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合 作 互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互动与展示 合作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用 地位 特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作用 地位 特点) 合作探究二: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区域文化?阅读P68相关连接,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三:为什么要积极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 合作探究四:区域性文化、各民族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由特定的情境引入,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中探究问题,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排除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难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播放一组民歌组合: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师:我国不少地方的民歌,包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了那个民族或地方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这一课的课题很大,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要小。学生对周杰伦的《青花瓷》很熟悉,用周杰伦的《青花瓷》—瓷器China —中国China—中国文化的导入学生较容易接受。 自学与诊断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 、展示人们的 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 的历史、 的内涵、 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和 的特点。 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 ,又保持着各自的 。 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 、 、 以及 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 、蒙古族的 和科尔克孜族的 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 学生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对教材的事例进行自主分析和把握,教师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精讲与点拨 1、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解析:(1)区别 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见证或表现不同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联系 ①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是接受一切文化,包容性中的兼收并蓄,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是我国的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吸收或借鉴。 3、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及意义。在讲述的同时注重材料的引用和拓展。 检 测 与 评 价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 D.民族文化都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 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能力。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总结与升华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知道了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学艺术和一切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课后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导学案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7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