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二步 横做经典必考稳拿分.doc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二步 横做经典必考稳拿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二步 横做经典必考稳拿分.doc(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二步 横做经典必考稳拿分 高考是有规律的,有些内容每年必考,如代谢、遗传、调节、生态,抓住这一部分题目,等于抓住了80%的分数。因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考前一个月,主干必考知识依然是备考的主旋律,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地横做某些板块,以达到短期迅速提高的效果。 经典必考一 A.一天中适当遮光均会显著增强净光合速率 B.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M点时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D.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30%遮光时,在5:30至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低,7:30至1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高,A错误;a~b段位于图中80%遮光曲线上,此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结合题图可知,此时该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不仅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还有叶绿体,B错误;M点时该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等于0,也就是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消耗的CO2量等于所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是就叶肉细胞来说,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正确;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说明此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而非CO2浓度,D错误。 2.图1所示为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实验装置(注:两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装置乙中的C为死植物),图2是某种绿色植物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中的CO2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来自________,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氧原子来自________。 (2)图2中在t4时刻后,叶肉细胞内生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t4后短暂时间内,细胞中的ATP和C3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 (3)除图2中的因素外,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还有_____等。若图2纵坐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现要进一步研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应该对图1实验装置作怎样的处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孔 水(水的光解) C6H12O6和H2O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减少、增加 (3)温度 将装置甲、乙遮光,测定装置中单位时间内O2的减少量 将装置中的CO2缓冲液换成NaOH溶液 解析 (1)CO2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来自水(水的光解);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氧原子来自C6H12O6和H2O。C6H12O6用于有氧呼吸时,其氧原子转移途径为C6H12O6→丙酮酸→CO2。其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H2O→CO2+[H]。(2)图2中t4时刻后,黑暗环境中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反应,能进行细胞呼吸,故叶肉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叶肉细胞内的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含量减少,C3还原所需[H]减少,故C3含量增加。(3)图2中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CO2。另外,温度也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要研究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还需通过图1装置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进行测定时必须进行遮光(或黑暗)处理,排除光照的影响,将装置中的CO2缓冲液改为NaOH溶液以吸收装置中的CO2,进而测定装置中单位时间内O2的减少量,从而确定呼吸速率。 3.提高蔬菜的产量是近年来作物研究的热点,某科研小组利用下表所示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 菠菜种子、花盆、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光合速率测定装置、叶绿素荧光仪等 方法步骤 1.将菠菜种子播种于花盆中,萌发出苗后浇灌完全培养液。 2.当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取长势一致的幼苗均等分7组,每天上午10:00分别喷洒浓度为0.1、0.2、0.5、1.0、2.0、5.0 mmol/L的NaHSO3溶液,以喷蒸馏水的为对照组。 3.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1)提取菠菜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理由是______,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可加入细砂代替Si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请将叶绿素b的含量在图1中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3)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浓度为0.2 mmol/L与0.1 mmol/L的NaHSO3溶液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相比较,前者光补偿点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前者光饱和点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假设光合作用产物都是葡萄糖,每克叶片每小时最大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g。 (4)适宜浓度的NaHSO3溶液可促进菠菜光合速率的提高,据图分析,可能原因是其主要促进__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提高光能在______________上的利用率。 答案 (1)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使研磨更充分 (2)如图所示 (3)小于 大于 1.2 (4)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 解析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要用有机溶剂,因为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SiO2,可以用细砂,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2)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所以叶绿素b的含量=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的含量,据此可计算并画出叶绿素b含量的柱状图。(3)浓度为0.2 mmol/L与0.1 mmol/L的NaHSO3溶液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相比较,前者的光合速率大于后者的,所以光补偿点较小,光饱和点较大。据题意可知,当NaHSO3溶液浓度为0.5 mmol/L时净光合速率最大,为0.04 molg-1h-1,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可知产生的葡萄糖量为(0.04/6)180=1.2 g。