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8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8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8 湘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8 湘教版必修1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 ) A.背斜形成的山岭 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 D.断层形成的山岭 【解析】 图中所示山岭显然是由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而形成的断块山。 【答案】 D 2.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形成的是( ) A.横断山 B.天山 C.华山 D.太行山 【解析】 典型的断块山有华山、泰山、庐山等。 【答案】 C 下图是xx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49秒(北京时间)在巴基斯坦西部(27N,65.5E)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40 km。读图,完成3~4题。 3.从上图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板块边界上没有点,说明非洲板块的边界上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 【答案】 C 4.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 ) A.古登堡面以下 B.外核 C.岩石圈 D.软流层 【解析】 根据震源深度判断位于岩石圈。 【答案】 C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完成5~6题。 5.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答案】 A 6.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解析】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高填低”,会使高的地方变低,同时也会使低的地方增高。 【答案】 C 下面是相同比例尺同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完成7~8题。 7.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解析】 考查等高线、褶皱的判断和应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作辅助线,中间比两侧地势低——山谷),且有河流发育;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地层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答案】 B 8.该地区( ) A.背斜储水 B.向斜储油 C.背斜下部开凿隧道比较安全 D.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解析】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河流流向为由北向南(水往低处流)。 【答案】 C 9.下图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流水沉积 B.乙—风力侵蚀 C.丙—流水溶蚀 D.丁—断裂下陷 【解析】 长江三峡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褶皱山,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壶口瀑布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C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板块运动 【解析】 河流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B 11.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a层最老 B.b层最老 C.c层最老 D.一样老 【解析】 在沉积岩中,越向下岩层越老。 【答案】 C 12.下列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解析】 积沙成滩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水滴石穿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泥沙俱下属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山崩地裂属于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 【答案】 B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照片,完成13~14题。 1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答案】 C 14.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解析】 狮身人面像在沙漠里,当地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和风蚀作用。 【答案】 B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_______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构造。 【解析】 第(1)题,背斜岩层向上弯曲,符合的是A处;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符合的是B处。第(2)题,A处背斜成谷,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第(3)题,地下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原因是背斜具有天然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第(4)题,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 【答案】 (1)A B (2)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 (3)A 背斜具有天然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 (4)A B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解析】 第(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第(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图中岩层断裂成左右两块,左侧的岩层相对右侧岩层上升。第(4)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1)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沉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8 湘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课时 作业 湘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45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