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F ) 剖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F ) 剖析:实践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 3.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 F ) 剖析: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在于认可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4.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F ) 剖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正确认识。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T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xx高考江苏卷)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根据研究成果研发出新药,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当选;科学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的成果研发出新药,并用于临床试验,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当选;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①排除;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和发现规律,③说法绝对化。 7.(xx高考山东卷)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故选C;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就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8.“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由题眼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9.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漫画蕴含的哲理”。漫画反映了人们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主观认识既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也可能歪曲地反映客观现实,B项错误;如果认识错误,即使集体的力量再强大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C项不符合题意。 10.人的意识的产生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模型等技术对大脑某一部分出现的故障,比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但要真正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表明( )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在认识发展中不断突破历史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是错误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突破历史条件,②是错误的;材料中对人的意识产生的认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1.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xx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打破了这一极限,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会成为真理 B.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C.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否定 D.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解析:选D。认识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A说法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人们的认识是上升的、前进性的,不是圆圈式的循环往复的过程,B说法错误;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但不是对原有真理的推翻与否定,C说法错误;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D说法正确。 12.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观点( ) A.否认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B.承认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C.否认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承认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选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观点否认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答案为A。 13.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就业率三个变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这表明( ) A.经济增长与就业互不相关 B.认识的真理性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C.真理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 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解析:选B。材料展示了人们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关系的新认识,这是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原有认识的真理性的超越,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增长对就业有积极的影响;C项说法错误,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D项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应排除。 14.爱尔兰有句谚语:“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谚语蕴涵的哲理是(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谚语“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所蕴涵的哲学道理,谚语体现了想与做的关系,思忖不如亲手下地锄,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①与材料主旨无关,④表述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5.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亲身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实践经验应当都是一样的,不能认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就一定比他人的可靠,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材料信息可知,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1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解析:选D。“这句话”中强调不仅知道,还做到了,即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正确。 17.美国宇航局宣布,拟于xx年发射一枚无人火星着陆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将探测火星的内部情况。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对火星的深入认识仍尚需时日。这说明( ) 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认识对象具有反应特性 ④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对火星的深入认识仍尚需时日”说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④排除。 18.新世纪以来13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发展到“支农”“惠农”。这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 ①是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循环往复过程 ②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③是从实际出发,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④是客观对主观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①中“循环往复”是圆圈式运动,没有体现上升性,错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④错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是立足于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②③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 19.(xx6月浙江学考)(节选)我省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一期的使用状况,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移位、取消、新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联系材料,回答问题: 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说明H市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答案:(1)H市政府结合一期的使用实际和市民出行的需求确定二期网点选址方案,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H市政府根据市民出行的新要求、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作出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的决策,符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H市政府制定二期网点选址方案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符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角度回答也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复习 第二 单元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第六 求索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2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