,向右移动,松开鼠标,则隐藏的列显示出来。 图9-32 图9-33 9.19设置文本图道显示风格 InterExplore 2.0文本图道的文本区域可以改变,并不受深度界限的限制。在文本图道中单击鼠标右键,光标选中文本对象,移动光标,当光标变为时,上下拖动光标,深度及文本区域随之变化;当光标变为时,上下拖动光标,深度不变,而文本区域则随之变化(图9-32)。 另外单击鼠标左键,拖动十字光标,选中多个文本描述对象,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设置文本风格”对话框(图9-33),即可选择被选对象的背景颜色及边框颜色、文字的字体格式及显示位置。 图9-34 9.20编辑图头表格 编辑图头表格的方法是: 1.将鼠标移至图形的上边框处。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则图头产生虚框,虚框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同时出现提示窗提示图表的高度。 3.松开鼠标,则产生图表区(图表区大小为虚框的大小)。 图9-35 4.选中图表区,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表格”命令(或在图表区双击鼠标左键)。 5.产生名为“编辑表”的窗口,在窗口中击右键弹出菜单,可选择相关的操作命令,输入内容,修改显示属性,按“确定”按钮。 图9-34、图9-35、图9-36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37是编辑后的结果。 图9-36 9.21隐藏图头表格 隐藏图头表格的方法是: 1.将鼠标移至图头表格的下边框处。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向上拖动,图头表格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同时出现提示窗,提示图表高度。 3.当图表高度为0时,松开鼠标,则图头表格成功隐藏。 9.22编辑图尾表格 图9-37 编辑图尾表格和编辑图头表格类似,所不同的是要将鼠标移至图形的下边框处,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图9-38是编辑后的图尾表格。 图9-38 9.23隐藏图尾表格 隐藏图尾表格的方法是: 1.将鼠标移至图形的下边框处。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向上拖动,图尾表格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同时出现提示窗,提示尾表高度。 3.当尾表高度为0时,松开鼠标,则图尾表格成功隐藏。 9.24增加图例 InterExplore 2.0在图头和图尾的表格区域增加了图例功能,图9-39增加图例后的结果。 图9-40 图9-39 增加图例的方法是: 1.打开图头(或图尾)表格,打开方法参见9.20、9.22章节。 2.当鼠标光标变为时,双击鼠标左键,弹出“编辑表”对话框(图9-40)。 3.在对话框中选中单元格,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编辑岩性图例”或“编辑符号图例”命令(图9-41)。 图9-42 图9-41 图9-43 A)编辑岩性图例 选择“编辑岩性图例”命令,出现对话框(图9-42),选择各类属性及岩性名称,在“标注”处可输入自定义名称。 B)编辑符号图例 选择“编辑符号图例”命令,出现对话框(图9-43),选择各类符号,在“标注”处可输入自定义的符号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改变图例的大小,改变图例的大小其实就是改变表格的行宽和列宽,当鼠标光标变为和才能进行操作。另外,在名为“输入文本:”的编辑区内可直接输入图例名称,例如:“中砂岩”图例,直接输入字符串“!中砂岩|中砂岩”即可。 图9-44 9.25增加标注 图形区某一位置经常需要特别说明,这是就需要增加标注,增加标注的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在工具栏上单击“符号”、“直线”、“矩形”、“椭圆”、“注释框”、“文本框”等相应的功能按钮。 3.在选中道的任意位置,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如果选工具栏上的“直线”、“矩形”、“椭圆”按钮,则画出对应图形),松开鼠标,则产生对话框。 4.在对话框中填写参数,选择属性,按“确定”按钮。 图9-44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45是增加标注后的结果。 图9-45 9.26编辑标注 编辑标注的有两种方法是,分别是: 1.在标注上双击鼠标左键,产生对话框,修改相关参数,选“确定”。 图9-46 2.选中标注,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命令,图9-46。 9.27删除标注 删除标注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选中标注,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删除”命令。 2.选中增加标注的道,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删除本道标注…”命令。 9.28增加标题文字的上下标 在图标题和道标题中增加上下标的方法是: 1.在图框外双击鼠标打开“图面设置”对话框,或者在道标题处双击鼠标打开设置道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的标题编辑区修改内容,增加上下标的控制符,下标以符号“`”符号并以“`”结束,上标以符号“^”开始并以“^”结束。例如:图标题“y1井四性关系图E32 ”,增加上下标控制符后应为“y1井四性关系图E`3`^2^”。 3.最后确定。 图9-47 9.29改变深度显示方式 改变深度显示方式的方法是: 1.选中深度道,双击鼠标左健或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编辑图头”命令。 