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 一、考点解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国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成份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相应地,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题中A、C、D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只让牧草生长)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B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但也有像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答案〗D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 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答案〗C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问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解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D 5.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能量在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还需要外部投人 〖答案〗C 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A 〖答案〗A 7.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C、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稻—鸭—萍共作这一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主要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以及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组成;鸭子可以以水生植物红萍为食,也可以以有害昆虫为食,因此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增大了光合作用面积,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8.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 和 。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 和 ,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 和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比较,主要的缺点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生物抗药性的增加,不能一劳永逸。生物防治主要是用引入有害生物的竞争者、捕食者或寄生者等方法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可改变生物间的关系。鱼是消费者,可捕食植物。挺水植物与藻类都是生产者,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挺水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等提供所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可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使群落发生演替。 〖答案〗 (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2)藻类 挺水植物 消费者. (3)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9.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解析〗大量污水进入湖泊,使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蓝藻会爆发性增殖,增加耗氧量、争夺水体空间,使其他水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或停止,进而导致氧气缺乏,生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白天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大于氧气的消耗,水体中含氧量增加;夜晚则只进行呼吸作用,使水中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水的pH下降。在该生态系统中,蓝藻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浮游动物、鱼和人属于消费者。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毒素在食物链(蓝藻-浮游动物-鱼-人)中传递。 〖答案〗 (1)无机盐(矿质元素) 阳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0.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栅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椐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栅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解析〗考查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富营养化。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其他几种植物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从图中可以读出不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栅藻为25℃、水绵为20℃、菹藻为15℃、颤藻为30℃。所以,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菹藻,夏季高温长势最好的是颤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B组栅藻的浓度高,而其净光合作用放氧率低,最可能是栅藻密度过大导致其接受的光照强度弱所致,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另外藻类的大量死亡会导致微生物繁殖,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答案〗 ⑴栅藻、水绵和菹草 ⑵ 菹草 颤藻 ⑶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⑷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11.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解析】. 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8分) 〖答案〗(1)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 竞争: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 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上; 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任答对两种关系得1分,共2分) (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写对图中所有的箭头给3分,(或其他草食动物);正确写出具体生物给1分,共4分)。 二、跟踪精练 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B.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M仅代表光能,N仅代表热能,P仅代表无机盐、水、CO2等物质 〖答案〗B 2.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 )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 甲 1 1 1 1 0 1 乙 0 1 1 1 0 1 丙 1 1 1 1 0 0 丁 1 1 1 1 1 1 ①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 ②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 ③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④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 ⑤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A 3.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A>B=C B.A=B+C C.A>B+C D.A-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考点 解析 跟踪 精练 生态系统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4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