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湘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态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说教材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用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 ②.了解简单的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能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力;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②.运用动画演示板块运动,更直观的去理解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 ③.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 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 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很大的尺度来介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生直接感知比较困难,须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一年级的同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板块运动机制及其所形成的地貌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② 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 二、说学情 心理特点: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任然已兴趣为引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音象、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基础: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地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从感性上认识到地形在变化,至于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及结果等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无所知,而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讨论分析法;图文转换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构思 导入: 从观看各种地形图片,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美的享受;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增强学生兴趣,也使导入对本节课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通过导入,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能让地球表面如此的千姿百态?”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归纳,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列表对比分析,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更能够记住内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加强了形象记忆,同时增强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承转(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引出板块学说) ①. 引导分析照板块分布示意图2-10,介绍板块学说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认识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及板块的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教师澄清讲解】①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②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③消亡边界(图中实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虚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 通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音像视频,在演示的工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视听过程,看到板块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宏观地形(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依次形成海沟,岛弧,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然后再演示东非裂谷的动画,说明板块运动与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大规模山系、高原、裂谷、海沟、岛弧等地貌格局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动画,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学生根据动画及教材讨论归纳,老师点拨总结活动探究1.2.,再归纳总结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的关系,来完成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突破。这里我是采用先把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用动画演示直观认识褶皱和断层,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 针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理解背斜与向斜的基本成因和区别,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岩石的坚硬程度,抵抗外力侵蚀的能力;然后再从岩层新老关系上来判断,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沉积岩岩层新老的识别,给他们提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断层,在演示动画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断层线两侧的运动方向,让学生讨论分析所形成的地貌,断层线上的岩石抗侵蚀强度,侵蚀后形成的地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小结 内力作用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褶皱:向斜和背斜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地垒和地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二 自然环境 物质 运动 能量 交换 地球表面 形态 教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0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