2.产生“设置深度道”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标注竖排”复选框(图9-47)。 3.最后确定。 9.30复制全图 复制全图的方法是: 1.在图形外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全图”命令。 2.新建空文档,在空文档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图9-48 图9-48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9-49是复制后的结果。 图9-50 图9-49 9.31复制全部数据 复制全部数据的方法是: 1.在图形外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 2.选择“复制全部数据”命令。 主要用途: 1.用于新的空白图形批量拷入数据。操作方法:打开没有数据的图形文档,在图框外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则拷贝的数据自动复制到当前图形的对应道上。 2.用于BendLinkEx井中批量加载测井数据,详见《BendLinkEx 2.6使用指南》。 图9-51 9.32成果图打印 成果图打印步骤如下: 1.打印设置 A.选“文件”菜单的“打印设置”命令,然后出现名为“打印设置“的对话框,选择打印机名称、纸张大小和打印方向等,确定(图9-50)。 B.然后,出现“设置打印范围”对话框(图9-51),输入开始深度、结束深度,选择比例尺,确定。 2.打印预览 在正式打印之前最后进行打印预览,方法是: A.选“文件”菜单的“打印预览”命令,出现“设置打印范围”对话框(图9-51),确定。 B.出现打印预览窗口(图9-52),观看要打印效果,反复调整打印设置直到满意为止。 图9-52 需要说明的是: A.软件根据纸张长度和打印深度范围自动计算页数并进行分页。 B. 关闭打印预览窗口后,软件在当前图中自动画出纸张边界线(图9-53)。 图9-53 纸张边界线 3.打印 选“文件”菜单的“打印”命令,然后出现名为“打印 “的对话框(图9-50),确定;然后出现“设置打印范围”对话框,确定,便执行打印动作。 第10章 案例八 —— 四性关系分析 本章的目的就是如何进行四性关系分析,作出“S1构造y4井四性关系图”。 10.1数据准备 打开数据库,新建y4井,将各类数据加入数据库中,图10-1。 图10-1 10.2生成四性关系图 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板生成四性关系图,方法是: 1.新建“新建测录图”文档,井名选“y4”,格式选“四性关系图”。 2.产生对话框,列出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选“确定”;然后,产生文件保存对话框,选“保存”。 图10-2是生成的y4井四性关系图。 图10-2 10.3做杆状图 图10-3 设置岩心分析数据道显示风格设置为“杆状图”样式,便作出杆状图,步骤如下: 1.选中道。 2.在道头处双击鼠标,产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风格列表框选“杆状图”项,按“确定”按钮,图10-3。 图10-4是做出的杆状图。 图10-4 10.4岩心归位 岩心分析数据经常有误差和测井曲线不匹配,需要进行归位,归位方法是: 1.选中道。 2.要选中要归位的深度段。 3.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产生虚框,虚框随鼠标移动而移动。 4.松开鼠标,产生对话框,询问“将数据一同移动吗?”,选“是”,便完成数据归位。 图10-5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10-5 需要说明一点:如果多个离散数据道的数据同时进行归位(例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则需要设置关联道。 图10-6 10.5设置关联道 设置关联道的方法: A.选中道。 B.在道头处双击鼠标,产生“设置离散数据道”对话框(图10-3)。 C.在对话框中,按“设置关联道”按钮,出现名为“设置关联道”的对话框选择进行归位的关联道(图10-6)。 D.最后确定,则“CORE_CA”和“CORE_PERM”道上和“CORE_POR”道上相同深度的数据同时移动。 10.6读取深度段岩心分析值 图10-7 读取深度段岩心分析值方法是: 1.选中道,要选中要读取的深度段。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读值”命令。 3.产生对话框,列出读值结果,包括选中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数据点数。 图10-7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10.7放置岩心照片 放置岩心照片的方法是: 1.新建名为“岩心照片”的图片道。 图10-8 2.选中图片道,将鼠标移至要插入照片的深度段,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询问“插入新图片?”,选“确定。 3.产生名为“设置图片”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按“加载图片”按钮。 4.产生文件对话框,选择图片数据文件,按“打开”按钮。 5.回到“设置图片”的对话框,选“确定”。 图10-8、图10-9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0-10是放置岩心照片后的结果。 图10-10 图10-9 10.8编辑岩心照片 编辑岩心照片的方法是: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岩心照片(照片顶底部有一个兰色小方框表示选中)。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图片“命令(或用鼠标双击照片)。 3.产生对话框,修改参数或重新加载图片,按“确定”按钮。 