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 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 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 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 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mnɡ) 狁(yǔn) 伶俜(lnɡ) 否泰(pǐ) B.愆期(qiān) 戍守(sh) 葳蕤(ru) 三匝(zhā) C.垝垣(ɡuǐ) 侘傺(zh) 蹑(ni) 子衿(jīn) D.汤汤(shānɡ) 鸷鸟(zh) 纨素(zh) 暧暧(i)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 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厌:满足。 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杨柳随风摇曳披拂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曰归曰归,岁矣莫止。 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D.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5.下列句子“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7.文学常识填空。 (1)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 和《楚辞》中的 。“乐府双璧”指的是 和 。 8.诗句默写填空。 (1) ,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3) ,哀民生之多艰。 (4)路漫漫其修远兮, 。 (5)君当作磐石, ,蒲苇纫如丝, 。 (6) ,池鱼思故渊。 9.翻译下列句子。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0.作者是如何描绘罗敷的外貌之美的? 11.有人说,这首诗歌的主旨是表达罗敷对爱情的忠贞,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诗如酒 祝 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显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闪亮。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示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分奇妙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十遍之后,熟稔到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2.如何理解“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 1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14.文章列举了大量古代诗人的名字,引用了大量古诗名句;而对当代诗人,当代诗句却只字未提,说说有什么用意?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头引用《关雎》中的名句说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远流长、成就之高、价值之大、影响之深。 B.“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当代诗歌难以走近读者的现实的忧虑。 C.作者在评价诗歌时虽有点“厚古薄今”的倾向,但对诗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D.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因而在行文方式上更多地倾向于议论。 E.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含浑曲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和17题。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16.填入文首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名言是 A.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C.契诃夫说:“美不应当美在天然上,而应当美在灵魂上。” D.爱默生说:“我们必须随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 17.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瞋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8.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目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19.补写下面散文省略的内容,要求连续使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那是 ,那是 ,那是 。 20.作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生活有阳光雨露陪伴的日子里,往往还会被各种磕磕碰碰所包围,以至于在心灵上形成一种潜在的阴影。从此以后,许多人就难以走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其实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将思想的阴影冲破,没有挑战自己的勇气,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世界啊。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走过心灵阴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自拟题目。⑥不少于800字。 12解析:此题考查对实词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C项的“可怜”是可爱之意。 答案:C3解析:此题考查通假字。A项“说”通“脱”。B项“莫”通“暮”。C项“尔”通“廾尔”。 答案:D 4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共事: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C项古义和今义都是誓言诚实可信。D项,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 答案:C 5解析:此题考查对特殊用法的实词理解。A项,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相当于“你”。B项,相对。C项,互相。D项,互相。 答案:A 6解析:此题考查偏义复词的理解。A项,公姥:意义偏“姥”。B项,弟兄:意义偏“兄”。C项,作息:意义偏“作”。D项,“否泰”指“好运气和坏运气”。 答案:D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注意结合课文来记忆。 答案:(1)《诗经》 《楚辞》(2)《国风》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8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背诵,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1)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2)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3)长太息以掩涕兮 (4)吾将上下而求索(5)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6)羁鸟恋旧林 9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诗歌翻译,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以及特定句式,词类活用等。 答案:(1)客人远道来访,劳驾来探望。(2)把荷叶裁成上衣,收集荷花作成下衣。(3)静静地思前想后,只好自我哀悼。 10解析:此题考查阅读能力与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文中刻画角度及方法。 答案: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罗敷的美貌。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分析鉴赏,难度较大,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要抓住其中的内容点来分析。 答案:《陌上桑》可以说有双重主题:一是美和情感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二是道德的主题,罗敷反驳太守的调戏,忠贞于自己的丈夫。 11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B项“匝”的读音应为“zā”。C项“侘”的读音应为“ch”。D项“纨”的读音是“wăn” 答案:A 12解析:此题考查文中关键句的理解品析。可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筛选出答案。 答案:源远流长的中华诗歌虽历经时间的冲刷而仅留下零散的一小部分,但它对于我们灵魂的提升与充实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了“时间”的内涵,也就找到了本题的答案信息点。 13答案:时间的流失会冲刷掉许多毫无价值或价值不大的东西。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它自然地起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时间我们应产生由衷的敬意。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要注意古代诗人与当代诗人的代表意义。 答案:说明了作者对古典诗歌文化的极力赞美与张扬,对当代诗歌的不景气现实十分忧虑与关切。 15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点较多,要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答题。A项的“成就之高,价值之大”不是作者要论述的内容,作者只是借此引出一个话题而已。E项“含浑曲折”表述不当。 答案:AE 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注意中心句的作用,可以将下面的信息进行综合,然后得出答案。抓住“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特殊的能力”这一句就可找出A项正确。 答案:A17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衔接。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过渡照应。由前面的“眼睛”可找出③在前,由“耳朵”可找出①跟接着③,由“审美感受”当然得出②在最后。因此,正确的语序是:③①② 答案:B 18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综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可画出有关信息;第二将有关信息比较筛选;第三结合成文,精练答题。 答案: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20解析:此题考查仿用句子,这是高考常考考点。注意题干要求,用比喻+排比的方式。注意其中的隐性要求,如内容要有所相对,还要注意结合整体的语言环境。 答案:长夜遗落的珍珠 晨雾馈赠的头饰 太阳洒下的七彩球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极富文学特质的形象性创意作文题。材料中提到的“思想阴影”就是你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你可以用哲学的见解或文学的眼光,诠释或描写出某种具体的思想阴影,譬如你在生活中的自卑意识、心灵人格的固有偏见、某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甚至是自己从未曾察觉到的思维定势等等。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从正反两面思考,要突出“心灵阴影”所带来的危害以及“走出心灵阴影”后的欣喜,突出其中的道理或顿悟。在文体的选择上,若你擅长记叙、描绘,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一个有关“走过心灵阴影”的故事,不过要特别注意从心理上去刻画,让情感震撼人们;若你擅长议论说理,可以写成议论文,从理性的角度辩证分析阴影给人们所带来的种种伤害,告诉人们应该清除心灵的阴影,从而点亮心灵之灯,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 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第二 单元 综合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51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