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达标1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doc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达标1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达标1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达标1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1~2题。 1.图甲中与图乙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图甲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D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 第1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且1月气压达1 030hpa以上,①处地点符合。第2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C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D ) A.年降水量变化小 B.气温年际变化小 C.盛行风向变化小 D.一年四季变化小 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B )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解析 第3题,①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6~7题。 6.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冰川 B.降水 C.海拔 D.土壤 7.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B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线可知,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而气温低又是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项。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与水分条件的变化一致,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②为( A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9.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解析 第8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9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势力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 A.1 800~1 900 B.1 900~2 000 C.2 000~2 100 D.2 100~2 200 1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C ) A.喜光喜湿 B.喜热耐旱 C.喜阴喜湿 D.耐寒耐旱 1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C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在1 800~1 900米处,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第11题,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据此可推知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第12题,高山苔原带分布的高度比林带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面积增加,说明高山苔原带热量条件改善,应为气候变暖的结果。 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Ⅰ、Ⅱ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C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14.Ⅲ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B ) A.温带草原带 B.针阔混交林带 C.荒漠带 D.积雪冰川带 解析 第13题,阅读图示可知,Ⅰ自然带为温暖半干旱性、Ⅱ自然带为温暖半湿润性,二者没有明显的热量差异,但水分条件差别大,属于降水因素影响下的垂直地域分异。故C项正确。第14题,该山地1 500 m以下以阔叶林为主,1 500 m以上的Ⅲ地带属于由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故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B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热带荒漠 1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解析 第15题,根据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而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图中显示甲的上面为落叶阔叶林,所以甲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而针叶林位于海拔高处;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都不能与落叶阔叶林相邻。故B正确。第16题,由图可知,该山地东坡为常绿阔叶林,西坡为荒漠草原;我国南方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而东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导致两坡自然带有较大差异。故A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17~18题。 17.森林景观出现在( B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解析 第17题,根据材料,森林景观出现在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区域。读图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 mm,B正确。第18题,读图,从甲地作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可以判断交点的降水量约200 mm,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量掘井,容易导致环境问题,不能增加耕地,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乙地是森林,不适宜放牧,B错误;丁地降水量很少,在50 mm以下,应是荒漠,草场生长条件差,C错误;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正确。 读世界著名山脉、高原的雪线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图中山脉、高原雪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海拔越高,雪线越高 B.纬度越高,雪线越高 C.海拔是横断山与帕米尔高原雪线差异的主因 D.降水是帕米尔高原与内华达山雪线差异的主因 20.帕米尔高原上的布伦库勒湖冰山环绕,水草丰美,该湖泊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D ) A.发展航运 B.旅游观光 C.调蓄洪水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19题,海拔与雪线不成正比关系,A错误;纬度与雪线高度成反比,B错误;帕米尔高原雪线低于横断山是因为前者纬度高、气温低,C错误;帕米尔高原和内华达山纬度相近,但前者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后者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前者雪线高于后者,D正确。第20题,高山湖泊是多种候鸟繁衍之地,珍稀水生鱼类、植物等众多,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大,D正确。A、B、C均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五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课时 达标 17 山地 垂直 自然 分布图 判读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51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