图10-11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另外当鼠标移至选中岩心照片顶底部的兰色小方框处,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可改变照片放置深度。 图10-11 10.9删除岩心照片 删除岩心照片的步骤如下: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岩心照片。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删除图片“命令。 3.产生对话框,询问“确实要删除选择的对象吗?”,选“是”。 10.10岩心照片拷出 岩心照片拷出的步骤如下: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岩心照片。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拷贝图片“命令。 3.打开支持图片粘贴功能的任意软件(如:画图、Excel电子表格、Word字处理等等)选粘贴命令。 图10-12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0-13是照片拷出到Word的结果。 图10-13 图10-12 图10-14 10.11外部岩心照片拷入 外部岩心照片拷入到图片道的方法如下: 1.打开支持图片粘贴功能的任意软件(如:画图、Excel电子表格、Word字处理等等)选拷贝命令,图10-14。 2.在图片道中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插入新图片(在其中产生的对话框中不选择加载图片文件)。 3.单击左键鼠标,选中插入图片的深度段,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粘贴图片“命令,图10-15。 图10-16是从外部拷入岩心照片的结果。 图10-15 图10-16 10.12设置图片道 设置图片道的方法是: 1.在图片道道头处,双击鼠标左键。 2.产生对话框,设置图片边框线属性、背景颜色等,按钮“确定”按钮。 图10-17是图示操作过程。 图10-17 10.13放置层段文本——取心情况 放置取心情况文本描述的方法是: 1.新建名为“取心情况”的文本道。 2.选中文本道,将鼠标移至要插入的深度段,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询问“插入新文本?”,选“确定”,图10-18。 3.产生名为“设置文本”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本,设置相关属性,按“确定”按钮,图10-19。 另一种放置取心情况的方法是:选中文本道,单击工具栏上的”数据库提取数据“按钮,从数据库中提取名称为“Core_Info[1365米 -- 1398米]”的数据项,选“确定”图10-20。 图10-18 图10-21是增加取心情况说明后的结果。 图10-21 图10-19 图10-20 10.14编辑层段文本 编辑层段文本的方法是: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层段文本(照片顶底部有一个兰色小方框表示选中)。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或“编辑文本格式”命令,图10-22。 3.产生对话框,修改相关参数,按“确定”按钮。 另外,当鼠标移至选中层段文本顶底部的兰色小方框处,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可改变文本段放置深度。 图10-22 10.15删除层段文本 删除层段文本的步骤如下: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文本。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删除 “命令。 3.产生对话框,询问“确实要删除选择的对象吗?”,选“是”。 10.16编辑岩性 四性关系图中“岩心剖面”道所画岩性是从数据库中提取岩心描述数据自动解析生成的。编辑道中岩性的方法是: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某一段岩心。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命令,或双击鼠标左键。 3.产生对话框,修改顶底深度,选择岩石颜色、油气显示、岩性等参数,按“确定”按钮。 图10-23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10-23 10.17增加岩性 增加岩性的方法是: 1.选中已有的岩性柱道(或新建岩性柱道)。 2.将鼠标移至要增加岩性的深度段,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询问“插入新岩性柱?”,选“确定”。 3.产生名为“设置岩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修改顶底深度,选择岩石颜色、油气显示、岩性等参数,按“确定”按钮。 10.18外部岩心描述数据拷入 外部岩心描述数据拷入成果图的步骤如下: 1.打开支持拷贝功能的任意软件(如:Excel电子表格、记事本等等),选拷贝命令。 2.选中岩性柱道,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数据”命令项。 3.产生名为“粘贴ASCII岩性数据”的对话框,选择起始行、顶深列、底深列和岩心描述文本列,按“确定”按钮。 4.出现对话框提示粘贴深度,选“确定”,则外部岩心描述数据拷入当前选中岩性柱道。 10.19岩性数据拷出 岩性柱道岩性数据可以拷出,步骤如下: 1.按下鼠标左键框选岩性柱道岩性数据,击右键弹出菜单,选“复制数据”命令(图10-24)。 2.产生名为“复制数据”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深度范围,选“以ASCII文本复制”复选框,确定(图10-25)。 3.打开支持粘贴功能的任意软件(如: Excel电子表格、记事本等软件)选粘贴命令,则岩性柱道岩性数据拷贝到当前软件中(图10-26)。 