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教案4 中图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教案4 中图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教案4 中图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教案4 中图版必修2 一、课标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四、教法学法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学生阅读] 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 什么是人口迁移?③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参与] 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示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 探究问题: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别是什么?②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别是什么? [讨论回答]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新兴工业发达;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 的重建,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承转]从以上分析:引起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生态因素。 [阅读回答] ①自然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②什么是环境移民?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 答案: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资源丰富; 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环境移民”或“生态移民 ”。三峡移民并不是环境移民,因为环境移民是被迫的,结果都是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举例: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 [承转]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阅读课本]回答: ①经济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别是什么? ②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举例。 答案:拉力为经济水平高,迁入率高。 推力为经济落后,迁出率高 表现: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交通运输 [展示资料]深圳-年轻的特区城市、 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 提问:造成的人口迁移分别受哪个因素影响? 答案: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活动参与]学生阅读课本活动要求,看图分组讨论: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②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方向: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从山区向平原——从经济发达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①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②城乡之间收入是促使人口大量迁移的根本。③国家政策允许人口迁移。 [阅读提问]阅读课本材料: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 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与巴尔干地区的人口迁移分别是有什么因素引起的?答案: 国家政策、战争即政治因素。 [自主学习] ①社会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个方面? A科技人员出国留学 B 印巴分治C老张到深圳去和儿子一起居住(文化教育、宗教、家庭婚姻) [活动参与]阅读课本活动要求,讨论回答:①世界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特征?(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 ②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主要受经济原因影响。)③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经济因素) [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在以上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究]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讨论回答: 对人口增长和分布产生巨大影响;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对经济、文化发展深远影响;同时对城市的环境、交通、住房等产生影响。 通过学习看社会:如何看带农民工问题 [总结] 概念 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七、内容要点 一、内容要点 1.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注意三点:a “一定距离”通常人们以是否跨越特定行政区域的界限来判断 b 住所的变更 c 时间限度指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 2.国际人口迁移的对比 阶段 时间 流向及原因 特点 二战前 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欧洲 美洲(获取土地、矿产等财富) 非洲 美洲(被迫迁移) 亚洲人向国外移民(人口压力增大)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一下给开发国家 二战后 20世纪中期至今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从穷国流向富国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有关) ●国际难民数量多、时间长 ●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 ● 欧洲 拉丁美洲 迁移流向发生变化:(如下) 北美洲 3.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时间 流向及原因 原因及特点 建国前 西晋 永嘉之乱 唐 安史之乱 北宋靖康之变 由北方流向南方 战争原因、规模较大、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占到中国的2/3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 河北山东一带的人闯关东前往东北 河南、陕西、山西的人走西口 人口压力大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 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由农村流向城市 由内地流向沿海 大多为务工和经商 流动频繁、规模加大、多自发迁移 4.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人口起的规模和范围。 二、辨析: 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错误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的现象存在 2.美国人口大量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错误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只是其中之一。主要是由于这里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经济发展较快,同时也与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有关 3.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这属于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错误 经济特区的设立,加快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以苏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4.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发了环境难民 错误 我国三峡工程的移民,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可靠的保障,不属于难民。属于环境移民。是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八、[课堂检测] 1.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 A:民族歧视 B:由农村迁往城市 C:战争引起的难免潮 D: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2.“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取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引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引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3.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农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大量农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4. “二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主要是因为--------------------( ) A:经过长期的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锐减 C: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尚有容纳的余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的迁移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教案4 中图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人口 迁移 教案 图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0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