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3思想感情-诗言志课件.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3思想感情-诗言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3思想感情-诗言志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解题方法探究,——诗言志,思想感情,鉴赏思想内容学习重点 ①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②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考纲解读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 E级),考点映射,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储备,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①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②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③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④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⑤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古 代 诗 歌 中 常 见 题 材,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诗鉴赏],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鉴 赏 要 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言志诗的鉴赏],鉴 赏 要 点,,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 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鉴 赏 要 点,,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 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主 要 特 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 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羌羯夷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夜郎,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鉴 赏 要 点,,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念天地之悠悠[即事感怀诗鉴赏],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鉴 赏 要 点,鉴 赏 要 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田园居》,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欢聚悲散皆是缘 [送别诗的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 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 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鉴 赏 要 点,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送别诗的特征,无限风光在险峰 [哲理诗的鉴赏],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鉴 赏 要 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的鉴赏],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 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 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鉴 赏 要 点,,闺怨诗有两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常见题型,有人认为 这首诗词 (或某句、 某联) 表达了 xx样的 感情,你 认为呢? 请简要 分析。,这首诗词(或某句 某联) 表达了 什么样 的感情?,常见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一看背景,二看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三看写景叙事涉及的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考题呈现,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②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边塞诗的创作中,虽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做题指南,①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李白诗豪放不羁,仙气满卷;杜甫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诗诗中有画,富有禅趣,静美幽独,如此等等。,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许多大诗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诗歌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 比如杜甫的诗歌固然沉郁为多,常常抒写忧国忧民的慨叹,但 也有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轻快明丽的诗 句;李清照的词风固然多为婉约凄切之作,但也有 “九万里风 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样豪迈的诗句。因此 在赏析的时候应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④细读序言和注释。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在诗后附有注释,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⒈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⒉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⒊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⒋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具体鉴赏方法,咏物言志(抒怀)诗的鉴赏,⒈把握所咏 之物的 特点( 形态、 色泽、 特征), 体会特殊 物象的 象征意义,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 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 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 且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 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 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 理。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 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 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 坚守正义的气节。,⒊分析 咏物诗的 写作技巧 或拟人 或比喻 或正面 描写 或侧面 烘托等。,怀古咏史诗的鉴赏,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 所涉及的 史实和人物 一定要有所 了解,这就 要求我们 要积累一些 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 诗时,一定 要读好注解, 这也是读懂 材料的一把 钥匙。,把握这类 作品所表现的 主要思想感情。 ⑴喟叹古今 朝代盛衰兴替, 感叹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⑵仰慕 古人的成就,表达 渴望建功立业 或功业无成 的情感。⑶对历史 作冷静的思考, 诗人自己不 置身其中 。,体会意图 。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 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 的媒介。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 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 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 战场赤壁——凭吊,这 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 诗人感想的媒介。,把握 历史 典故 所蕴涵 的思想 情感。,即 事 感 怀 诗 (思 乡 怀 人) 的 鉴 赏,古人常以 “即事” 为题写诗, 因一点事 由生发, 抒写心中 的感慨, 如怀亲、 送友、思 乡、赠人、 人生感悟、 闲情逸趣,1、理解这类作品中的特殊意象(节日) 所蕴涵的情思,2、 弄清 诗人 感慨 的事 由把 握主 要思 想感 情,⑴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的思乡之情,⑵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⑶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 幽怨愤懑之情,⑷表达豁达的胸襟或自己的志向,⑸流露贬谪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怀,⑹表达虽遭贬谪仍不忘报效国家、关注 百姓,但又抱负难展 的复杂心情,⑺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边 塞 诗 征 战 诗 的 鉴 赏,⒈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诗人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⒉把握这类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感情。 ⑴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 ⑵表现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情怀。 ⑶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 故 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的思想情感。 ⑷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⒊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诗歌内容鉴赏小结,诗 歌 内 容 鉴 赏 口 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小试身手,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作者的思想观点。诗歌作者的思想感 情往往熔铸于所写景物、人事之中,可结合注释和 下片内容来归纳。“荒却”是不再去钓鱼所致。,答案: 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鹧鸪天 [金] 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3思想感情-诗言志课件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13 思想 感情 言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27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