图10-25 图10-26 图10-24 10.20设置岩性柱道显示样式 设置岩性柱道显示样式的方法是: 1.在岩性柱道道头处,双击鼠标左键。 2.产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按“确定”按钮,图10-27。 图10-27 图10-27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0-28是未选“绘制岩性颜色”和选择“岩性控制宽度”的结果。 图10-28 10.21统计数值分布——直方图 统计岩心分析数据数值分布的方法是: 图10-29 1.选中岩心分析数据数据道,如“岩心分析孔隙度”道。 2.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选择统计深度段,松开鼠标,则选中了要统计的深度段的值。 3.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统计数值分布”命令。 4.产生对话框,提示统计深度段,可修改统计深度,选择是否全井段统计,最后,选“确定”。 5.产生名为“Cross1”的窗口,作出了选中段数据的直方图。 图10-29、图10-30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图10-30 10.22编辑直方图 1.设置直方图: 在直方图窗口任意处,双击鼠标左键,产生对话框,修改相关参数,按“确定”按钮,图10-31。 2.改变直方图大小 图10-31 A. 选中直方图,选中后直方图外边框出现8个兰色小方框。 B. 将鼠标移至直方图外边框的兰色小方框处,光标变为或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则改变了直方图大小。 C. 另外,当鼠标移至直方图内边框处,光标变为或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可改变了直方图内外边框的距离。 3.移动直方图 A. 选中直方图。 B. 在直方图内外边框之间,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移动直方图,松开鼠标,则移动到指定位置。 4.复制直方图 图10-32 A.选中直方图。 B.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命令。 C.在直方图外,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图10-32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0-33是复制后的结果。 图10-33 5.外部数据拷入直方图 图10-34 A. 在直方图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左键,弹出菜单,选“新建直方图”命令,建立一个空的直方图,图10-34。 图10-35 B. 在四性关系图的“声波时差”道中,选择要统计的深度段数据,然后在选中区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数据”命令,产生名为“拷贝数据”对话框,选“确定”,图10-35。 C. 在直方图窗口中,选中刚建的空直方图,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图10-36。 图10-37 D. 然后,设置直方图刻度,字体,修改属性,直到满意为止,图10-37。 图10-36 图10-38 10.23数据交会——交会图 数据交会的方法是: 1.选中“岩心分析孔隙度”道。 2.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选择深度段,松开鼠标,则选中。 3.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交会”命令。 4.产生名为“交会曲线”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Y道(例如:Ac道),按“确定”按钮。 5.产生名为“Cross2”的窗口,并作出交会图。 图10-39 图10-38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0-39是作出的孔隙度和声波的交会图。 10.24回归分析 交会图可进行回归分析,方法是: 1.在交会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拟合曲线”命令(图10-40)。 图10-40 2.产生名为“拟合曲线”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拟合类型,是否“显示”,确定(图10-41)。 图10-42是选择“线性”拟合类型后的结果。 查看拟合方程和相关系数的方法是: A.在交会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拟合参数”命令(图10-40) B.产生名为“拟合参数”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显示拟合方程和相关指数(相关系数R的平方值),图10-43。 图10-41 图10-43 图10-42 10.25编辑交会图 在编辑交会图中双击鼠标左键,产生对话框,可产生以下几种对话框: 图10-44 1.在交会图X轴区双击鼠标,产生名为“设置X轴刻度”的对话框,图10-44。 图10-36 图10-45 2.在交会图Y轴区双击鼠标,产生名为“设置Y轴刻度”的对话框,图10-45。 3.在交会图顶部或右边的直方图区双击鼠标,产生名为“设置直方图”的对话框,图10-46。 4.在交会图图形内部,双击鼠标,产生名为“设置交会图属性”的对话框。修改每一个对话框的内容,按“确定”按钮,图10-47。 图10-47 图10-46 另外,复制交会图、改变交会图大小、移动交会图和外部数据拷入和前面介绍的直方图类似。你还可在一个窗口中新建多个交会图和直方图,图10-48是一张有两个直方图和两个交会图例子。 图10-48 10.26保存直方图或交会图 保存直方图或交会图方法是:选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或选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产生文件对话框,输入文件名,按“保存”按钮。 