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人教版选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人教版选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六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人教版选修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海底火山爆发 ④风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图中所示的地震发生地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上。 2.B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图中所示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该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3.C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有关联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破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而滑坡、泥石流不会引起海啸。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6.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D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是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5.D 珠江口水域相对封闭,水温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严重。 6.A 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却使污染范围扩大。 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下图为我国的国际海底矿区。读图,完成7~10题。 7.CC海区位于 A.西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8.CC海区属于 A.我国的领土 B.我国的领海 C.我国的领地 D.国际海区 9.CC海区的盛行风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10.下列资源中目前不可能在CC海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A.锰 B.铜 C.镍 D.石油 7.B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位于北半球,图中160应为160E。由此可知CC海区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8.D 领海应是从海岸开始向外延伸12海里的范围,专属经济区应是从海岸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东北太平洋CC海区为国际海区。 9.A 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内,应吹东北风。 10.D 在北太平洋的深海区有大量的锰结核,而石油应分布在大陆架部分。 11.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海上定期休渔 11.D 海上定期休渔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2.读“某海域示意图”,某年一油轮在阿拉斯加州沿海触礁,导致大面积的油膜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首先扩散的海域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 B.北冰洋海域 C.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 D.白令海峡 12.C 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油膜将向阿留申群岛方向扩散。 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14.若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A 图中所示海域是世界上主要油轮所经区域,由于油轮排的和油轮泄漏,海域油污严重。 14.B 泄油区鱼类死亡,一是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二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读图,完成15~16题。 15.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xx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①岛屿沉降 ②海水膨胀 ③暴雨泛滥成灾 ④两极冰川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15.B 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 16.B A、C两项不现实,分散城市人口也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7.领海基线是 A.内水和领海的分界线 B.领海和毗连区的分界线 C.内水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D.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17.A 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18.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错误的是 A.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对公海制度的新发展 B.规定了国际海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C.仅体现发达国家与沿海国的利益 D.生效后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往往造成新的争端 18.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现了所有国家的利益。 19.关于公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公海只对沿海国家开放 B.对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 D.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19.A 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 20.对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也比较大 B.海洋资源总量十分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也比较多 C.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较大比重 D.我国海洋区位优越,但地理形势又有相对不利的一面 20.D 我国海洋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小,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也较少,目前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1.(9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________权;对B处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________,是________的财产。 (2)我国________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________。 21.答案:(1)领海 勘探 开发 利用 国际共同海域 人类共同 (2)管辖 1/2 (3)πxx平方海里或[π(2001.85)2]平方千米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 000平方海里,也就是43万平方千米。 22.(14分)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国,B为________(国家)。 (2)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 (3)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22.答案:(1)孟加拉 印度 (2)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恒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 (3)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上升)。 (4)在沿海地区或恒河下游地区修筑拦海大坝。 (5)该地区夏季多西南季风,势力较强,有时还受飓风影响;孟加拉湾口大内小,导致风暴潮潮差较大;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 解析:图示国家A是孟加拉国,B是印度。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海湾形状等可知水灾、风暴潮严重的原因。 23.(14分)2002年11月19日,从立陶宛驶往新加坡,装载着近8万吨燃料油的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沉没。泄漏的大量燃料油污染海面,不仅使西班牙损失惨重,也影响到法国和葡萄牙,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油轮发生事故除与船舶破旧有关外,还与出事海域当时的天气有关,从气候角度分析出事海域此时段多恶劣天气的原因。 (2)出事地点在西班牙附近海域,而法国和葡萄牙却严阵以待。试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该油轮出事后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建议,载有石油和燃料油等危险品的船只不得在欧盟成员国200海里海域内航行,此建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如该船沿最短航线用一个月时间顺利完成全部航程,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A.在好望角附近遇上大风浪 B.到新加坡时气候炎热多雨 C.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D.出曼德海峡时船的吃水深度增大 E.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顺风顺水 23.答案:(1)受西风影响,冬季多雨且大风,风高浪急。 (2)出事海域处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加那利寒流交汇处,可能由两股洋流分别把污染物带向法国和葡萄牙。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他国船只可无害经过,海上石油泄漏会影响到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相应权力的行使。 (4)B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候、洋流、盐度及海洋权益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西风带风高浪急,尤其是冬季常会给海上航行的船只带来巨大威胁。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的规律是在西班牙西海岸附近,北大西洋暖流在此一分为二,一支继续北上,一支南下为加那利寒流,自然会把污染物带向沿途的海区。A好望角附近此时为当地的夏季,炎热多雨,此时海上航行较为安全。此时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因此逆风逆水。 24.(13分)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当台风(或飓风)中心分别位于图1中A处和图2中B处时,长江三角洲和佛罗里达半岛分别刮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风向)。 (2)描述图1和图2中台风(或飓风)的运动轨迹,并简述其成因。 (3)根据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风(或飓风)形成的主要条件。 (4)台风和飓风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_,除上述两地,世界上经常发生热带风暴的海域还有________。 24.答案:(1)西北 东北 (2)由东南向西北再偏转向东北方向。一是受地面及洋面气压差及风带影响;二是受陆地轮廓的阻挡影响;三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广阔的热带洋面。 (4)夏秋 孟加拉湾 解析:在北半球,台风(或飓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空气逆时针辐合。台风(或飓风)的运动轨迹主要受地面及洋面气压差及风带、陆地轮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人教版选修2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六 人类 海洋 协调发展 同步 训练 人教版 选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58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