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 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 2.内容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2).教材的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 3.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4.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二.说教学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绘图训练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黑板,准备好的照片材料。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本节书内容,并要找出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特征。 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让学生观看一组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表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且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然后设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新课: (一).内力作用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地表各种形态的图片,上课时请各位同学对自己所找的图片解释其形成原因,寻找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然后教师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设问: ①同学们展示的是一组千姿百态的地表图片,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请分别说出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从何而来? (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 请同学们解释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观看动画:喜马拉雅山、火山爆发.地震 设问: 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属于什么作用?其成因有何不同?表现形式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影响?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速度慢、岩浆活动——速度快、(变质作用)形成巨大山脉、填造了新陆地) ③内力作用中,哪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活动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特点)?怎样影响? 2.活动:P75/1、2、 3.归纳总结: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以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地貌的形成入手,然后展示一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其成因,设问: ①是什么力量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表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③这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展示图表) (P76~P77) 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⑤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P76~P77) 2.活动:P77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3.归纳总结: 外力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 4.练习: 给出一组图片,判断形成地表形态的作用;给出一些常用词语,从地质学观点看,是否正确。 (三).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上的物质既不会多,也不会少,只会以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而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亦即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设问: ①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进行相互转化的? 观看动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②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名称?哪些环节是属于内力作用?哪些环节是属于外力作用? 2.让学生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说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营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教案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58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