直方图或交互图的文档类型为 *.crs。 10.27岩石组分分析——三角图 岩石组分分析的方法是: 第一步: 1.选工具条上“新建交会图”按钮,新建空文档。 2.在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 3.选择“新建三角图”命令。 图10-49是图示操作过程,图10-50是新建的空白三角图。 图10-49 图10-50 图10-51 第二步: 1.选择岩石组分分析数据,拷贝(图10-51)。 2.在三角图上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外部数据“命令。 3.出现对话框,选择岩石组分对应的列和起始行,确定(图10-52)。 图10-53形成的三角图。 图10-52 图10-53 图10-54 10.28编辑三角图 1.编辑三角图 编辑三角图的方法是: A.在三角图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设置属性”命令(在图中双击鼠标也可)(图10-50)。 图10-55 B.出现“设置三角图属性”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相关参数(图10-54)。 C.确定。 2.设置Q角属性 设置Q角属性的方法是: A.在三角图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编辑Q角”命令(在图中Q角左边双击鼠标也可)。 B.出现“设置Q角刻度”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相关参数(图10-55)。 C.确定。 10.29三角图拷出 三角图拷出的方法是: 1.选中三角图。 2.在图中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为图片”命令。 3.打开Microsoft Office软件,选择“粘贴”命令。 图10-56是三角图粘贴到Word的结果。 图10-56 10.30压汞资料处理——平均压汞曲线 图10-57 压汞资料处理的方法是: 第一步: 1.选工具条上“新建交会图”按钮,新建空文档。 2.在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 3.选择“新建压汞图”命令。 第二步: 1.选择压汞分析数据,复制(图10-57)。 2.在新建的图上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外部数据“命令(图10-58)。 3.出现对话框,选择压汞数据所对应的列和起始行,确定。 图10-59是作出的一个样品毛管压力曲线。 图10-59 图10-58 第三步: 1.同样方法加入多个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图10-60)。 2.在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平均压汞曲线”命令(图10-58)。 图10-61是三块样品的平均压汞曲线。 图10-61 图10-60 10.31压汞资料处理——平均J函数曲线 平均J函数曲线的方法是: 1.选中平均压汞图。 2.在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平均J函数曲线”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平均J函数曲线计算时,需要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就是说加入数据时必须输入孔隙度和渗透率值。 10.32编辑压汞图 编辑压汞图的方法是: 1.选中压汞图。 2.在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设置属性”命令。 3.出现“设置压汞图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相关属性。 4.确定。 图10-62 10.33压汞图拷入图片道中 压汞图拷入图片道的方法是: 1.选中压汞图。 2.在图中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为图片”命令(图10-58)。 3.在综合图中图片道上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松开鼠标,插入新图片(在其中产生的对话框中不选择加载图片文件)。 3.单击左键鼠标,选中插入图片的深度段,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粘贴图片“命令。 图10-62是平均J函数曲线拷入到四性关系图中的结果。 10.34粒度资料分析——粒度图 粒度资料分析的方法是: 第一步: 1.选工具条上“新建交会图”按钮,新建空文档。 图10-63 2.在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 3.选择“新建粒度图”命令。 第二步: 1.选择粒度分析数据,拷贝(图10-63)。 2.在新建的空白粒度图上任意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粘贴外部粒度数据“命令。 3.出现对话框,选择粒度数据对应的列和起始行,确定,便形成粒度图。 图10-64形成的粒径分布度。 图10-65 图10-64 10.35编辑粒度图 编辑粒度图的方法是: 1.选中粒度图。 2.在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设置属性”命令(图10-65)。 3.出现“设置压汞图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相关属性。 4.确定。 图10-66 10.36粒度图中数据拷出 粒度图数据可以拷出,拷出的方法是: 1.选中粒度图。 2.在图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复制数据”命令(图10-65)。 3.打开具有粘切功能的其它软件,如记事本、电子表格等软件,选择“粘贴”命令。 