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doc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岳麓版 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解析】 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 2.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C ) 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解析】 汉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表面上是施恩,实际上分割了王国的实力。 3.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大事,其中包括军权的加强,史料记载“兵无常帅,帅无常兵”,你认为这种做法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朝代( C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体现了兵帅分离的措施,这出现在宋朝。 4.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C ) A.中书门下 B.通判 C.枢密院 D.三司使 【解析】 宋代王师北定事务属于军事方面,枢密院拥有发兵之权,故选C项; 中书门下、通判、三司使分管行政、地方监察、财政,排除A、B、D三项。 5.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C ) A.藩镇割据出现 B.科举制完善 C.分割事权 D.重武轻文 【解析】 为防止权臣篡权,宋代采取了分割事权的策略,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这在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导致了北宋行政效率的低下。 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职”。他指的制度是( C )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代的军机处 【解析】 “虽无相名”说明已废除了丞相,这只能是明代以后,“实有相职”说明该制度还有一定的权力,这只能是内阁制度,清代的军机处无任何实权。 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于( B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万年红”,“红”与“朱”义同,并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可知,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是其真实意图。 8.(xx杭州)明朝初年为防止宦官干政,严格禁止太监识字,但明宣宗时设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凡皇帝口述命令,先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明宣宗的目的是( D ) A.设三省六部 B.设三公九卿 C.设军机处 D.以司礼监牵制内阁 【解析】 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皇帝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所以以太监予以牵制,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发生在唐朝、B项说法发生在秦朝、C项说法发生在清朝雍正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9.(xx山西联考)《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 A ) A.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 【解析】 依据材料“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君主专制的问题,故排除C项;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排除D项。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答案】 (1)秦: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汉: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 (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1.(xx杭州)汉初地方监察制度成为空白,终使地方势力坐大,汉惠帝时派出监御史到各地负责监察地方,汉文帝时又由丞相派出刺史,汉武帝时在全国各州常设刺史,并改由皇帝指派。汉武帝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C ) A.举荐官吏候选人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监察地方高官 D.征收地方赋税 【解析】 本题考查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汉代皇帝先后设置监御史、刺史等官职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各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12.(xx湖南六校联盟)“(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说明明朝设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御用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正规机构,故A项正确;大学士对皇权没有约束力,排除B项;C、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 13.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D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解析】 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是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B、C两项错误。 1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D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解析】 材料中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故选D项;其他各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5.(xx杭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明代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几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明内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概括明内阁地位的特点。 【答案】 (1)举措:任用丞相不拘于出身,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任用贤良文学之士参政以监察大臣,频频更换丞相。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特点:内阁是辅佐皇帝的办事机构,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解析】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郡举贤良……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于是内阁……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力图摆脱控制”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高 历史 专制 集权 不断加强 课时 作业 岳麓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45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