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案45631.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案456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案45631.doc(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看地图、地球的形状、经纬线与经纬度、地球的运动、七大洲与四大洋、五种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人口的特征及人口问题、世界三大人种及分布、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聚落的形态、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天气符号的识别、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合作。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经纬线与经纬度的识别、地球的公转与自传、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识别方法、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特征、聚落的演化过程、三种降水类型气候资料的分析方法、如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5、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批改作业,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授 课 进 度 安 排 表 章 节 内 容 课时 周次 准 备 开学报到 学生军训 0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1 2 2、地球和地球仪 3 2-3 3、地球的运动 2 4 4、地图的阅读 1 7 5、地形图的判读 2 7-8 6、单元回顾与检测 1 8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 1 9 2、海陆的变迁 1 9 3、单元回顾与检测 1 10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 10 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 11 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12 4、世界的气候 2 13 5、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4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2 14-15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 15-16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 16-17 4、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7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 1 18 2、国际经济合作 1 18 期 末 复 习 全册教材整理与复习 2 19 期 末 测 评 考 试 1 20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 (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绪 言 教学内容: 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2、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2、怎样学好地理?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地理图册 填充图册 地球仪 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欢迎步入地理知识殿堂!” 1、教师做自我介绍 2、激趣提问:地理学科学习什么呢?学习地理有什么用途?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我们的第一堂地理课。 二、解决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程学习什么】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歌,说说歌词中哪些词属于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 阅读教材第2页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交流讨论,补充新的问题 3、教师简单小结: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几幅图片 *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又栽桑养蚕的历史。 *我国云南省的元阳县山高谷深,村庄大多坐落在山谷中。 *日本是一个岛国,沿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一座有着独特风光的水域。 边观察图片边交流: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不同的环境给了我们不同的生活。 2、出示家乡面貌图,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小结: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4、交流教材中第4页的“思考”,以家乡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学生明白应该学会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5、出示教材第5页图例,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指导学生分析、了解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中的地理问题。 6、小结:学习地理会使我们掌握分析问题的多种技能。当然,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体会到更多地理知识带给我们的益处。 【怎样学好地理】 1、同桌相互交流,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地理? 2、知名交流,评价补充。 3、自学教材第5-6页内容,简单小结 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三、提出地理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地理教案(丁鹤)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2、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地理填充图册和动手实践的活动作业) 3、选定课代表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1、地理课学习什么 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3、怎样学好地理 教学反思: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4、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重点: 1、 会观察地球仪,辨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2、 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3、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会观察地球仪,区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地理图册 填充图册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重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2、揭示课题:地球 二、新课教学——认识地球 1、了解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2、了解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二、 新课教学——地球仪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1、(板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展示地球仪 2、(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3、(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4、指名上前在地球仪上指一指哪里是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等。 四、课堂练习 1、自主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2、布置课后作业——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组织下课 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2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重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你会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地球仪与地球有什么区别? 2、出示地球仪,指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点和线,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学习 【认识纬线和纬度】 1、教师活动:在经纬仪上指示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鼓励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纬线? 2、学生交流意见,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3、指名上前用准备好的线绳在地球仪上围出几条纬线。 4、总结纬线的特点 (1)引导小组讨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2)指名回答并小结板书: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圈 特点:指示东西方向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圈 纬线的长度不等 5、在地球仪上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赤道) 6、学生活动:阅读第6页“赤道纪念碑”材料。 7、多媒体出示维度划分图,学习维度的划分(自学教材第6页) 教师随机说出一个纬度,学生在图中画一画。也可以同桌互动游戏。 8、了解高中低纬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知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认识经线和经度】 1、承转:除了纬线之外,在地球仪上还有另外一种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板书) 2、指名上前用线绳围岀经线,启发学生思考:经线有什么特点? 3、学生交流并小结板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 特点:指示南北方向 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经线的长度相等 4、引导学生自学经度的划分 在图1.9上指出下列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 180°经线、 20°W, 20°E)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5、学习东西半球的划分。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如0°和180°;20°W和160°E等,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1)理解以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的原因 (2)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的划分图示,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经线圈的重要意义。 “选这两条经线主要是因为它们穿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海洋,避免了把一些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 三、 归纳小结,列表比较 1、出示图表,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内容 纬线(维度) 经线(经度) 形状 长度 数量 指示方向 度数范围及标注 2、教师简单小结,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四、全课小结,组织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二) 纬线(维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线圈 半个圆线圈 长度 各不相等(赤道最长) 相等 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度数范围及标注 90°N—0°—90°S 0°—180°W—180°E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第2课时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重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指名上前在地球以上指出南半球、北半球、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等。 二、新课教学 1、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2、引导: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3、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4、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2)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地理教案(丁鹤)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巩固与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120°W、30°S 10°W、87°N 160°E、45°S 2、在地球仪上找出117°E,39°N;123°W,49°N;151°E,32°S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指导学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5、6页。 四、全课小结,组织下课 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三) 经度 纬度 地名 123°W 49°E 温哥华 151°E 32°S 悉尼 地名 经度 纬度 伦敦 0° 51.5°N 纽约 74°W 40°N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找到迷人的大海。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地理 教材 分析 教学 进度 安排 教案 45631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59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