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 力学专题提升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doc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力学专题提升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物理 力学专题提升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力学专题提升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专题概述】 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1 . 常见的动力学图像 v – t 图像、 a – t 图像、 F – t 图像、F – a 图像 2 . 各图像的意义和理解 (1)v – t 图像 在v – t图像中,要理解图像所表达的意义: ①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②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③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2)a – t 图像 ①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时刻的加速度, ②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大小 3 、动力学图像问题的常见类型 由v – t 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像 由F – t 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典例精讲】 一、关于v – t 图像的分析 典例1 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一坐标轴Ox,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则关于A、B、C三点对应的x坐标及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A=h,aA=0 B. xA=h,aA=g C. xB=h+,aB=0 D. xC=h+,aC=0 【答案】BC 二、关于a – t 图像的分析 典例2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 ) A. 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D. 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答案】D 算出. 典例3 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图线可知( ) A. 甲的质量是2 kg B. 甲的质量是6 kg C. 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D. 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 【答案】BC 三 关于F – t 图像的分析 典例4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某消防员从一平台上自由下落,落地过程中先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段距离,最后停止,用这种方法获得消防员受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t1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B. t2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C. t3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D. t4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答案】B 【解析】t1时刻双脚触地,在t1至t2时间内消防员受到的合力向下,其加速度向下,他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下落运动;而t2至t3时间内,人所受合力向上,人应做向下的减速运动,t2时刻消防员所受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消防员的速度最大,在t2至t4时间内他所受的合力向上,则加速度向上,故消防员做向下的减速运动,t4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小,故A、C、D错误,B正确. 典例5 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 在F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最小 【答案】ABC 【提升总结】 运用图象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读图 即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作为解题的条件,弄清试题中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关注横坐标、纵坐标 (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 (2)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 (3)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不能忽视 第二层: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 (l)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 (2)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但要注意时间轴下方的面积为负,说明这段位移与正方向相反。 (3)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 第三层: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 (1)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 (3)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或确定它的变化趋势。 2.作图和用图 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专练提升】 1 . (多选) 如图所示,一个m=3 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 ) A. 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3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10 m/s C. 2 s末F最大,F的最大值为12 N D. 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力F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BD 2 . 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结合图象,试求: (1)运动员的质量;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 (3)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50 kg (2)40 m/s2 (3)3.2 m 3 . 一物块质量m=1 kg,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力F的作用后在水平面内运动,力F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力,规定向东为力F的正方向,求: (1)第1 s内和第2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t=8.5 s时物块离开出发点的位移大小. 【答案】(1)2 m/s2 1 m/s2 (2)24.25 m 【解析】(1)由图象知:a1==2 m/s2,a2==-1 m/s2 (2)1 s末速度v1=a1t1=2 m/s, 2 s末速度v2=v1+a2t2=1 m/s, 3 s末速度v3=v2+a1t3=3 m/s 4 s末速度v4=v3+a2t4=2 m/s, 画出v-t图如图: 由图计算每秒内的位移: x1=1 m x2=1.5 m x3=2 m x4=2.5 m x5=3 m x6=3.5 m x7=4 m x8=4.5 m 8-8.5 s内的位移:Δx==2.25 m. 所以x=x1+x2+x3+x4+x5+x6+x7+x8+Δx=24.25 m 4 . 如图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拉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拉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甲、乙所示,g取10 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答案】(1)1 kg (2)30 5 . 质量为4 kg的物体在一恒定水平外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g=10 m/s2,试求: (1)恒力F的大小;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12 N (2)0.2 【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0~2 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2~4 s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2.且恒力F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6 . 如图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AB之间的距离; (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 (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答案】(1)16 m (2)8 m/s (3)2s 【解析】(1)由图知 s= m=16 m (2)滑块由A到B:a1== m/s2=8 m/s2; 上滑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ma1; 解得a1=g(sin θ+μcos θ)① 7 . 某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情节可简化成如图模型:如图甲所示,运动员通过滑轮用轻绳将质量m=60 kg的物块,从静止竖直向上拉高h=7.5 m,用时t=6 s,物块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轻绳、滑轮的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g=10 m/s2).求: (1)物块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轻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 【答案】(1)2.5 m/s (2)630 N 【解析】(1)由速度-时间图象得: h=vt v==2.5 m/s (2)由速度-时间图象得: 物体加速过程的加速度:a==0.5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解得:F=630 N.-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力学专题提升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力学 专题 提升 12 牛顿 运动 定律 图象 综合 问题 求解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20744.html