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 知识内容 要求 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A 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B 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C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2 可行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时,从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 3 简便性原则: 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4 可重复性: 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5 单一变量原则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如: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 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对照性原则 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 (1)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课本中涉及到的用甲状腺制剂饲喂蝌蚪与正常情况下蝌蚪不作任何处理对照就属于空白对照; (2)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抑制剂);课本中涉及到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0℃、100℃等温度下的对照则为条件对照;,显然,通过条件对照.实验说服力大大提高。 (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 课本中涉及到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02液中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则属于自身对照; (4)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利用若于组燕麦胚芽的不同条件处理的实验组之间的对照,说明了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弯曲的关系。证明玉米根的生长方向与地心引力的关系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则属于相互对照。 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凡是涉及确定变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需要设计对照组实验。中学阶段所要求的实验设计一般多采用对照的原则,因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另外,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注意分析方法的选择,有时还要求用图表表示有关结果或事实,这也是常用的基本技能。 三、完整实验设计包含的基本内容 (1)实验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内容 (2)实验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实验目的: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提高或学到哪些知识、能力等(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基本技能、实验设计、显微镜的使用等方面分析) (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或试剂等 (5)实验的操作步骤,涉及到实验设计思想、器材、药品的使用、实验设计原则(科学性、简便性、单一变量、可重复性、控制的体现、控制与与平衡控制等)的体现。 (6)观察和收集实验数据 (7)分析与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作出合理的结论。注:有些考题要求考生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推断相关的结论。 四、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实验设计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4. 实验有关的综合类题型——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和生态相关知识。 五、实验设计题型分析 (一) 实验步骤补充完善题 <补充设计> 1.添加实验假设。 2.完善实验步骤。 3.总结实验结论。 4.补充填加对照实验。 (二)实验评价题 <设计改错> 题型特点:此种题型突出“评价”实验,所以题干实验目的明确,围绕实验目的已设计好实验,但由于实验设计中存在某些不足(如变量设计不合理或未设计、没有强调等同和适宜即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结果检验不合理、原理使用不当等),导致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实验结论。 解题思路:(1)解读实验目的的把握变量的设计,看是否设计了变量;(2)解读实验目的,把握实验结果显示设计,看结果显示是否正确,注意结果显示使用的原理是否妥当;(3)看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4)观察实验设计叙述中常规知识点的准确性。 实验评价题型解题技巧 1.首先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无添加对照组,如果有→步骤2 2.再看是否单一变量,在实验中除要设计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例如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则温度为变量。除单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 ①实验对象的一致性 ②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③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 ④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如果是单一变量,则看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语言叙述等是否有错误: 3.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 4.看实验仪器、药剂的使用的是否合理。药剂的配备、使用及用量的大小。 5.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合理。 (三)实验设计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审题 ①浏览试题 ②明确要求 ③挖掘条件 类型 分析 验证性实验题 探究性实验题 实验目的 试题中已知,用线画出即可 把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变为陈述句 实验假设 不需要假设 对探究问题提出一种可能性 原理分析 实验原理即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涉及到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哪些方法和原理。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原理。 材料分析 一般试题会给出材料用具,但完全开放性试题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原则: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 变量分析 步骤1 获取实验中的变量(唯一不同的量 ),将材料用具用1、2、3…等进行分组标号。 步骤2 ①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②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也可能是相互对照)③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考虑可操作性原则和重复原则) 步骤3 根据反应变量,反应或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 ),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数据。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已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①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变量无影响;②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实验变量有利;③实验组比对照组差,实验变量不利。(如果是相互对照,也分类讨论) 实验结论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表达 将实验分析的成果用语言、文字、图表曲线予以表达 检查 检查实验设计及语言表达有没有科学性错误 六、典型例题 例1: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具(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品:长势相同的2株盆栽黄瓜幼苗,小烧杯1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水。 已完成的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并对幼苗、玻璃罩和玻璃板进行标号。在小烧杯中加入稀硫酸2 mL,在1号和2号玻璃板边缘涂上凡士林。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 ② ; ③ 。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例2: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除草剂,其在土壤中能逐步被分解。为探究除草剂的分解是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材料用具:灭菌锅、除草剂、量筒、温箱、几种土壤、容器、能鉴定除草剂含量的试剂和设备等。 