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doc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 一、 选择题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2.图中长腰山是 (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解析 第1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第2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 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答案 1.D 2.B 我国1 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4.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由图示河流的支干流组合形态,可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4题,图示地区岩石为易被侵蚀的砂岩,在河流的侵蚀下,瀑布会向河流上游移动。图中显示的是目前瀑布的位置,藏宝地点应为原来瀑布所在地点右行八百步,故④地为藏宝地点。 答案 3.B 4.D 右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 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 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解析 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共包含了六大板块。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答案 7.A 8.B 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0.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第9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图中的序号按形成先后排列为:④①③或④①②(③和②不能确定先后顺序)。第10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答案 9.D 10.C 1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 根据图示区域的海拔及河湖广布特点,该区域应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地 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 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①上层洞穴 ②下层洞穴 ③石钟乳、石笋 ④岩石 12.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3.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第12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 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 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 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图中的序号按形成先 后排列为:④①③或④①②(③和②不能确定先后顺序)。第13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 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 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 贫瘠。 答案 12.D 13.C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 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 第14题,甲地位于山前缓坡处,在该处平整土地,可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农业 生产,故①正确;乙处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并且是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护坡堤应该 建在河流的侵蚀岸,故②错误;丙地位于山脊处,坡度大,不宜修建水平梯田,故③错误;丁地位于沟谷口处,在此修建挡土坝,会起到拦截沟谷中河流带来的泥沙、淤泥的 作用,故④正确。第15题,图中显示,Ⅰ、Ⅲ处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 形成的;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可见Ⅱ和Ⅳ处都是内力作用形成、 的,故D项正确。 答案 14.A 15.D 二、综合题 16.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 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 的原因。 答案 (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 (3)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17.下列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示意图,其中丙图景观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戊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单位:米),以及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和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戊地的地形及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 断理由。 (3)某同学认为甲、乙、丙、丁、戊五幅图从地貌成因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应如何分类, 并说出你的理由。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戊五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多 选) ( )。 A.一般来说,甲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 B.乙地形 区聚落往往形成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丁地形区具有天然的洼陷,适宜建设大型水库或者输水通道 E.戊地形区应在本地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的 生活质量 答案 (1)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 谷地 (2)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 地,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地,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 岩石。 (3)甲、乙、丙一类,丁、戊一类 甲、乙、丙的地貌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丁、戊的地 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4)ABC-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 2019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地球表面 形态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4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