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38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38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38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38 生态环境的保护 1.[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故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正确。 答案:B 2.[xx江苏高考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小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新物种产生需要较长时间,故C正确;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 答案:B 3.[xx山东高考]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曲线Ⅰ表示的种群数量下降最少,并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宜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以保护濒危生物,而不宜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对种群起定向选择的作用,并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若某营养级的某物种数量下降,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减少,而流向与其处于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物种的能量将会增加。(3)在草原上,“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控制λ参数,可控制种群数量,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4)λ 1.[xx桂林模拟]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解析: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 答案:A 2.[xx山东德州期末]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解析:栖息地已经破坏,不能在原地进行就地保护了,最好是进行易地保护,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到适合的地方,B项正确。 答案:B 3.[xx阜阳二中月考]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规律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发展。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国人口总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答案:C 4.[xx安徽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功能上价值,属于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答案:B 5.[xx四川绵阳质检]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工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能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解析:人工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保护珍惜濒危动植物需采用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该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可能危及当地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C错误;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位置改变,必然要有新的种群过来填补新形成的资源利用的空缺,所以会提高物种多样性,D正确。 答案:D 6.[xx温州中学高三月考]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 解析:据题意,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藻类爆发,导致水草不能获得足够的阳光,A说法正确;藻类刚爆发时,晚间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多,故清晨取水样,其pH可能低于7,B说法正确;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分解者的营养增多,导致分解者大量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使水生生物进一步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说法错误;藻类刚爆发时,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或种植大型挺水植物都会抑制藻类的大量增加,D说法正确。 答案:C 7.[xx惠州一模]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析: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答案:A 8.[xx聊城四县六校联考]下图显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己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由图中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知,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D 9.[xx江西临川一中一模]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结果如下图。请作答。 群落 A B C D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 (2)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________,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________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____。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物质的角度看是___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薇甘菊和红树争夺阳光和土壤中的矿物质,具有竞争关系。光滩上保留了原有土壤环境,应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储存在植被体内的能量,即10.6吨/公顷。(3)土壤有机碳储存在枯枝败叶等腐殖质中,被分解者分解,薇甘菊入侵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可能是其加速了分解者对腐殖质的分解作用。(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5)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答案:(1)竞争 次生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8 (3)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分解者总量,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就地保护 (5)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10.[xx河南开封高三模拟]某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为解决该河流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食物)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物质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①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混匀。如此重复3次; ②再添加蒸馏水至1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③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含N);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④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 ⑤分别取水样标号甲、乙、丙、丁,用抽样调查法分别测定藻类数量,并做相应数据处理。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________”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a.①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体发绿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而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故应投放鲢鱼;(3)根据对照原则,最后一组应为空白对照,应加等量蒸馏水或不加任何物质,实验组第二组应加0.3 g尿素;①中操作目的是排除原有水样中的N、P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题意尿素只能提供N,而洗衣粉主要提供P,故丙组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大量必需元素,更有利于藻类的繁殖。 答案:(1)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③加0.3 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 a.①除去水样中原有的N、P b.丙 满足藻类生长所需的N、P 11.