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 【复习巩固】 学生默写:1、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课程目标】(学生阅读并理解下列内容)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知识导学】(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好知识导学中的空格) 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 2、经过: (1)时间 : 领导人: 、 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 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 、创建 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当堂检测】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 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 “八一起义纪念馆”,右图为馆内一幅著名的图片《南昌起义》,如果请你为其拟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B.革命摇篮,燎原之地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创建军队,武装夺权 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 、地点: (2)内容:清算 ,确定 总方针,决定 。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生活上得到保障,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1)理论建设:“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涵: 、 、 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2)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3)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背景: 、 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 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当堂检测】 3、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人民战争路线 C。统一战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 失利(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 年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 内容:纠正 ,肯定 ; 选举 ,取消 。 意义:结束了 , 事实上确立了 , 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 会师 ②1936年10月 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②使中国革命 ③铸就了伟大的 ;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当堂检测】 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中国贵州某地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右图所反映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样认为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道路变化的直接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我们今天发扬长征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知识结构】学生依据知识框架,重新阅读教材,巩固所学知识 南昌起义 打响第一枪 武装起义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后,找到正确路 (走俄国城市暴动之路) 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探索中国革命之路) 土地革命:路线和实践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地建设:政权和经济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 2019 2020 年高 历史 15 国共 十年 对峙 导学案

相关资源
更多
相关搜索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54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