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 目标: 1.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3.了解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模式; 4.认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重点: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难点: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教法: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1 板书: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产值低 (2)新增人口消耗多 2.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问题) (1)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量少 (2)经济发展快→资源需求量大 (3)技术水平差→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 扩大加剧 (1)城市:环境污染 (2)乡村:生态破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 1.调整产业结构 (1)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2)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 2.开展综合利用 (1)经济效益 (2)环境效益 (3)生态效益 3.开发利用新能源 (1)太阳能(2)生物能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提问: (1)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具有哪两个条件和哪三个内涵?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需要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 2.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础知识,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变、基本理论、从观念走向实践。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中国也不例外,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即84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1)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2)低、多;(3)少、大、低; (4)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1)产业结构、综合利用、新能源; (2)农林牧副渔、种植养殖加工; (3)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土地资源;(4)太阳能、生物能。 四.教师精讲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学习序言:①悠久历史: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只不过这种思想在当时没有起名叫可持续发展而已。②古文译文:A.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帝王。B.砍伐与栽种都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就有多余的木材可用。C.让水塘干涸再去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会打不到野兽,但明年就不会有野兽了。 (1)庞大的人口压力 ①人均国民产值低:199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3.4%,而我国总人口(13亿)占全世界的21%,3.4%21%=1/6;即我国人均国民产值是世界人均产值的1/6,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假如我国人口数量没有这么多,人均国民产值就会大幅度提高。 ②新增人口消耗多:尽管1978年以来我国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基数过高,导致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居高不下,大约每年增长1500万左右,约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全国的总人口;人一辈子都是消费者,每年新增人口多必然要消耗大量社会财富,大约每年有1/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了;假如我国人口增长没有这么快,新增人口消耗就会大幅度减少。 说明:正是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导致了人均国民产值低、新增人口消耗多,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不尽人意,从而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严重的资源短缺 ①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量少:从资源总量讲,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位居世界领先地位,这很值得骄傲和自豪;从人均资源讲,我国人多物少、资源贫乏,位居世界落后地位,这却非常令人担忧。我国人均资源量少是由人口数量多造成的。 资源总量(位次) 人均资源(均比)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储量 3 3/5 耕地面积 4 1/3 年径流量 6 1/4 森林面积 6 1/5 ②经济发展快→资源需求量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工业迅速发展消耗的自然资源更多。 ③技术水平差→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水平还非常差,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如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量少就已经导致资源严重短缺,再加上经济发展快→资源需求量大、技术水平差→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短缺问题就如雪上加霜而更为严重了。 (3)深刻的环境危机 ①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以城市为中心)和生态破坏(以乡村为中心)两大类。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林草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②环境危机:从影响范围而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开始向乡村蔓延,以乡村为中心的生态破坏开始向城市渗透;从危害程度而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比过去严重得多。总之,二者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危害程度的不断加剧,共同造成了深刻的环境危机。 说明:读图818,我国生态环境的极危急区、危急区、较危急区遍布全国各地,从而表明我国出现了深刻的环境危机。(①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北、华北、华中地区,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②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劣的西北地区。③较危急区主要分布在开发程度小、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和生态保护差的发达地区。④我国经济发展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即东部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主、西部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 标题结论: ①原因:上述三大原因可以分别概括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三大原因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庞大的人口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它是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的根源。 ②白皮书:我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总体战略决策和行动方案,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读图819,中间的白色方块部分是本书的封面;周围的绿色椭圆部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学习序言:①中国农业:生态农业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态农业典型,如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广西的立体农业模式、辽宁的四位一体模式等;其中,留民营村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②留民营村:1982年以前主要发展传统农业,该农业具有生产结构单一、过量施用化肥的特点,前者会导致劳动力过剩、劳动生产率低,后者会导致农业成本过高、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因此,1982年以后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1)调整产业结构 ①具体调整方法:读图820,详细内容课下自学。 ②产业结构特点: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由原来的单一化实现了多样化;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农业生态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 ①具体开展方法:读图821,详细内容课下自学。 ②综合利用效益:A。经济效益:促进了粮食生产和牲畜生产的发展;B。环境效益:降低了环境污染,净化了生态环境;C。生态效益:改变了施肥结构,保护了土地资源。 (3)开发新能源 能源类型 利用形式 空间分布 能源网络 太阳能 太阳能热水器 空中 不同时空分布 多层次 多形式 → 基本解决生活用能 太阳灶 地面 太阳能采暖房 生物能 沼气池 (节柴灶) 地下 标题结论: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显著成绩和发展方向。①显著成就:已经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②发展方向:正在瞄准绿色食品、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绿色工程。 五.巩固训练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其中,第一个大问题包括三大原因,即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第二个大问题包括三大措施。,即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8.4 中国 可持续发展 道路 教案 大纲 必修 下册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5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