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第1课时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热能,3.结果:使地表变得 。 点拨 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并非都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地壳的水平运动也会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表现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 2.主要表现形式,太阳辐射能,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 点拨 (1)地表形态的变化并非都是内力作用占主导 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情况下,在地表形态形成的初期,往往是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在其后期的发展变化中,往往是某种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2)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不是一回事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由风而引起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外力作用。,平缓,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主要的岩石类型 A为 岩浆岩,B为 岩浆岩,C为 岩,D为______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 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作用。,侵入型,喷出型,沉积,变质,冷却凝固,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内力作用与地貌,温馨提示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多地震和火山活动。全球有两大地震火山带,即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沿线。,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文综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思维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材料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可知,该岛为火山岛。,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C,,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重庆文综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思维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C (3)D,,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判断方框内的物质名称,确定岩浆岩是判读的关键 当炽热的岩浆(图中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侵入岩(图中D)和喷出岩(图中E),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岩浆岩可以变为变质岩(图中B)和沉积岩(图中A),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互相转化,但都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2.判读图中各箭头的指向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是由岩浆指出的);指向岩浆的箭头有三个(三类岩石均有箭头指向岩浆);由岩浆岩指出的箭头有三个(分别指向岩浆、变质岩和沉积岩);指向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箭头均为两个。,3.明确各箭头的含义,确定其代表的地质作用 岩浆指出的箭头代表冷凝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4.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2013年高考上海卷)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据此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思维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C (2)C,,(2015年杭州模拟)下面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 A.东非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 (2)在图甲①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大陆板块抬升,可能形成海岸山脉。第(2)题,a、b、c、d分别表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和岩浆。 答案:(1)B (2)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高考 地理 复习 4.1 营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44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