[xx开封高中月考]研究发现,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等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目前人们依据________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________的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紧扣题图中无机汞、有机汞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联系图中各生物种群的分布,因问题指向不具体,所以答案“空间结构”也不可具体化。(2)通过“甲基汞”“富集”等字眼可知考查点为生物富集。“高度亲脂”可与生物膜(突触前膜)联系,“与蛋白质结合”可与受体(突触后膜)联系,乙酰胆碱作用后即被灭活,灭活过程需要乙酰胆碱酶,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据图可知,B类细菌将甲基汞(有机汞)转变为无机汞,此类生物为分解者。(4)“有效降低”即将原有水体中的汞减少,可联系浮床工艺;根据题干“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可得出增加B类细菌可增强对有机汞的分解。 答案:(1)净化水体 空间(垂直和水平) (生物)群落演替 (2)食物链 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过量释放乙酰胆碱 (也可从影响酶活性的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受体蛋白的角度回答) (3)分解者 流向分解者和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种植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能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12.[xx北京海淀区期末]农作物的根系是土壤致病微生物侵染的重要部位,土壤微生态直接影响根部病害的严重程度。请回答问题。 (1)达到稳态的土壤微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类丰富且数量均衡,有益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等物质限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在微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中占有优势。 (2)与施用有机肥的农田相比,施用化肥的农田中农作物易发根部病害。这是因为土壤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多为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输入的不足会对土壤微生态的稳定产生明显影响,使得从________________获取有机物的寄生微生物快速繁殖。 (3)为治理根部病害,有些地区采取了向土壤中施用农药来杀菌的办法,却造成了病害越来越严重的局面,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农药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保留了____________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____________大量死亡造成病原微生物失去限制。这种方法还会污染无机环境,并且通过____________传递给人类,危害健康。 (4)下列做法中,改善土壤微生态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 A.增施有机肥 B.施用有益菌菌剂 C.换用其他农药 解析:(1)在达到稳态的土壤微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类丰富且数量均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取营养以及生存空间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土壤微生态系统中,有益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各种微生物之间占有竞争优势。 (2)在土壤微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作为异养型微生物,靠分解现成有机物来生存,在施用有机肥的农田中,营养物质丰富,各种微生物都得到了较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施用化肥的农田缺失有机营养物质,大多数有益微生物不能生存,导致直接吸收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使农作物易发根部病害。 (3)向土壤施用农药来杀菌,会使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在化学农药的选择下保留抗药性强的一部分,最终导致化学农药失去杀菌的效果,使根部病害加重,另一方面,化学农药不仅仅是杀死病原微生物,对于大多数的有益微生物也会被杀死,由于失去了有益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的限制作用,也会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且化学农药中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在土壤中积累污染环境,最后沿着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传递给人类危害健康。 答案:(1)竞争 (2)异养型 植物根内(或“植物体内”) (3)选择 抗药性强 有益微生物 食物链 (4)AB 1.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日本研究人员在菲律宾干旱丘陵地区种植的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产量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也只下降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 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深根”基因的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解析:“深根”基因已经通过科学研究被植入新型耐旱深根稻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说法正确;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新型水稻的培育利用了基因工程,B项错误;“深根”基因的存在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而非物种多样性,C项错误;“深根”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来实现“抗旱性状”,这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题干中并没有提及,D项错误。 答案:A 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现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制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然后记录24 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 虫态 小工蚁 兵蚁 有翅雄蚁 有翅雌蚁 蚁后 LC50(μg/mL) 1.04 2.06 7.38 9.39 7.81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 B.实验中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遵循的是平行重复原则 C.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用等量丙酮点于红火蚁胸部 D.有翅雌蚁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 解析:测定辛硫磷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实验中需要做预实验,防止实验中辛硫磷浓度过大使红火蚁全部致死或浓度过小对红火蚁影响不大最终导致实验失败;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置多次重复,遵循平行重复原则,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题干中农药是用丙酮溶解的,因此实验的对照组应用丙酮同样处理红火蚁,防止丙酮对实验的干扰;从题中数据分析,1.04 μg/mL的药剂就能使小工蚁被杀死50%,因此小工蚁对辛硫磷最为敏感。 答案:D 3.某城市郊外建有一个人工湿地,形成一个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富含N、P)进行净化处理。下图为该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人工湿地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等湿地挺水植物,水中还有浮游藻类和黑藻等沉水植物,这种________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若为了防止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可以多栽种挺水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前,需要稀释处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因此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包括太阳能和化学能,水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能显著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选用本地物种,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2)挺水植物可以适当遮光,降低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避免水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3)稀释的目的是降低污水的浓度,避免浓度过高,使水生生物失水死亡。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垂直 阳光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2)遮光使光照减弱,降低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 (3)防止水生生物(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38 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第一轮 复习 第一 考点 过关 38 生态环境 保护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1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