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doc
《2019六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六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古诗四首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三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说出《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 3、感受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2、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根据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强调孟(mng)的读音,“之”的意思。) 3、教师范读全诗,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4、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 (2)读通诗句。 (3)对照注释逐句理解诗意,并在认为须重点解释的字旁注上符号。教师巡视,重点词作适当的点拨。 5、交流汇报学习结果。指名逐句串讲诗意。集体评议,教师点拨,补充或矫正。(重点理解:故人—老朋友;尽—消失;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6、小结: (1)这首诗诗人紧扣哪个字展开? (2)前两句叙述“送”的什么?后两句借什么抒发“送”时的什么感情? 7、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全诗。 8、小结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理解题意—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并说说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用以上学法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指点。(山东—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独—孤身一人,异乡—他乡,倍—加倍,遥—远。) 10、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11、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中的前3小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学懂《示儿》的诗意。 2、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默写三首古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知道了诗人是因为什么事而难以入眠。 2、揭题释题:①读题后指出,这是陆游85岁时所作的绝笔诗。也就是诗人用诗写下的遗嘱。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3、引导自学。 (1)低声自由吟诵。 (2)以小组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教师点拨。 元:通“原”,本来;但:只;定:平定、收复 无: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4)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再说诗的大意。 (5)思考:读了《示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背诵并默写三首诗。(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6、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中(4)小题、第2题,有兴趣的学生可做第4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四首 2019六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 2019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21 古诗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46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