(4)据图可知,适宜浓度的NaHSO3溶液可促进菠菜光合速率的提高,可能原因是其提高了叶绿素a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光能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利用率。 经典必考二 1.某种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是显性,短尾(T)对长尾(t)是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基因A或t纯合都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Tt的雌、雄鼠交配,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9∶3∶3∶1 B.通过测交可测定某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 C.黄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后代出现灰色长尾鼠,则可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 D.灰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后代只有灰色短尾鼠 (2)若基因A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只表现型都是黄色短尾的鼠进行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子代胚胎的成活率为________,成活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 ②如果想验证一只灰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是否为aaTt,最好的方法是让其与一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的雌鼠交配,正常情况下,雌鼠平均每胎怀8只小鼠,请预测杂交结果:理论上每胎约有________只活鼠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①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9/16 1/9 ②灰色长尾 8 灰色短尾∶灰色长尾=1∶1 解析 (1)A与a、T与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或t纯合都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说明该种鼠没有长尾类型。因此基因型为AaTt的雌、雄鼠交配,由于AA或tt纯合类型的个体在胚胎时期死亡,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某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TT或AaTt,若通过测交测定其基因型,就需要用基因型为aatt的个体,但已知基因型为tt的个体死亡,因此,无法通过测交来测定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黄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后代不会出现长尾鼠。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TT或aaTt,aaT_与aaT_交配,后代基因型为aaT_,只有灰色短尾鼠。(2)①根据题意,可得以下图解: P ↓ F1 4黄色短尾∶2黄色长尾∶2灰色短尾∶1灰色长尾 4/16AaTt 2/16Aatt 2/16aaTt 1/16aatt 1/16AATT(致死)、2/16AaTT(致死)、2/16AATt(致死)、 1/16AAtt(致死)、1/16aaTT(致死) 根据以上图解可知,理论上子代胚胎的成活率为9/16;子代成活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为1/9。②验证一只灰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是否为aaTt,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测交实验,即和aatt(灰色长尾)交配,如果其基因型为aaTt,其后代理论上一半为aaTt(灰色短尾),一半为aatt(灰色长尾),且全部能够成活。 2.火麻为一年生XY型性别决定且雌、雄异株的植物。已知火麻种子的粒大、粒小由B、b控制,种子的颜色灰色、白色受A、a和D、d控制,种子的圆形、皱形由E、e控制,红花、白花由F、f控制,图1~3表示相应若干个体的基因型。请回答: (1)图1与图2所示的个体杂交,F1全为粒大圆形红花,此杂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F1雌雄个体交配,理论上根据F2种子即可判断其表现型的相对性状有______________;若F2中灰色种子450粒、白色种子30粒,据此推断F2中能稳定遗传的灰色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2中雌性个体全为红花,雄性个体中红花∶白花=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理论上预测F2中表现型为灰色粒大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基因型种类为______________种。 (2)利用图1与图2设计实验判断B与b、E与e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交叉互换,已知:若无交叉互换,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整条染色体进入配子。 方法步骤:①让图1与图2所示种类的若干个体杂交,收获F1种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③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B与b、E与e未发生交叉互换;④否则,说明B与b、E与e发生了交叉互换。 (3)与正常的图1所示植株相比,图3所示的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相应性状的显、隐性 种子的粒形、颜色和大小 AADD、AAdd、aaDD 红花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45/64 16 (2)②将若干F1种子种植,成熟后让若干株F1雌雄个体交配,收获F2种子并统计表现型及其比例 ③子代中粒大圆形∶粒小皱形=3∶1 (3)缺失和易位(缺一不可) 解析 (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种性状,可判断粒大对粒小、圆形对皱形、红花对白花均为显性;F1雌雄个体交配,理论上依据F2的种子即可判断的表现型有:种子的粒形、颜色和大小,而花的颜色需要依据植株上所开的花来判断。种子的颜色受A、a和D、d控制,F2中灰色∶白色=450粒∶30粒=15∶1,故推断灰色种子的基因型有A_D_、A_dd、aaD_,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AADD、AAdd、aaDD;题干提示火麻为XY型性别决定,又根据F2中雌雄个体花颜色的性状表现不一致,推断红花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理论上预测F1(AaDdBb)自交所得F2中表现型为灰色粒大所占比例为(3/4)(1-1/16)=45/64;F2中表现型为灰色粒大的基因型种类有222(A_D_B_)+212(A_ddB_)+122(aaD_B_)=16种。(2)见答案。(3)与图1相比,图3中B、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E片段的缺失并移接到另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因而同时导致了易位的发生。 3.如图甲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示意图,果蝇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单独研究每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都应该遵循________定律,用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观点来解释其根本原因是(以E、e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对ATP合成酶与相关的基因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ATP合成酶只能按照图乙所示过程合成: 据图推测由基因A、D转录形成且起模板作用的“中间物质”必须由________催化;据图推断基因型为AaDd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能存活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种,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的精子和卵细胞因缺乏能量而致死;由此可以推断图甲所示个体是由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精、卵细胞结合而来。 (3)现在欲将图甲所示果蝇与自然放养的果蝇交配并以Ⅱ、Ⅲ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最简便的实验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选作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与之相对应的最适宜作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选图甲所示果蝇与正常的纯合截毛果蝇作亲本交配,交配前先用射线处理二者的生殖腺,再让二者交配,结果子代出现了刚毛雄果蝇。