实验方法步骤: 1、将几种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分在两容器中。 2、分别贴上标签:甲和乙。 补充完成以下步骤: 3、将甲容器进行灭菌处理,乙 。 4、 。 5、一段时间后测定 。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论: ① 如果甲容器中除草剂含量比乙容器高,说明除草剂的分解是 。 ② 如果甲容器中除草剂含量与乙容器无明显差别,说明除草剂的分是 。 例3: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 ; ③ ; ④ 。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还可能是因为 。 例4:为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 ②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 ③向1号缸内投放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2号缸内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 ④每天分别向各缸投放一些这样的饲料; ⑤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mm 1mm),观察并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 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设计缺陷或不妥,请你修改完善该设计方案及预测实验现象。 课堂练习 1、将一株在黑暗中放置24h的植物,切断其叶片中部的叶脉并光照2h,检验发现叶片下部有淀粉而上部无淀粉,该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水 D、叶脉能运输淀粉 2、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 A、 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B、 切除正常发育的小狗的甲状腺 C、向甲状腺机能不足的小狗注射甲状腺激素 D、用碘制剂连续注射正常小狗 3、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仍存活,胚乳已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仍存活。 C、胚和胚乳都存活 D、胚和胚乳都死亡。 4、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和黑暗的适宜环境中对健康种子进行催芽,先萌发的一组是( ) A、光照环境 B、黑暗环境 C、同时萌发 D、A、B、C都可能 5、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天后将其与正常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5天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5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测,有必要设置下列哪一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 ) A. 既不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素。 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天后再移植甲状 腺 C. 从切除老鼠体内甲状腺后第5天后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 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做完手术的老鼠体内 6、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仪器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定性说明它们间的关系。 仪器和材料:烧杯、试管、移液管、微型增氧泵、豆芽根、植物油、浓度为100mgL-1的(NH4)2SO4培养液、蒸馏水、奈氏试剂(该试剂遇(NH4)2SO4变色,并随其浓度增加而颜色加深) (1) 实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课后练习 1.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改正: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2.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3.现有面包、生鸡蛋、花生油等实验材料和试管、烧杯、温度计、洒精灯、三角架、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实验仪器和药品。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1)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_________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 (2)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将 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3)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在甲试管中加入 ,乙试管(对照)中加入 ,然后将甲、乙试管同时放入 中约20—30分钟。 (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结果是 ;此结果说明 。 (5)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C,试管C内应加入: 。 4.在淀粉分解实验中,仅向你提供分别装于试管中的唾液5ml,1%淀粉液10ml。滴瓶中的碘液若干,滴管一只,白瓷板10块,手表一块,室温25℃,请严格按照给的实验条件设计一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约需多少时间能完全消化淀粉。 步骤 (1) 。 (2) 。 (3) 。 5.给你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新鲜的),10%的盐酸、蔗糖、蒸馏水、显微镜、玻片、小刀、烧杯、吸水纸等材料用具。请从中选用部分器材,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你准备选用的实验材料和器具是 (2)操作过程是(写出要点即可) (3)过一段时间后,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结论是 。 6. 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的范围的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水分的 作用。 (2)材料用具:略 (3)方法步骤: ① 配制蔗糖溶液:配制 的蔗糖溶液; ② 制作装片: 制成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③ 观察装片: ④ 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是 。 7. 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在常温下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比较两者分别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时,2分钟内产生气泡多少和产生的氧气量多少,可得知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气泡的多少用肉眼观察,氧气量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用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和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做实验,已知每滴氯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其它实验材料和用具: (1)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2)量筒 (3)试管(4)滴管 (一)简要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步骤(提示:取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 (二)为什么要说明每滴氯化铁溶液中的Fe3+ 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8.以下为某同学自己设计的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的实验步骤:切取2—3cm根尖,放入0.01%龙胆紫中染色后,立即放入成有10%的盐酸溶液的小玻璃皿中解离,待根尖酥软后,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片后用显微镜低倍镜找到分裂中的细胞,然后移到视野正中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你认为他设计不妥之处为(并说明原因)。 (1) (2) (3) (4) 9. 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10. 黄瓜的植株即开雄花也开雌花,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以证明黄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器具和药品:透明纸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 实验方案: 步骤一: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放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纸袋,用回形针将袋子固定好,然后将这些雌花分为三组,分别挂上标有1、2、3的小纸牌。 步骤二: 结果预测: 第一组雌花: 第二组雌花: 第三组雌花: 11.请根据下列材料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1)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人的口腔唾液(酶)、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和滴瓶。 (2)实验原理: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 CuSO4反应能产生红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如果能通过实验证明,酶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即可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课堂练习 例1: 【解析】本题既属于补充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实验设计题,又属于结论开放型实验设计题。补充实验步骤时,注意与前面已有的步骤相衔接,要理解前面步骤的意图,按照这个设计思路,遵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完成后续步骤(见答案)。 结论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试题改变了传统试题的“答案唯一”的做法,变“答案唯一”为“答案不唯一”。此类试题的任何一个答案都能完成试题的指令,符合并满足试题的全部条件和要求,因此,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应全部预测到,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不能用习惯性思维,认为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答案】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将1号和2号幼苗分别放在1号和2号玻璃板中央,将小烧杯放在1号幼苗旁 ②将称好的亚硫酸钠迅速投入到小烧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同时将2号幼苗用2号玻璃罩扣上 ③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定期观察其叶片的变化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1号和2号幼苗的叶片均正常或异常(或答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种植物叶片不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或二氧化硫的量不够)(注:将“异常”答成“变黑、发黄”或“出现病症”、“受到伤害”均给分,下同) ②1号幼苗的叶片异常,2号幼苗的叶片正常(或答差异显著),说明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③1号幼苗的叶片正常,2号幼苗的叶片异常(或答差异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对叶片生长有益 【说明】答题要领:认真分析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透过背景材料找出该实验涉及的知识点,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辨别实验类型,把握解题的方向和关键。在实验设计时,先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整体设想,遵循和体现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文字叙述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例2: 答案:补充步骤:3、不进行灭菌处理 4、 向甲、乙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除草剂 5、甲、乙容器中除草剂的含量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论:①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②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 例3: 答案: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用培养过大麦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两组培养液等量,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组狗尾草的生长情况。 B组狗尾草幼苗比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生长状况不良) 培养过大麦的完全培养液中缺乏狗尾草生长所必需的某些矿质元素 例4: 答案: ①取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 ②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条发育状态相同的蝌蚪 ; ③向三号缸内投放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2号缸内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3号缸中内投放不含任何激素的常规饲料 ; ④和⑤原方案不变。 实验现象预测;l号缸内蝌蚪将在短期内发育成微型青蛙;2号缸内蝌蚪将停止发育;3号缸内蝌蚪将正常发育 。 课堂练习答案:1 C 2 A 3 A 4 D 5 C 6、(1) ①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标为A和B,放入等量(NH4)2SO4培养液和等量鲜重的豆芽根尖。 ②在A烧杯中加入增氧泵,在B烧杯中加几滴油,使之形成油膜。 ③一段时间后,取3支试管,分别标为a 、b、 c,分别加入等量的(NH4)2SO4,A烧杯液体,B烧杯液体,再分别加入奈氏试剂。 (2)a 、c试管内颜色基本相同,b试管内颜色较浅。A烧杯中O2充足,呼吸旺盛,根可以吸收较多的NH4+使溶液中NH4+下降,加奈氏试剂,颜色较浅。 课后练习答案 1.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②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C玻璃缸内次之,A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③若B、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A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 2.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③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3.(1)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 (2)蛋清加水煮沸,制成蛋花液 (3)胃液2ml 蒸馏水2ml 37℃的温水 (4)甲试管中蛋花消失,乙试管中蛋花不消失;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5)2ml蛋花液和2ml盐酸 4.(1)先将碘液逐滴滴在10块白瓷板上 (2)将唾液注入淀粉液试管中,计时开始 (3)每隔1—2分钟,用滴管吸取唾液淀粉混合液,按次加到白瓷板的碘液中,直到不变蓝为止,累积时间。 5.(1)萝卜、蔗糖、蒸馏水、小刀、烧杯 (2)① 配制浓蔗糖溶液 ② 在两只萝卜上用水刀各挖一个洞 ③ 在洞内各分别注入浓蔗糖溶液和蒸馏水 ④ 观察结果 (3)注入蒸馏水的萝卜,洞内液面降低,萝卜硬挺;注入蔗糖溶液的萝卜,洞内液面上升,萝卜变软。 (4)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 6(1)渗透 (3)① 各种浓度或一系列梯度浓度 ② 分别用上述浓度的蔗糖溶液 ③ 用显微镜按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逐个观察装片 ④ 介于能引起与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浓度溶液的浓度之间 7.(一)① 取A、B两支洁净的试管,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体积) ② 向A试管中滴入2滴肝脏研磨滴,向B试管中滴入2滴氯化铁溶液(相同滴数) ③ 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观察并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④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分别放入A、B试管内的液面上方,观察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 (二)只有确知酶分子数等于或少于Fe3+数的前提下,催化效率还更高,才能证明酶的催化效率确实高于Fe3+。 8.(1)应切取2—3mm根尖,生长点正在此处 (2)龙胆紫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不配制成溶液无法染色,浓度过低使溶液颜色过浅,而不利于观察。 (3)应该先解离后染色,否则只有表层细胞被染色 (4)解离后需用水漂洗10分钟,因为龙胆紫溶液呈碱性,会与盐酸反应,使细胞不能被染色。 9.(1)应该使用擦镜纸揩试镜头 (2)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mm处停止 (3)忘记了盖盖玻片 10. 步骤二:待纸袋中的雌花开放后,打开第一组的纸袋,授以黄瓜的花粉;打开第二组的纸袋,在其子房壁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后几天继续套上纸袋;第三组不做任何处理。几天后将纸袋取下。 结果预测:结出有籽黄瓜;结出无籽黄瓜;不结黄瓜,枯萎脱落。 11. 第二步:取两支试管编号,在1号试管中注入第一步得到的蛋清液2ml,2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 第三步: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各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振荡。 第四步:再向1号和2号试管中各加入2--3滴的CuSO4溶液,振荡。 实验结果:振荡摇匀后,置一会儿,可看到1号和2 号试管中都呈现红紫色 结果分析:该实验证明唾液中存在着与蛋清同样的成分,即蛋白质,而唾液中除水以外主权威性分是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36课 实验实验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36 实验 实验设计 教案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1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