图10-66是粒度数据粘贴到记事本中的结果。 10.37地质综合研究成果 经过对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见图10-67。 图10-67 10.38成果图嵌入到其它文档中 成果图嵌入到其它文档中的步骤如下: 1.选“文件”菜单的“打印为图元文件”项命令,将当前成果图保存为Windows图元文件(*.emf),图10-68。 图10-68 2.打开Microsoft Word软件(或其它支持Windows图元文件的软件)新建文档,选“插入”菜单“图片”项的“来自文件”命令,图10-69。 图10-69 3.出现对话框,选择刚才保存的Windows图元文件名称,按“插入”按钮,图10-70。 图10-71 图10-70 4.成果图便插入到Word文档中,保存当前文档,图10-71。 第11章 案例九—— 划分油气水层 本章的目的就是如何划分油气水层,如何制作解释成果表,以y4井为例。 11.1准备工作 打开数据库,新建分析图文档(新建时井名选“y4”,格式选“3700测井图”),生成y4测井解释成果图,图11-1。为后面划分油气水层做好准备工作。 图11-1 11.2曲线校正 划分油气水层之前,经常需要检查曲线质量,曲线是否匹配,如果曲线不匹配或匹配不好,则需要进行曲线校正。例如:对SP_1曲线道校正,步骤如下: 1.选中参考校正道(GR曲线道)。 2.单击工具栏上的“曲线校正”按钮。 3.在参考校正道(GR)上某一位置按下鼠标左键,移动至要校正的曲线道(SP_1)上某一位置,松开鼠标,做出校正标志。 4.在选中的参考校正道(GR)道头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以本道为准校正深度”命令。 5.产生名为“校正深度”的对话框,选择要校正的曲线(SP_1),按“开始校正”按钮。 图11-2、图11-3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1-4是SP_1曲线校正后的结果。 图11-4 图11-3 图11-2 另外,如果校正标志可以做多个,可对两个校正标志之间深度段的曲线进行校正;删除校正标志的方法是:参考校正道(GR)道头处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删除本道标注”命令。 图11-5 11.3曲线编辑 1.曲线局部编辑 对曲线进行局部编辑的步骤如下: A.选中要编辑的曲线道。 B.单击工具栏上的“曲线编辑”按钮。 C.在要编辑的曲线深度处,按下鼠标左键,移动鼠标,画出新的曲线。 D.松开鼠标,产生对话框,询问“写入编辑结果吗?”,选“是”。 图11-5是图示的操作过程。 2.曲线整体编辑 图11-6 1)曲线整体上下移动 曲线整体上下移动的步骤如下: A.在道头上双击鼠标(或选中曲线道,击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图头”命令)。 B.产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中“允许鼠标拖动曲线”复选框(图11-6)。 C.在曲线道中按下鼠标,上下拖动,松开鼠标,产生“黑色矩形区域”,在“黑色矩形区域”产生“曲线上下移动功能按钮”和“曲线左右移动功能按钮”(图11-7)。 图11-7 D.在“黑色矩形区域”的“曲线上下移动功能按钮”区,按下鼠标左健,上下拖动鼠标(同时提示整体上下移动幅度的大小),松开鼠标则完成曲线整体上下移动(图11-8)。 2)曲线整体左右移动图11-8 曲线整体左右移动的方法和“曲线整体上下移动”的方法类似,所不同的是,鼠标要在“黑色矩形区域”的“曲线左右移动功能按钮”区域内进行操作(图11-7)。 图11-9 11.4分层操作 分层操作步骤如下: 1.选中已有的分层道(或新建分层道)。 2.将鼠标移至要分层的开始深度处,按下鼠标左键向下移动,产生虚框为层的厚度,产生虚框大小随鼠标移动而移动。 图11-10 3.松开鼠标出现对话框,询问“插入新分层吗?”,选“确定”。 4.产生名为“设置分层”的对话框,选择“层类别”,按“确定”。 图11-9、图11-10是图示的操作过程,图11-11是所分的油层。 图11-11 11.5编辑层 编辑层的方法是: 1.单击左键鼠标,选中层(层上顶底部有一个兰色小方框表示选中)。 2.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编辑”命令,或在层上双击鼠标左键。 3.产生设置分层对话框,修改参数,按“确定”按钮。 另外,当鼠标移至选中层顶底界的兰色小方框处,光标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松开鼠标可改变层厚度。 图11-12 11.6扣除夹层 扣除夹层的方法是: 1.选中层。 2.在层上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选择层段大小,松开鼠标则选中层段。 3.在选中的层段上,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扣除夹层”命令,图11-12。 11.7切分层和合并层 1.切分层 切分层的方法是:A.选中层;B.在层上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松开鼠标选中层段;C. 在选中的层段上,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切分层”命令,图11-12。 图11-13 2.合并层 合并层的方法是:A.在分层道上选中2个层以上;B.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合并所选层”命令,图11-13。 11.8多层组合 多层组合的方法是: 1.鼠标框选多个层。 2.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组合“命令。 3.出现对话框,设置组合属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程 综合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56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