若变异后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为了探究该变异果蝇的变异类型,现设计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①让该变异的雄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结论:③若子代截毛♀∶截毛♂=1∶1,则说明_________; ④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的结果; ⑤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雄果蝇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和重复的结果。 答案 (1)基因分离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E和e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RNA聚合酶 6 ad Ad、aD(或aD、Ad) (3)BbEe或BbVv bbee、bbvv (4)①与多只截毛雌果蝇交配,适宜条件下培养子代 ③该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④子代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全为截毛(或刚毛雌性∶截毛雄性=1∶1) ⑤子代雌果蝇全为截毛、雄果蝇全为刚毛(或截毛雌性∶刚毛雄性=1∶1) 解析 (1)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用假说—演绎法的观点解释其根本原因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E和e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2)基因控制蛋白质(ATP合成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过程,翻译过程需以mRNA为模板,而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作催化剂;据图乙可知合成ATP合成酶须有A基因或D基因,而A和D基因均缺乏的配子会因不能合成ATP,因缺乏能量而致死,故基因型为ad的配子是致死的。基因型为AaDd的雌、雄果蝇交配,雌、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理论上都是AD∶Ad∶aD∶ad=1∶1∶1∶1,但因ad致死,故雌、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都变为AD∶Ad∶aD=1∶1∶1,精卵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代能存活的个体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AaDd、aaDD共6种;图甲所示个体的基因型是AaDd,由于基因型为ad的配子致死,该个体只能由基因型为Ad与aD的配子结合而来。(3)利用图甲所示果蝇的Ⅱ、Ⅲ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图甲雄性个体的Ⅱ号染色体可以选用Aa或Bb、而Ⅲ号染色体可以选用Ee或Vv,只要所研究的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即可,但因Aa产生的a配子致死(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会影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因而Ⅱ号染色体不宜选用Aa,只能选用Bb;从自然放养的果蝇中选与图甲所示雄果蝇交配的母本,可以选择BbEe或BbVv(即自交法验证),也可以选择bbee或bbvv(即测交法验证)。若用自交方案,需要鉴定母本的基因型,过程繁琐,而选测交法则可以用观察法直接从自然种群中选出黄色半透明(bbee)、黄色残翅(bbvv)的个体作母本,因而更简便。(4)刚毛、截毛属于伴X、Y同源区段的遗传,理论上XWYwXwXw子代雄性全为截毛,雄性刚毛的出现是变异的结果,预期其变异种类有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为探究其变异的种类,按照单一变量原则,需要将其与不含W基因的雌果蝇(XwXw)交配,该变异的果蝇若为不可遗传变异,即基因型为XwYw与XwXw的个体交配,子代中截毛♀(XwXw)∶截毛♂(XwYw)=1∶1;该变异的果蝇若为其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变异果蝇基因型为XWYw,与XwXw交配,子代中刚毛♀(XWXw)∶截毛♂(XwYw)=1∶1;该变异的果蝇若为其亲本雄果蝇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和重复导致的,则该变异果蝇基因型为XwYWw,与XwXw交配,子代中截毛♀(XwXw)∶刚毛♂(XwYWw)=1∶1。 经典必考三 1.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c为刺激部位,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侧为正电位,神经纤维膜内侧为负电位 B.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刺激c处,兴奋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D.刺激c处后,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偏转 答案 B 解析 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侧是负电位,膜外侧是正电位,A正确。兴奋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正确。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此时膜外局部电流从a点流向b点,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所以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D正确。 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测定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和茎段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茎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一定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一定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在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率相同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a点时乙烯产生,说明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点时,乙烯含量达最大值,但茎段在此之前就已停止伸长,说明乙烯含量增高并不一定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点时茎段长度增大,b点时茎段长度不增大,a点植物茎段的生长速率大于b点的。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茎的伸长与乙烯无关。 3.科学家以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为实验材料,研究细胞外Na+浓度对枪乌贼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曲线1表示神经纤维处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曲线2表示神经纤维处于海水和葡萄糖溶液(除Na+外,其他与海水浓度相同)混合配制的溶液S中的动作电位。图甲、乙、丙的溶液S中海水所占体积分别是71%、50%、3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枪乌贼体内神经细胞内、外两种主要的阳离子分别是_______,其电位产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改变溶液S中海水所占体积,实质是改变______。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Na+浓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内Na+浓度。 (3)由图可知,图甲、乙、丙的三种溶液S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细胞外Na+浓度对枪乌贼动作电位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答案 (1)K+和Na+ Na+和K+浓度的不均匀分布 (2)细胞外Na+浓度 高于 (3)相等 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动作电位幅度(峰值)和上升速度的下降 解析 (1)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细胞外的浓度则相反,故其电位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外Na+和K+浓度的不均匀分布。(2)在本实验中,改变溶液S中海水所占体积,就是改变海水的浓度,实质是改变细胞外Na+浓度。