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基础知识】 核心点一 河流的补给 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 河流补 给水源 径流变化规律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分 布地区 补给特点 雨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东部季风区 水量变化较大 季节性 积雪融 水 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如北半球,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东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 高山冰 雪融水 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西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夏季,水量较稳定 湖泊水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①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②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川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依湖泊蓄水量决定 松花江源头,长江中下游湖泊 对干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径流变化小 依地下水水位高低而定 分布普遍 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 【规律总结】 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如下所示: (1)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 (2)陆地水体的类型按不同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①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②按循环周期: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③按埋藏条件:潜水和承压水。 核心点二 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比较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 节及示 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规律总结】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水循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2)水循环中的降水、蒸发等环节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从而影响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 (3)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冲积形成的平原成为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主要场所。 (4)水在由高处流向低处时,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它可部分代替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且环境效益较好。 (5)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方式改变水循环中的一些环节,从而使水循环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6)人类也可以通过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排干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等手段来影响水循环,但这些影响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影响到 人类的生存。 【典型例题】 类型1 各种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读“A、B两河流(我国)流量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 ;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 。 (2)A河在我国 地区最为常见,河水靠 和 补给。B河在我国 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 补给。 (3)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 ,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流量较小 有一次汛期(夏汛),流量小;冬季断流期长 (2)东北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西北内陆 冰雪融水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降水量丰富,河水上涨,形成夏汛 西北地区,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而断流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河流的汛期和流量是解题的突破口。由A图可知,该河有两次汛期,一次是4月的春汛,另一次是夏汛。由这些特点可推知该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由B图看出,河流的汛期是7、8月,且流量小,这是由冰雪融水补给而成;冬季河流断流,可能是冬季结冰,无水源补给。据此,可推知该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 变式练习1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 ,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下水 雨水 积雪融水 (2)曲线② 因为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有春汛和夏汛 (4)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为互补关系 解析 该题以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的有关河流径流及其变化的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由题干可知:①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且A种补给较平稳,B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C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变化较大,由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即可判断出变化平稳的是修建水库之后的。③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可判断是在东北地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河流补给的五大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类型2 水循环及其意义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是 , 。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和 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 (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 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答案 (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1)题,从海洋蒸发的水汽到达陆地上空,再降落到地面,然后又沿河流流入海洋,显然此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其意义可以从更新水资源和循环能量迁移两方面思考。第(2)题,乙为内陆高山区,水循环不仅带来了水资源而且还在地势高的地区蓄积了能量。三角洲是流水堆积成的地貌。第(3)题,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它属于径流环节,人类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归纳小结】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征,如修建水库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1)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2)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3)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削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的措施;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变式练习2 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 (2)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 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答案 (1)冰川融水 大 小 (2)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河流补给及水文状况。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甲图所示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其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乙图所示河流流经沙漠,且下游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有了以上判断,本题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甲图中两湖泊作用不同:①为调节河流源头水量,②可以调节河流中下游径流。 【自主练习】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 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答案 B 解析 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是雨水补给;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是地下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增温快,冰雪融化量增加快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 答案 A 解析 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是: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着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量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高。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的广大地区。据此回答3~8题。 3.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4.长江与黄河源头地区的分水岭是( ) A.秦岭 B.巴颜喀拉山 C.唐古拉山 D.祁连山 5.长江的下列支流中,从北侧注入长江,能成为南水北调水源的河流是( ) A.雅砻江 B.湘江 C.赣江 D.乌江 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7.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输水路线中,靠近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线附近和穿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分别是( ) A.东线和中线 B.中线和西线 C.西线和东线 D.西线和中线 8.南水北调工程三线调水方案中,主要向黄河上游供水的是( ) A.东线 B.中线 C.西线 D.三线并进 答案 3.D 4.B 5.A 6.A 7.B 8.C 解析 第3题,跨流域调水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第4题,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侧,因而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第5题,湘江、赣江、乌江都是从南侧注入长江。第6题,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主要借助京杭运河航道,因而沟通了四大水系。第7题,西线方案穿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中线方案靠近二、三级阶梯。第8题,西线方案向黄河上游供水。 9.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 ,C ,D 。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 、 、 。 (3)简要写出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发 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降水 水汽输送 下渗 (3)水汽凝结,降水到地表,再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4)人为破坏了植被和排干湖泊,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 解析 读图,明确水循环的类型;析图,分清各类型的主要环节;讨论,辨析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1.下列四种陆地水的储量,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 B.地下水、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C.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 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查水圈中各水体的储量,应从课本图表入手,熟知各种水体的大体储量。就陆地水的储量来说,冰川占水圈1.74%,地下水占1.69%,湖泊水占0.013%,河水占 0.000 2%。 2.下图中关于河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道思维拓展题,主要考查各种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和读图能力。河水与地下水互补,当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水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4.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如图所示该河流在7、8月份流量很大,在4月份有一个小的汛期,而其他时间流量很小,甚至断流,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双峰型”径流量曲线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区汛期时间长,7月份左右出现伏旱,流量很小。亚热带的大陆西岸,河流径流量主要在冬季。高寒地区降水少,没有如此明显的汛期,故此题应选C。第4题,此河除地下水和雨水补给外,4月份的汛期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4月、7月和8月出现两次汛期,但其他时间流量很小,在1、2月份出现断流,因此总径流量不大。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答案 AC 解析 从图中信息分析可知,a图河流沿线潜水位比两侧低,说明是潜水补给了河水;b图则相反,说明是河水补给了潜水。河水都是由高向低流,故本题选AC。 6.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双选)( )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答案 AB 解析 地下水大量开采会造成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另外,地下水资源一旦破坏很难短期内补充,故要保护。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至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至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7~8题。 7.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8.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7.A 8.B 解析 本题组通过河流区域不同时期用地类型和聚落用地规模来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的影响。由图可知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地类型的改变,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加剧,水旱灾害多发。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7月11日,《三峡升船机总体设计报告》在京通过审查,这标志着三峡枢纽工程中最后开工建设的重要工程,三峡通航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设计后又历经10余年深入研究和论证的三峡升船机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材料二 长江局部流域降水量及等高线图 (1)长江的补给水源有哪些类型?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哪一种?三峡工程以上河段的补给类型有哪些? (2)材料二中图示河段为长江的哪一段?各有哪些特征? (3)为稳定长江的径流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 (2)长江三峡及其以东河段(或A、B、C处于三峡段,D位于中游段)。A、B、C段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段水流平缓、泥沙淤积严重。 (3)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增大湖泊蓄水量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31 自然界 水循环 导学案 新人 必修

相关资源
更多
相关搜索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67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