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知识点梳理】 1、 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相对稳定性 的文化。没有文化的 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 积累 。 2、 传统习俗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 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 物质生活 和 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的影响。 3、 建筑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标志 。 4、 文学艺术 ,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 文学 、 传统戏曲 、 传统绘画 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重要 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理论观点 、 学术思想 和 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中华文化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 、 生活方式 和 中国的发展道路 ,具有深刻影响。 6、传统文化具有 相对稳定性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 7、传统文化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 。 8、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积极 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 消极 作用。 9、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 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10、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批判继承 , 古为今用 。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D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2、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 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下列具有继承性的是 ①传统思想 ②传统习俗 ③传统建筑 ④传统文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4、我国很多地区普遍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D 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A 6、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和其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专家估计,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抢救,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间传统文化将化为乌有。据此回答7~8题。 C 7、这里所指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指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艺术 D.传统思想 D 8、建国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国家为保护民族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死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现象虽然大大改变。但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不加紧抢救,就会失传,我们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之所以要特别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点 B.传统文化是现代建设的根本动力 C.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族文化的积累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并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之前,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而到了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发生了冲突,最后达到融合。据此回答9~lO题。 A 9、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 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 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C 10、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 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简析题: 1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答:(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知识点梳理】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 承袭传统 ,而是要有所 淘汰 ,有所 发扬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 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 。 继承 与 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 新文化 ,这就是“ 推陈出新 , 革故鼎新 ”。 2、在 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 与 发展 的关系, 批判地 继承传统文化,不断 推陈出新 , 革故鼎新 ,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 社会制度的更替 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 社会制度 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 文化 取代 旧的文化 的过程。代表 新的政治、经济力量 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 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4、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科学技术 和 思想运动 ,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产重要影响。(1)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成为 社会变革的先导 。不同思想文化在 思想运动 中相互激荡,催生着 社会变革 ,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传承文化 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 、 传递 、 创造文化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6、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传道 、 授业 、 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7、教育能够以 浓缩的形式 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 既有的文化财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 文化创造 。 8、随着 教育方式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 人类文化的传承 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C 1、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 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推行素质教育 D 2、社会制度的更替,是 推动的。 A.经济和文化的矛盾运动 B.经济和政治的矛盾运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 发展的重要因素 A.生产力 B.文化 C.生产关系 D.哲学 A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由此看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A.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有利于文物保护 D.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C 5、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 的发展。 A.经济制度 B.社会形态 C.文化 D.精神文明 A 6、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每一次教育方式的变革,都让受教育者的人数更加广泛,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变革是直接由 A.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 B.科技革命引起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 A 7、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据此回答8~9题。 B 8、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是指它们 A.所体现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力量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 B 9、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主要说明 A.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能催生社会变革 D.新文化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在xx年lO月lO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之间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10~11题。 A 10、通过上述材料说明了 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B 11、温家宝总理就国家之间关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的继承 B.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简析题: 12、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答:①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鼋要因素。 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第四 文化 继承 发展 新人 必修

相关资源
更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3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