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6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doc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6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6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6 黄山奇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4日星期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下列词语。(见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提示顺序: 最妙观松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小组赛背。 三、指导造句:屹立郁郁苍苍 1、读原句,理解词义及用法。 屹立:可以说山、树、人,还可以说建筑物。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2、例句引路: 屹立——举目远眺,云中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屹立——一棵棵高大的雪松屹在道路两旁,伸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郁郁苍苍——雪松的树枝横着伸展,郁郁苍苍的枝叶平铺开来,如同孔雀打开它那美丽的羽毛。 郁郁苍苍——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苍苍,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3、学生口头造句交流。 四、仿写片断。 例: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朗读、背诵。 2、观察校园内的雪松(布置预习),说说雪松的特点。 3、仿照“迎客松”的写法,把雪松的特点写下来。 把下列词语写进去: 郁郁苍苍 青翠 如同 装点 秀美 五、作业: 1、造句。 2、仿写片断。 陡崖 屹立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枝干 遵劲 枝干 蟠曲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教学反思:《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6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 2019 年级 语文 上册 16 黄山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48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