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Na+浓度,Na+内流会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3)图甲、乙、丙中曲线1和曲线2的合并处的电位值相同,说明这三种溶液S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比较三幅图中的曲线2可知,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动作电位幅度(峰值)和上升速度的下降。 4.人体下肢的皮肤受到一个适宜刺激后,会引起伸腿反射,其过程如图所示。据图推断,当人要完成伸腿动作时,作用于A神经元的是__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该递质与A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使________大量内流最终导致伸肌收缩;同时作用于B神经元的应该是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该递质会使Cl-大量内流,此时B神经元膜内、外电位为________,最终使屈肌舒张从而完成伸腿动作。 答案 兴奋性 特异性受体 Na+ 抑制性 外正内负 解析 对于神经调节类试题应特别注意理清每个调节过程的脉络,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要完成伸腿动作,伸肌应收缩,同时屈肌应舒张,故A神经元接受兴奋性递质使其产生兴奋(兴奋性动作电位);B神经元接受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其兴奋产生受到抑制,原理是:Cl-大量内流使B神经元膜内负电位增大、膜外正电位增大,从而使静息状态下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加大。 5.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素(CTK)与植物生长素(IAA)共同作用可以诱导植物某些器官的形成,甲图是二者对柳枝组织作用的实验结果;乙图表示将切好的与甲图相同的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柳树体内能够合成CTK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 (2)甲图的实验结果证明:当CTK/IAA的值较小时,有利于诱导________的形成;当CTK/IAA的值较大时,则有利于诱导________的形成;当CTK与IAA的相对浓度基本相同时,柳枝组织细胞只生长而不进行____________。 (3)由乙图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潮湿空气中的柳树枝条,不管是正挂还是倒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运用相关知识并结合第(2)题的结论对乙图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___________。 答案 (1)根尖 (2)根 芽 分化 (3)形态学下端总是长根,形态学上端总是长嫩芽,且越靠近切口处根或芽越长 柳枝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而细胞分裂素不能),造成形态学下端CTK/IAA的值较小,利于不定根的形成,而形态学上端CTK/IAA的值较大,利于芽的形成 解析 (1)柳树体内能够合成细胞分裂素(CTK)的部位主要是根尖。(2)甲图中诱导根形成需要CTK/IAA接近1∶3,诱导芽形成需要CTK/IAA接近3∶1;当CTK/IAA的值为1时,柳枝组织始终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未进行细胞分化。(3)仔细观察乙图会发现:形态学下端总是长不定根,形态学上端总是长嫩芽,而且越靠近形态学下端切口处根越长,越靠近形态学上端切口处芽也越长;结合第(2)题的结论可知:柳枝的形态学下端CTK/IAA的值较小;形态学上端总是长嫩芽,说明此处CTK/IAA的值较大。 6.图1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过程;图2为鳄梨某枝条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坐标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在“[ ]”内填入图中数字,在“________”上填入恰当文字): (1)图1中,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 (2)纤维素酶在[ ]________上合成,参与对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 ]________和[ ]________。 (3)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核孔 (2)③ 核糖体 ④ 内质网 ⑤ 高尔基体 (3)生长素 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来源减少,浓度降低 (4)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解析 (1)图1中①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②为mRNA,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纤维素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参与对该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④(内质网)和⑤(高尔基体)。(3)图2中,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源于顶芽,去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激素甲浓度也大量减少,故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4)分析图2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 经典必考四 1.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代表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 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N2与N1的比值 答案 A 解析 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及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N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N5,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过来;蜣螂利用的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而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增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增大N2与N1的比值。 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25%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 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三个途径。因此,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根据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公式,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2.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16[103 kJ/(m2y)],能量传递效率=(2.5/16)100%≈15.6%,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6+70+3+23=112[103 kJ/(m2y)],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3.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并构建了如图所示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蜘蛛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 B.流经蜘蛛的总能量是477.4 kJm-2a-1 C.排粪能和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 D.图中的“X”包含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答案 C 解析 蜘蛛是肉食性动物,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流经蜘蛛的总能量(同化能)=摄食能-排粪能=2119.5-1642.1=477.4(kJm-2a-1)。排粪能属于定居型蜘蛛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可知X包含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第二步 横做经典必考稳拿分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第二 考前 冲刺 攻略 经典 必考 稳拿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3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